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和把握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意义与推进路径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3-08-02李继刚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西藏现代化农业

李继刚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我们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西藏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意义重大、急需突破的难题。西藏64%以上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现代化自然成为西藏现代化最艰巨、最困难、最繁重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并亲赴西藏调研指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西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本文就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探讨新时代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意义与推进路径。

一、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构成

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看,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2]“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3](P3)“纵观历朝历代,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3](P2)可见,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事关国家发展稳定。2019 年西藏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灭绝对贫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高寒缺氧、山高沟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共服务欠缺问题,“两不愁三保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返贫风险依然较大,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繁重。西藏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平衡,2021 年西藏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5:1,[4]高于全国2.50∶1 的水平。小农经济、糊口农业依然是西藏农业基本形态。因此,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全面推进西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在西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基础。

从“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看,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阵地。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是我国同境内外敌对势力斗争的前沿阵地,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西藏不仅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存在“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应对风险挑战,不仅要稳住农业这一块,还要稳住农村这一头。”[3](P1-4、301)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西藏推进现代化的“稳定器”,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压舱石”,时刻都起到“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重大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应对国内国际挑战的重要阵地。

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看,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3](P301)“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成败。”[6]因此,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在乡村人口占绝对比例情况推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处理好第一二三产业间关系,如何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出,如何构建一个良性城乡关系,是西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确保城市与乡村、区内与区外经济循环的必然选择,既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发挥西藏特色农牧业优势,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从“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看,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内容。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西藏社会制度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跨越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实现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奇迹,[7]离不开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当前,西藏如何同全国一道到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仅靠西藏当前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才能补齐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短板,这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

二、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8]“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9]“大历史观”是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把钥匙,具体到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是筑牢民族团结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民是推动现代化的根本力量。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依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为的是让西藏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正如亚里士多德在2000 多年前写道的:“尽管赚钱谋生是人们不得不做出的共同抉择,然而,财富显然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人们只是要通过财富去寻求更为丰富的人生。”[10](P29)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让西藏广大农民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走向共同富裕,既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也必然促进西藏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守好我国的西南边陲,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

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是丰富中华文化的过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的总目标,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6]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历史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2002 年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西藏确定为是我国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将西藏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来,在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充分发挥“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作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塑形,更铸魂。

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凸显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西藏工作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在青藏高原创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地处“世界第三极”,平均海拔在4500 米以上,高寒缺氧是其显著特征;二是西藏地广人稀,12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300多万人口,“大分散、小集中”是其分布特征;三是藏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占西藏人口90%以上;四是西藏地处边疆,境内外藏独分子和敌对势力一直都是西藏社会稳定最大隐患,维护社会稳定是西藏的重中之重。因此,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在西藏的伟大实践,也是高质量发展在高原上的实践,必然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

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践行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5]农业是一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重要一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建立生态文明现代化。这对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西藏而言,意义重大。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放到首位,通过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西藏作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建设目标,推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三、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利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把握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优势,对于我们更好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

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七十多年来,西藏发展成就辉煌,2019 年西藏建成小康社会,截至2020 年,西藏农民收入连续18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有科学理论指引。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各个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七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西藏实践相结合,系统、具体、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西藏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西藏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提出“十个必须”治藏方略为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特殊政策支持。从解放西藏到新时期西藏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都离不开党中央特殊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早在1950 年进军西藏时,毛泽东主席要求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建设”。新时代以来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1]2012年以来,对口援藏扶贫累计签约项目247 个、资金350 亿元,吸纳农民工就业1 万多人。[12]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对口援藏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是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四、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任务在农村。对西藏而言,在现代化建设中,农村任务异常艰巨繁重。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3](P742-74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14]在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要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5](P424)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在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力量。从西藏农村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要坚持矛盾分析法,承认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运用“两点论”,坚持一分为二,运用重点论,找重点、抓关键。全面掌握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规律。三要坚持实践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性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面对西藏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及发展程度,必须坚持实践论来认识和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四要坚持系统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西藏作为“两屏两区五地一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安全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中,需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等关系。五要坚持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16]“稳定、发展、生态、强边”是西藏四件大事,因此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有底线思维,充分看到建设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不消极泄气,做到从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力争。

强化组织建设,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3](P1)因此,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西藏工作重中之重,需要各级组织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民族团结、国家安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二是强化思想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为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17]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5]经过多年建设,西藏建立起一个体系完整,制度健全的基层组织结构。当前,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应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四是提高干部素质,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特别是面对条件艰苦的高原农村,干部更应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在工作中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品质。

运用精准思维,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西藏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明显,74 个区县分属农业县、半农半牧县、牧业县。西藏5680 个行政村差异明显。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搞一刀切,“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1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思维,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求真务实,有的放矢。脱贫攻坚期间,在精准扶贫理论指引下,西藏各级干部按照“六个精准”(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比全国提前一年消灭绝对贫困。这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提出更高精准思维要求。做好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等“十个必须”[5],就是共产党人运用精准思维的生动体现。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意义,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19]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从西藏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所想所盼出发,创造性地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西藏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要借助特色资源优势,系统构建符合西藏实际的优势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团结奋斗,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 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19]“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19]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20]一是要发挥人民主体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二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1]奋斗是面对艰难险阻,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条件艰苦,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等不来的、靠不来的、要不来的,只能通过艰苦奋斗,增强全体人民艰苦奋斗自觉,激发人民奋斗热情,唤起人民内在潜力,激活人民群众创造性,把艰苦奋斗内化于行,不断增强奋斗本领,才能在青藏高原实现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内生动力,对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力量,就一定能不断创造人间奇迹。[22]

猜你喜欢

西藏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都是西藏的“错”
边疆治理现代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