APP下载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8-02郭殷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托育婴幼儿学习者

一、研究背景

(一)党和政府重视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补齐民生短板“幼有所育”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千家万户。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料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料服务机构,并计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多元化的婴幼儿照料服务体系,健全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这说明党和政府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重视,要求尽可能快地满足0-3岁婴幼儿父母的养育需求。

(二)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婴幼儿照护技术服务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也进入了“智能照护服务”的新时代。“智慧照护服务”新时代更需要具有较强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队伍,为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打破各市县托育服务供给分布不平衡的现状,提供智力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数字化信息化的婴幼儿托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婴幼儿托育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推动婴幼儿护理服务行业发展十分必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梁八柱”落地建成,将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婴幼儿照护技术服务模式的不断形成,会更加稳固,让广大青少年乃至其他成人在就学、深造、进修、培训等各个方面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一)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的相关研究

婴幼儿照护行业所需人才缺口巨大。洪秀敏等(2021)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出我国照护服务资源需求规模。结果显示,托育机构需求预计在2030年达到7万~11万所;2035年对托育机构教师的需求量为312万~349万人。张明珠和赵爽(2022)研究指出,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是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不足的突出表现,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等问题。中国0-3岁托育服务需求的调研显示,有学者对城区家庭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行政管理、环境设施、保教人员、活动等四个维度了解城区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及期望。此外,也有学者对贵阳0-3岁婴幼儿的照护服务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尽管贵阳的托育服务体系发展尚不完善,但如果有设施完善、早教理念先进的托育机构,家长将愿意送孩子进托育机构,当地照护服务潜在的需求就会更大。

基于目前的研究,可见婴幼儿照护需求巨大,亟需提供高质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来满足当下愈发严重的婴幼儿照护需求。高质量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是缓解供需不平衡的关键因素,高效培养托育人才是缓解生育压力、提高生育率、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对婴幼儿照护人才培养的研究

对婴幼儿照护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婴师、育婴员、1+X幼儿照护技能等级证书等证书的介绍和培训上。在2021年高职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后,部分学者也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雷艳佳(2021)和郭殷(2021)等人的相关研究认为,应当着眼于“托幼一体化”的趋势,采取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内容、系统促进“三教”改革、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策略,以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各种需要的多样化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面,周绮、薛红燕(2021)等人的研究提出,可采用“医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优化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课证融合,推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沈婕、汪艳(2020)认为,受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受专业和学历设置和托育行业发展情况的影响,高校中缺少来自婴幼儿托育行业背景的专业师资,高校教师对婴幼儿托育行业实际所需之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少,因此,目前我国婴幼儿托育行业的师资力量尚待提升。

缺乏高素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成为制约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的瓶颈,也成为托育行业发展的瓶颈。要提高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质量,优化婴幼儿照护技术的人才培养是核心。因此,基于行业发展趋势,探索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职前职后一體化的学习体系是规范、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发展的关键。

(三)对教育数字化相关的研究

教育数字化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应用缘起、应用目标和推进路径等三个方面。

教育数字化理念首先始于社会生产新业态、经济营销新模式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需求。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学校: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教育新模式》提出“教育4 .0”发展理念,呼吁为满足“工业4 .0”人才需求,通过教育数字化改造,提高学生“硬技能(包括技术设计、数据分析等)”和“人文技能(包括协同合作、社会创新等)”。其次是青少年一代“数字原住民”的认知方式要求新型的 学习环境于学习方式(Kivunja,2014);最后是满足国家数字战略需求。(李锋,顾小清,程亮,2022)

教育数字化改造的目标主要有三个,包括建设目标、应用目标、发展目标。建设目标之一是建设新型教育基础设施, 如“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学习环境”(Connective Network Learning Environment)就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数字化改造:联通学校有能力的学习者》中提出的。其次是教育创新应用目标,数字技术的教育应用要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应用场景等。(胡永斌,张定文,黄荣怀,2015)但最终极目标还是在于“以技术赋能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从学校的阶段学习向适应社会发展的终身学习转变”。(WEF,2020)

教育数字化的推进路径首先包括建设智能的教育环境,具体指建设促进和学习者有效工作和学习的活动空间,(黄荣怀等,2012),即能够感知教育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成果、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互动工具;其次是指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教学流程的重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教育教学应用的创新;最终指向推动优质教育发 展。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的“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每位学生创建学习罗盘”等论述。

(四)已有的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養的理论和实践正在丰富,但随着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全面进入信息化的阶段;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如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学习范式也开始逐渐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更加开放的信息化教育形式转变。“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数字化已成必然趋势。同时,当前照护服务行业对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高层次婴幼儿护理服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也促使照护服务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当前照护服务行业对高层次婴幼儿护理服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如何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环境,如何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路径,如何促进智能化人才培养评价新途径等,都是亟待探索的问题。

三、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不断丰富数字教育应用场景,结合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发展,创新人才培育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形态,让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为育人服务。具体来说,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婴幼儿照护人才培育的新模式包括数字化人才培育新平台的打造、教育数字化人才培育新路径的构建、教育数字化人才培育新评价的优化三个主要方面。

(一)教育数字化人才培育新平台的打造

教育数字化人才培育新平台的打造首先包括新环境互联互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利用5G、IOT物联网、AI人工智能、ZoneChain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连接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为学习者创造共享开放的教育环境,满足其数字学习需求,推动教育云、智慧校园等教育数字基础架构和设施的发展。其次,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的平台建设。这主要指如何通过云端空间整合省级、国家级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资源库以及婴幼儿照护服务平台等多媒体教育资源,构建资源目录和资源地图,利用增强/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浸入式、体验式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资源的体系化和多元性,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和能力,实现教育泛在化、个性化、精准化,打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无边界教学,见图1。

(二)教育数字化人才培育新路径的构建

构建教育数字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育新路径主要内容包括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学习体系,并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与保障的创新。

第一,梳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学习网络和体系。即如何进行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协同开发,通过网络技术融合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职后培训,梳理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过程中的技能点,形成“岗、证、赛、课、培”一体的职前职后互联互通的学习环境,为每位有意于学习婴幼儿照护服务课程的社会成员打通线上线下学习渠道,为学校和托育行业企业进行远程教学、在线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提供数字支撑。

第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包括如何优化教育教学方法、重组教育教学内容与流程。数字技术具有快速传播、高容量存储、自动化实现等功能,它能针对教育问题发挥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组教育教学内容与流程,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借助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提高教育建模和学情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建立完善科学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场景画像,为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教育指导。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职业教育全息小课堂,将学习者无法在课堂上开展的职业实践活动,以模拟仿真方式供学习者体验与探索;通过采集、分析学习者的模拟操作数据,进行个性化指导,创新教学模式。

第三,教育管理与保障的创新。强调建立婴幼儿照护学习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互联互通、即时高效、动态共享的数字管理与保障体系,遵循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原则,集成运用数字技术的多元力量,塑造高效化、数字化、人性化的教学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共筑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教学管理与保障新形态。

(三)教育数字化人才培育新评价的优化

以智能导引促进教育个性化,即在教育研究和需求分析基础上,发挥网络数据无感采集优势,利用数据画像技术,实现学习标准化系统向基于每位婴幼儿照护学习者的个人需求系统发展,让每位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风格和进度学习,做到“一人一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完成后,学习者可以及时了解智能评价结果,对其专业理念、保教能力、合作指导能力、社园资源协调能力和评价反思能力进行即时反馈,确保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对学习者动态学习数据的监测、感知、采集和分析基础上,结合“托育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建立学习者的基本数据库,强化大数据支撑的教育教学多元过程评价,如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实践企业导师评价和社会评价,助推数据驱动的婴幼儿照护教育过程评价体系构建,促进建立智能化、科学化、全方位的婴幼儿照护教育评价系统。

面向数字时代,婴幼儿照护人才培育应当更加适应时代的特点,回应时代的召唤,满足时代的要求。婴幼儿照护人才培育过程中的各方应携手推进照护人才培养的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支撑和引领未来教育和服务的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做出更多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J] .健康中国观察,2019(14):36-40 .

[2]洪秀敏,陶鑫萌,李汉东 .“全面二孩”政策下托育服务资源需求规模预测——基于对2020—2035年城乡0~3岁婴幼儿人口的估算[J] .学前教育研究,2021(2):14 .

[3]张明珠,赵爽,逯桠楠 .托育机构保育人员资格准入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2022,42(2):8.

[4]黄杰,高瑾,宋占美 .城市家长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及期望——基于3089位家长的调查研究[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037(002):1-11 .

[5]袁嘉颖 .贵阳市0-3岁婴幼儿家长托育服务需求研究[D] .贵州大学 .

[6]雷艳佳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观察 .

[7]郭殷,彭妹,姚师洵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三年高职人才培养调研报告[J] .當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1,13:70-71 .

[8]周绮,薛红燕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医育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9]王永固,许家奇,丁继红 .教育4 .0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式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解读[J] .远程教育杂志,2020,38(3):12 .

[10]李锋,顾小清,程亮,等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逻辑,内驱动力与推进路径[J] .开放教育研究,2022,28(4):93-101 .

[11]Kivunja C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How Digital Natives Lear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14,3(1) .

[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一般项目“托育机构教师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编号:XSP2023JYC209);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0-3岁婴幼儿照护需求的高职托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2C1002)。]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托育婴幼儿学习者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深耕“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用情用心用力推动托育事业发展
——内蒙古托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