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2023-08-02陈智贤戴庆鑫施恭钦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个体化脊柱手术室

陈智贤,戴庆鑫,施恭钦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 350007

脊柱骨折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等均有重要影响,故合并糖尿病的脊柱骨折患者对手术及护理均提出新要求。脊柱骨折是临床多件的骨折类型,好发于下胸段、上腰段,多因间接暴力导致,在青壮年或者老年人中均可出现。脊柱骨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脊柱畸形、活动受限,合并脊髓和神经损伤者会出现不同程度感觉及运动障碍。疑似脊柱骨折的患者应在现场进行固定并迅速送医,急性期患者采取仰卧位持续卧床、病情稳定后可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可包括钉棒固定术、钉板内固定术、微创手术、植骨术等。常规手术室护理在完成术前访视后的主要工作为手术室内配合术者完成手术、做好器械消毒并记录术中事项等,但是部分患者术后恢复缓慢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积极提升手术室护理干预质量可能是优化糖尿病合并脊柱骨折住院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1-5]。个体化护理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已经在胆结石手术、小儿肺炎、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中获得成功应用,本文选择2019 年12 月—2022 年3 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6 例糖尿病合并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其中,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可行性及优越性等问题,旨在为后续同类患者的护理模式选择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6 例糖尿病合并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8 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本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本次研究。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明确脊柱骨折,且符合手术指征;符合临床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80周岁;全程配合治疗、护理干预及相关检查,临床资料完整[6-7]。排除标准:既往脊柱骨折史患者;合并脊柱畸形、脊柱肿瘤或脊柱病理性骨折患者;认知功能异常、无法进行基础沟通交流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患等可能影响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的重要疾病患者;合并全身其他部位原发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脊柱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具体如下:术前访视核实患者的检查报告结果、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了解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手术基本注意事项,手术当日进入手术室后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并监测生命体征,调节病室温度湿度至适合范围,手术结束送患者至苏醒室、苏醒达标后送患者返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术中情况交接。

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个体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术前访视时的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至病房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核实、并与患者进行面一面沟通。护理人员以亲切耐心的态度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既往病史具体包括患者糖尿病病情及目前治疗方案等,告知患者维持稳定正常的血糖水平对手术顺利实施、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意义,嘱患者定期服药并调节生活模式避免血糖水平剧烈上升。了解患者对手术治疗及预后等的想法、心理状态,积极主动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疏导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并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治疗及术后康复。对存在严重负面情绪的患者,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并寻求心理科医师帮助。②手术室的个体化护理。患者入室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并介绍手术室情况,询问患者体感温度是否适宜并及时调节手术室温度、湿度,连接心电图、无创血压计、氧饱和度仪等生命体征检测设备后及时用薄被覆盖患者皮肤裸露处、防止因寒冷而加剧患者的紧张情绪。检测患者入室后的即刻血糖水平,对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及时告知结果打消其疑虑,对血糖明显异常可能影响手术进行的患者及时告知术者并遵医嘱处理。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在易受压部位垫棉片防止压伤,患者术中所输液体使用加温仪进行加温。术中协助术者摆放仪器,遵医嘱监测术中血糖水平并实时告知术者,手术结束后及时恢复患者体位并仔细检查各处压伤情况、做好干预及记录,送患者至苏醒室。③术后个体化护理。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及时与其进行沟通,核对姓名等基本情况并告知患者手术进行顺利与否、术后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待患者达到返回病房标准后,护理人员送患者回病房,路上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疼痛感受等。至病房后,手术护理人员与病房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交接手术情况、术中血糖水平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术中皮肤压伤情况、术后疼痛等。最后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再次强调保持心境良好、遵医嘱服药及锻炼、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定期复诊稳定糖尿病病情、有不适感受及时联系主管护师及医师。术后48 h 护理人员再次至病房探视患者,询问目前的疼痛感受及恢复情况,告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

1.4 观察指标

1.4.1 糖代谢指标 术前24 h、术后24 h 开始,分别留取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各5 mL,测定其中糖代谢指标水平,具体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并记录血糖达标率,脊柱骨折患者的血糖达标标准为:FPG 6.1~8.3 mmol/L,2 hPG 8.0~11.1 mmol/L。

1.4.2 康复进度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院外随访的骨折愈合时间。

1.4.3 术后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的院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局部感染、低血糖、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泌尿系感染[8-9]。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24 h,两组患者FPG、2 hPG、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images/BZ_137_1317_900_2275_1000.png对照组(n=68)观察组(n=68)t 值P 值8.12±0.97 8.20±0.95 0.486>0.05 11.64±1.98 11.75±2.12 0.313>0.05 7.46±0.81 6.85±0.92 4.104<0.05 10.21±1.84 9.38±1.42 2.945<0.05

表3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康复进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康复进度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的康复进度比较(±s)

images/BZ_137_1317_2025_2275_2083.png对照组(n=68)观察组(n=68)t 值P 值4.73±0.84 3.82±0.76 6.624<0.05 13.28±2.10 11.75±2.15 4.198<0.05 10.95±2.05 10.16±1.88 2.342<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局部感染、低血糖、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泌尿系感染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较单纯脊柱骨折患者复杂,与脊柱骨折术中及术后早期需采取俯卧位这一特殊体位、高血糖水平影响切口预后并增加感染风险等相关。除了术者规范手术操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外,手术室护理干预得当与否也与患者的最终治疗结局密切相关。传统手术室护理将护理干预重点落在对术者的配合、手术过程记录等,对术前访视、术后护理等关注不多。但目前不少学者指出术前访视中与患者的面谈沟通,对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理状态及后续遵医行为均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送患者返回病室以后的沟通交流也对患者康复有一定影响。个体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的全新护理模式,已经在众多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得到成功应用,但目前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涉及极少[10-14]。

文中在手术室护理中引入个体化护理模式,在术前访视、手术室内护理、术后护理3 个方面中分别引入具体个体化护理细节,在术前访视中强调与患者的面对面沟通及答疑、重点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对其进行分级评估,对负面情绪严重需要专科干预的患者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并申请心理科会诊,避免因严重负面情绪导致术后康复困难。在手术室护理中,也强调了增强患者个体化舒适度这一理念,除了调节室内温度外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尤其对脊柱骨折这样需摆放特殊体位的患者预防并关注是否存在皮肤压伤。术后除了常规送患者安返病房外,个体化护理模式中强调在至病房当下及术后48 h 护理人员均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询问主观感受,增强患者被重视的感受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积极康复及增强治疗依从性。

文中两组患者术后24 h 的血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 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糖达标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在手术室护理中引入个体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血糖水平。手术及心理应激等均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紊乱加剧,个体化护理中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安抚及干预,在手术室内尽可能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并进行良好沟通,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增强其遵医行为,可能是上述结果中患者血糖水平得到优化的内在原因。脊柱骨折的术后康复时间较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左右康复进度,文中观察组患者呈现了更快更好的康复状态,具体表现为该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在排除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术者操作技术差异等因素外,个体化护理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护理质量、让患者以更好的心态及血糖水平面对术后康复,是患者康复进度得以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15-19]。

脊柱骨折患者术后需卧床较长时间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组织压伤,合并糖尿病者更易发生各类感染性事件,若合并严重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危及生命。文中两组患者院内局部感染、低血糖、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关于院外两者并发症发生率是否有差异上不得而知,需延长随访并明确。

综上所述,围术期个体化护理模式可优化糖尿病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血糖水平、促进术后康复,其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的作用尚不显著。本次研究也存在纳入病例数有限、随访时间较短等问题,有待后续大样本、长程随访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猜你喜欢

个体化脊柱手术室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