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重返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08-02黄翠婷林智兰林梦蕾吴美林韦月媚尹海鹰
黄翠婷,薛 毅,林智兰,林梦蕾,吴美林,韦月媚,尹海鹰
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及预后差等特点,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1]。在我国,成年慢性肾脏病病人患病率大约为10.8%[2],并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维持性腹膜透析是现阶段慢性肾脏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时间自由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病人接受[3]。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生存周期较前改善。重返工作岗位是心理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返工作岗位可以恢复病人的正常社会生活,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负担[4]。中青年群体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既需要承担家庭责任,也是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大多数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面临重返工作岗位的问题。为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复诊的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规律维持性腹膜透析替代治疗的慢性肾衰竭病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的中青年年龄范围18~59岁;确诊前有工作。排除标准:病人同时进行其他替代治疗;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视听障碍及沟通障碍病人。所有病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编号:YYFY-LL-2017-02)。根据多因素分析中样本量是变量条目的5~10倍的样本量估算方法,本研究共包含28项自变量,考虑20%的无效问卷,计算样本量为175~350例。本研究共纳入210例病人,男100例,女110例;患病前从事体力劳动118例,脑力劳动9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3例,高中(包含中专)59例,专科及以上58例。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等疾病相关资料。
1.2.2 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Return-to-work Scale,RRTW)
由加拿大学者Franche等[5]研发,并由曹慧丽等[6]译为中文版,汉化后Cronbach′s α系数为0.75~0.84。该量表分别针对未重返工作及已重返工作的病人进行调查。第1部分包含4个维度,共13个条目,针对未重返工作的病人进行分析: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行动准备-评估阶段、行动准备-行为阶段;第2部分包含2个维度,共9个条目,针对已重返工作的病人进行分析:不确定维持、主动维持。量表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该量表不统计总分,以各维度得分高低判断研究对象所处的维度,以最高得分代表病人所处阶段。病人所处阶段越高,表明病人重返工作准备程度越好。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
采用肖水源[7]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病人社会支持度,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0.94。量表包含3个维度,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共10个条目。各维度之和为量表总分,总分越高说明病人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1.2.4 一般疏离感量表(General Alienation Scale,GAS)
本研究采用JessorR编制的《一般疏离感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7~0.81。该量表主要强调个体孤立感与个体对参与活动的不确定感,包含了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3个一阶段因素,及感觉生活无意义、自我疏离感、他人疏离感、与他人疏离、怀疑感、生活环境5个二阶段因子,共15个条目,其中条目2、条目5及条目13为测谎题,若2道上述测谎题相差3分,则认为该量表无效。量表从1~7分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总分越高,疏离感程度越高。
1.3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者进行现场调查,当面发放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使用统一语言讲解调查的目的、问卷内容及填写要求,指导病人自行填写,若病人不能自行填写则由家属或者研究人员协助填写。当场回收问卷并检查问卷填写完整性及有效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1份,剔除无效、不完整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210份,问卷有效率为90.9%。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收集完成后,通过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包含统计描述、χ2检验、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重返工作现状(n=210) 单位:分
表3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4 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重返工作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重返工作率仍需提高
本研究中,210例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重返工作率为32.38%,远低于国外慢性病病人52.2%的重返工作率[8],也低于国内脑卒中病人46.6%的返岗率[9]。有研究认为,男性病人重返工作率高于女性病人[10],但本研究中性别在是否重返工作的结局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与男性一样,同样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责任,使得性别差异对重返工作岗位无差异性影响。
3.2 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重返工作准备度处于较低水平
有67.62%的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未重返工作,其中有24.76%的病人处于前意向阶段,11.90%的病人处于意向阶段,说明大部分病人重返工作的意愿不高,与樊溶榕等[11-12]分别对乳腺癌及肝硬化病人的研究结论相似。有20.95%的病人处于行动准备-评估阶段,10.00%处于行动准备-行动阶段,说明已有部分病人产生重返工作的意向,并有部分病人已为重返工作进行积极行动。
已重返工作的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大多数处于不确定维持阶段(22.38%),说明大部分病人重返工作后并未能积极维持工作状态或不确定能否完成工作,可能与病人受到疾病影响体力活动受限、每日需要腹膜透析换液影响工作效率等原因有关。仅10.00%病人处于主动维持阶段,此时病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不适时能积极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需要终身替代治疗的慢性肾脏病病人而言,部分病人以疾病治疗作为生活的重心,重返工作意愿较低。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维持性腹膜透析操作的便利性,推广改良式腹膜透析双联系统[13]及便携式腹膜透析操作装置[14]等创新性产品,减少腹膜透析换液操作对病人的限制,激发病人重返工作和回归社会的信念。
3.3 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重返工作准备度影响因素分析
3.3.1 年龄
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18~29岁病人而言,50~59岁病人重返工作率更低(P<0.05),而30~39岁及40~49岁病人重返工作现状与18~29岁病人无明显差异(P>0.05)。与杨丽君等[15]对乳腺癌病人的研究结论相似。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病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精力及体力的不足。年轻病人多处于事业发展和维持家庭的重要阶段,对工作和生活有更强烈的追求和渴望,他们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更高[16],适应规律腹膜透析后,年轻病人更愿意面对困难,担当家庭及社会责任。提示在未来对病人进行就业指导时应考虑到年龄因素,针对不同年龄段病人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指导,鼓励病人重返社会岗位。
3.3.2 社会支持
研究表面,社会支持越高的病人越易于重返工作社会[17],本研究也得到相同结论。重返工作的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需要面对疾病及替代治疗造成的不便,还要协调腹膜透析、工作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容易出现社会孤立、情绪障碍、工作退缩等负性情绪。已有研究表明,每周工作时间小于40 h的病人重返工作率更高[18]。得到来自单位领导及同事的理解利于病人重返工作岗位[19]。因此,在工作安排上允许远程工作、增加休息时间等方式增加灵活性,可以有效促进病人重返工作。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为病人提供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鼓励、支持病人重返工作岗位。
3.3.3 疏离感
社会疏离是指病人在社交中出现回避、退缩、焦虑等一系列自我封闭状态[20]。本研究表明,病人社会疏离感越低越易于重返工作(P<0.05)。一方面,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由于带管生活等因素造成病人无助、无意义感及挫折感;另一方面,病人在替代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疾病预后不良的恐惧和焦虑,从而沉溺于负性情绪中,造成病人社会参与互动程度下降,疏离感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应关注病人负性情绪,借鉴成功护理案例,比如家属赋能模式[21]、叙事护理[22]等干预方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模式,应用于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减轻病人疏离感,促进病人尽早融入社会生活。
4 小结
中青年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重返工作准备度水平有待提高,年龄是影响病人重返工作准备度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呈正相关,社会疏离感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应加大对该类人群的评估,健全评估体系,识别重返工作障碍的群体,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并给予专业的医疗帮助,鼓励病人重返工作,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