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3-08-02吴莉施素华许春
吴莉,施素华,许春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心肾内科血液净化区,福建厦门 36100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调查显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发病率约为20%~40%,并且该病的临床发病率依然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技术手段,通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2]。但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长期治疗加上身体上的不适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情绪障碍,不利于血糖控制,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4]。因此,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上需要予以更全面、更系统的护理干预,以稳定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患者的情绪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3 月—2022 年6 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5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采取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 例。观察组中男16 例,女9 例;年龄40~78 岁,平均(54.48±3.26)岁;糖尿病病程2~10 年,平均(5.86±1.23)年;透析时间6 个月~7 年,平均(3.37±0.46)年。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龄42~76 岁,平均(54.31±3.17)岁;糖尿病病程2.5~10 年,平均(5.89±1.28)年;透析时间7 个月~7 年,平均(3.39±0.52)年。两组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接受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病[5];②患者在本院接受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3~4 次/周,且透析时间超过6 个月;③入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诊疗信息均完善且正确,且听力和视力均正常;④对于本研究表示知情和同意,在完全自愿的前提条件下参与到本研究中,并且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属已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6]:①同时合并其他糖尿病相关并发症;②合并智力障碍、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的患者;③参与研究前3 个月有外科手术史的患者;④其他病因所致的肾病患者;⑤中途退出研究,或中途转到其他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对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血糖以及生命体征等相关指标的波动情况进行持续密切监测,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1.3.2 观察组 开展全面护理干预:成立全面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室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理人员,小组成员在入组前经过系统的培训,了解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订护理计划,在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突发情况作出针对性调整。①注重患者心理层面的护理。与患者积极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取患者和家属的信任。②护理人员要明确患者负面情绪的来源,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悲观情绪。向患者讲解既往的治疗案例,让了解疾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加强患者认知层面的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多年的糖尿病史,由于缺乏对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的正确了解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依从性差、配合度低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宣教形式。向患者系统、形象地介绍血液透析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提问,护理人员要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④加强行为干预。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控制好血糖,若血糖有异常波动会影响病情和治疗效果,因此在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饮食方面,要严格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量,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要食用辛辣的刺激性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餐前或餐后遵医嘱使用胰岛素。运动方面,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订针对性的运动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叮嘱患者若运动过程中有不适感或劳累症状,要立即停止,原地休息。同时,要戒烟酒,严格遵守糖尿病和肾病的双重行为标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糖值、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程度、生存质量改善程度。
①血糖值[7]:于护理前和护理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将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②焦虑情绪:评估护理前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使用的评价工具是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8],得分<7分表示无焦虑,≥7 分说明可能焦虑,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
③抑郁情绪: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9]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得分<7 分代表无抑郁,得分越低,说明抑郁程度越轻或改善程度越好。
④生存质量: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ith 100,WHOQOL-100)[10]作为评价工具,量表采取百分制的评估方式,所得分数越接近于满分,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P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护理前均降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对比[(±s),mmol/L]
images/BZ_161_271_2366_1229_2416.png观察组(n=25)对照组(n=25)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P对照组护理前后值t/P观察组护理前后值t/P组间值护理前值t/P组间值护理后值7.59±1.45 5.16±0.88 7.62±1.34 6.43±0.79 3.825/<0.001 7.163/<0.001 0.076/0.939 5.396/<0.001 13.46±1.24 6.85±1.33 13.49±1.35 7.98±1.46 13.855/<0.001 18.175/<0.001 0.081/0.935 2.860/0.006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对比[(±s),分]
images/BZ_161_1317_375_2275_425.png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24.78±2.61 24.86±2.33 0.114 0.909 8.78±1.65 16.49±1.58 16.874<0.001 25.908 14.865<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对比[(±s),分]
images/BZ_161_1317_862_2275_912.png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25.89±3.34 25.78±3.16 0.119 0.905 9.01±1.74 18.78±1.95 18.692<0.001 22.411 9.426<0.001<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分]
images/BZ_161_1317_1495_2275_1545.png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65.53±4.18 65.68±4.27 0.125 0.901 90.13±2.26 84.16±2.55 8.760<0.001 25.885 18.578<0.001<0.001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非常常见且高发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是较为严重的,而糖尿病本身造成的损伤并不是最严重的,如果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则会导致身体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继发系列并发症,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可达到20%~40%,而该数据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中居于前几位,可见糖尿病肾病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的伤害是相对较大的[11]。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效果较好也是首选的治疗措施,通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指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虽然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长时间的透析会导致患者身体上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加重,长时间伴有负性情绪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血液透析的总体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与全面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经全面护理干预的患者其血糖值控制效果更好,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均有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评分更高,体现了全面护理干预的优势。分析原因:全面护理干预是一种全方位的护理措施,由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且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可以让护理工作更加系统、更加完整。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可以缓解患者因疾病和透析所致的不良情绪,当患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12]。通过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知疾病,护理人员在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时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程度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健康教育的效果,尽可能让每一位患者均对疾病、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事项、行为方式等有正确认知。通过对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可以让其掌握糖尿病和肾病的双重饮食标准、行为标准,帮助患者调整生活习惯,让其养成健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更好地控制血糖值波动。
综上所述,将全面护理干预运用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获得的效果理想,因此,此种护理方法有借鉴意义和进一步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