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换算公式初探

2023-08-02郭韫凡袁昌芬张景义吴云涛王秀艳王玉山许颖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糖耐量回归方程直线

郭韫凡,袁昌芬,张景义,吴云涛,王秀艳,王玉山,许颖

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内分泌科,河北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全科医学科,河北唐山 063000;3.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心内科,河北唐山 063000;4.遵化市东陵乡卫生院,河北遵化 064200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血糖水平可以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状态,指导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近年来各项关于糖尿病的研究都将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以及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3]。在流行病学研究中,FPG 与2 hPG 均被证实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相关,并可作为多种相关疾病的预测指标[4-8],但是少数前瞻性研究表明,FPG 与2 hPG 在预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风险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结果[9]。研究表明,与2 hPG 相比,FPG 的特异性更高,并且具有简单、经济、快捷的优点,而与FPG 相比,2 hPG 具有更高的敏感性[10]。已知FPG如何快速估算出2 hPG,或者已知2 hPG 如何快速估算出FPG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特选取2000 年7 月—2018 年1 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 974 例,通过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测得FPG 以及2 hPG,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寻求一种简洁的换算公式提供了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 974 例,根据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DM,n=4 850)、糖耐量减低组(IGT,n=1 124)。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917 名为正常对照组(NC,n=794)。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85 岁;DM 组及IGT 组患者的诊断符合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诊断标准;NC 组患者OGTT 检查糖耐量正常;能够自主交流,无精神障碍。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出现感染、创伤或手术史;不能配合的患者。

1.3 资料收集

收集3 组患者性别、年龄。所有受试对象在研究前2 周每天需要摄入≥250 g 碳水化合物,在检查前禁止服用影响糖代谢药物。3 组禁食10 h,于次日晨静息、坐位时抽取肘静脉血3 mL,检测FPG(己糖激酶法,日立7060 生化全自动分析仪)。受试对象5 min 内口服150 mL 的50% 葡萄糖注射液(75 g葡萄糖),采集服糖后2 h 肘前静脉血3 mL,检测2 hPG(己糖激酶法,日立7060 生化全自动分析仪)。

1.4 相关定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FPG≥7.0 mmol/L或2 hPG≥11.1 mmol/L。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2 hPG 波动于7.8~11.1 mmol/L之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散点图和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用积差相关系数r表示,r<0.4 表示两变量之间弱相关或不相关;0.4≤r<0.7 表示两变量中等相关;r≥0.7 表示两变量之间强相关,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计算FPG 与2 hPG 的回归方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3 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 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散点图分析FPG 与2 hPG 的相关性

散点图显示DM 组FPG 与2 hPG 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2=0.629;IGT 组、NC 组FPG 与2 hPG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见图1、图2 和图3。

图1 DM 组FPG 与2 hPG 的相关性

图2 IGT 组FPG 与2 hPG 的相关性

图3 NC 组FPG 与2 hPG 的相关性

2.3 Pearson 相关分析FPG 与2 hPG 之间的相关性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2 hPG 与FPG 呈正相关,DM 组2 hPG 与FPG 呈强相关,IGT、NC 组2 hPG 与FPG 呈弱相关或不相关(P<0.05),见表2。

表2 Pearson 相关分析FPG 与2 hPG 的相关性

2.4 FPG 与2 hPG 直线回归方程的确定

因为DM 组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所以确定直线回归方程为Y=a+bX。其中Y=2 hPG;X=FPG;a 为Y轴截距;b 为X 轴截距,即β 值,见表3。

表3 FPG 与2 hPG 直线回归方程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是成年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1]。FPG 和2 hPG 水平升高不仅是糖尿病的症状,也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各种医疗保健体系中,依旧将FPG 和2 hPG 作为血糖水平评估的第一步[12]。已知患者FPG,利用公式大致推算出2 hPG 对于临床指导患者的饮食和运动、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价值。

本研究针对3 组患者FPG 及2 hPG 做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DM 组患者FPG 与2 hPG 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Pearson 相关分析进一步提示DM 组患者FPG 与2 hPG 呈强相关性(r=0.739,P<0.05),而IGT 组和NC 组患者FPG 与2 hPG 呈弱相关或不相关(r=0.225、0.169,P<0.05),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13]。这提示在糖尿病患者中FPG 与2 hPG 存在着某种换算关系,最终求得DM 组患者 FPG 与2 hPG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254X+6.819。

国内外专家共识公认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FPG≥7.0 mmol/L,2 hPG≥11.1 mmol/L,将FPG=7.0 mmol/L带入到Y=1.254X+6.819 公式中,求得2 hPG=15.579 mmol/L,大于11.1 mmol/L,这可能与国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特点有关。在流行病学筛查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达50%,糖尿病前期中约70%为单纯性糖耐量减低,这提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呈现出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特点,虽然很多患者2 hPG>11.1 mmol/L,但是FPG却位于正常范围之内[14],患者餐后血糖升高与胰岛素分泌延迟、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早期胰岛素反应相关[15]。这一现象对于指导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有研究表明,FPG 诊断糖尿病标准与2 hPG 诊断糖尿病标准一致性较低,因此会导致部分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16]。同时,相对于FPG,2 hPG 的变异性增加也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因为Y=1.254X+6.819 公式给出的是血糖的上限值,很多患者达不到这一上限,对该公式进行校正,最终得出了Y=0.612X+6.819 这一下限值公式,更适合于大多数人群。

综上所述,本研究求得FPG 与2 hPG 的换算公式为2 hPG=1.254FPG+6.819,此换算公式可以在无法进行OGTT 试验时对2 hPG 进行大致推算。

猜你喜欢

糖耐量回归方程直线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