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2023-08-02陈敦山
陈敦山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党的二十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号角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教育内容并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实际,适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内涵,教育青年大学生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无产阶级思想家和革命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开始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宝贵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理论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成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思想、新理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开展理论探索和创新,继续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取得了新的思想认识,产生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也就是得到全党全国人民高度认同和信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篇章,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其一,教育青年大学生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篇章,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解决时代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其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发展,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十年的创新发展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经济建设、国防强军、大国外交、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凝聚了很多重大创新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篇章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其作为自身成长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其二,教育青年大学生要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一种理论科学不科学,能不能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能不能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个人和社会的实践活动,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于20 世纪初传入中国,当时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了促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的巨大成就;同时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指导着一代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而且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可行的。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的持续探索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篇章。要通过深刻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让青年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从而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其自身成长发展指导思想的行动自觉。
二、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青年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努力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本形成;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十年实现翻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更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强力遏制“台独”分裂行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使我国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这一系列巨大成就的取得过程。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我们要及时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使他们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提法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一方面,要教育青年大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要有准确认识和理解,明白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大国的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要教育青年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去,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参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觉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创建并维护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通过教育让青年大学生既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明白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与个人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明白中国式现代化与个人责任密不可分,明白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从而激励自身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做贡献。
三、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教育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潜能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到如此高的地位上来看待和认识,足见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高位谋划,长远布局的决心,是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部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教育青年大学生准确理解中央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的重大意义,教育青年大学生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自身责任,勇于责任担当。
其一,教育青年大学生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努力成才。近年来,国际国内范围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国家为教育科技事业发展,为人才脱颖而出积极发挥作用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当前大多数青年大学生能够珍惜青春好年华,珍惜当前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以及珍惜学校提供的各种教育教学优质资源条件,勤奋刻苦努力地学习,但是也有相当多的青年大学生不珍惜大学青春好年华和美好学习机会,在享受生活中选择“躺平”,在沉迷网络游戏中虚度光阴,在吃喝玩乐中放纵自己,放松了对学业方面的要求,得过且过,及时行乐。这部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与国家的期盼和要求相距甚远,难以体现中央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因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急需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学习成才教育,加强青年大学生刻苦钻研精神的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真正成长成才。
其二,教育青年大学生崇尚科技、勇于创新,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邓小平在1988 年9 月5 日会见前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P274)近年来,国际上各国之间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科技实力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历代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奋起直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对科教事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科技事业,2018 年5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3](P246)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与世界一流科技强国还有一定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教育体制本身就存在创新思维不足的问题,青年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不强,对于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解和实践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教育青年大学生崇尚科技、勇于创新,培育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潜能,为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四、深刻理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教育青年大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培养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1]我国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进行高位谋划,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途径确保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最真实的、最管用的民主,是能够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教育青年大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引导学生以务实的精神参与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中。
其一,教育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为了维持其强权政治、霸权地位,对逐渐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心生不满和恐惧,不惜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多领域对我国进行围堵、打压甚至渗透、破坏。西方国家不断从意识形态领域向我国输出西方所谓的“民主、人权、自由”,并且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民主政治进行粗暴干涉和横加指责,诋毁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这种严峻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势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被西方所标榜的所谓“西方民主”所迷惑,对西方国家“金钱政治”的本质看不透,相反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表现出一定的怀疑态度。因此,通过对青年大学生加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的教育,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是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其二,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实践活动,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贡献。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大学阶段,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到了一定的社会主义民主知识。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学生组织类型多样,高校也通过多种制度和机制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事务民主管理。“大学生通过民主参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能够提升自己的政治效能感,提高参与能力,学会参与程序,培育参与精神。……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对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4]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公民的民主素养的提高也很迫切。因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实践活动,有序参与校园政治生活,锻炼提升民主素养,在校园生活实践中体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实际行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贡献。
五、深刻理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刻内涵,教育青年大学生明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1]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当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对青年大学生加强教育,让其明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行动自觉。
其一,教育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我们党和国家对法治地位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反复批判了把一个党派、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威望上”的人治思想,不断强调要“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提出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2014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他在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因此,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要教育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
其二,教育青年大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青年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离开家庭,开始了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独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融入社会,也必然按照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做到遵纪守法。但是,有些青年大学生纪律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自由散漫,不遵守校纪校规,甚至也有少数大学生对法律缺乏敬畏,遇事好冲动,对自己要求不高、约束不严,更有极个别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令人痛惜。青年大学生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关注度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广大社会成员有传导示范效应,青年大学生遵纪守法情况对全社会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无论是从青年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来看,还是从青年大学生对全社会遵纪守法的示范引领作用来看,都需要教育青年大学生尊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思维,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六、深刻理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科学内涵,教育青年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可以看出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青年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参与者,是高校发挥四大功能的具体推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教育青年大学生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科学内涵给予准确理解,坚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其一,教育青年大学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工程,对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具有重大作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大张旗鼓地教育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也要让青年大学生明白,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五千多年发展而绵延不绝,是因为中华文化始终将中华民族团结凝聚在一起。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始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蓬勃生机,不断繁荣发展,要教育青年大学生一定要坚定这种文化自信。
其二,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容丰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作为青年大学生,应担当起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任,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首先,教育引导大学生开展优秀文化创作,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发展科学文化,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创造优秀文化产品,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吸引高雅文化进校园,陶冶大学生情操;其次,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相结合,促进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再次,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为主要内容的主旋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人们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最后,教育青年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