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日粮组成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
2023-08-01郭瑞龙
郭瑞龙
山东省费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费县273400
奶牛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前21 d 到分娩后21 d 这个时间区间[1],该区间内奶牛依次经历分娩、泌乳等重要生理阶段,导致奶牛的生理代谢、激素分泌、营养物质需求等均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变化,此时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如果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应激、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引起代谢性、感染性疫病,甚至引起消化系统、繁殖系统等系列疾病,降低奶牛的产奶性能,同时降低乳品质,并且对奶源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2-5]。因此,解决好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状态对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奶牛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而日粮是围产期奶牛获取营养物质的最直接来源,日粮中精饲料、粗饲料的使用不当或比例不适均能导致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率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下降,此时根据奶牛能量负平衡状态和营养物质需求水平选择适宜的日粮精粗比组成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精粗比日粮组成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适合围产期奶牛的适宜精粗比日粮组成,为提高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奶牛
30 头胎次、泌乳周期、预产日期均相近的健康围产前期荷斯坦奶牛由费县盛旺奶牛场提供。
1.2 试验分组
将30 头围产前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 组(A组、B 组、C 组),每组10 头奶牛,每组设10 个重复,每个重复1 头奶牛。A、B、C 组饲喂精饲料与粗饲料比列分别为40∶60、50∶50、60∶40 的全混合日粮(各处理组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期为42 d,试验奶牛采用单栏饲养方式,各头奶牛的日常饲养管理均完全一致。
1.3 泌乳性能的测定
每天记录每头奶牛的饲料消耗量和日产奶量,分别统计试验期间每头奶牛的饲料消耗总量和产奶总量,根据饲料消耗总量和产奶总量分别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料奶比。
1.4 乳品质的测定
试验结束时,逐头奶牛采集乳汁样品,采用乳汁分析仪依次测定每头奶牛乳样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采用牛奶体细胞测定仪依次测定每头奶牛乳样的牛奶体细胞数。
1.5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泌乳性能
如表2 所示,B 组与A 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均显著提高;C 组与A 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均显著提高,料奶比显著降低;C 组与B 组相比,平均日产奶量显著提高。说明随着围产期奶牛日粮中精饲料所占比例的逐步提高,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料奶比等指标逐步改善,泌乳性能逐步提高。
表2 泌乳性能的测定结果
2.2 乳品质
如表3 所示,B 组与A 组相比,乳蛋白率显著提高,牛奶体细胞数显著降低;C 组与A 组相比,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均显著提高,牛奶体细胞数显著降低;C 组与B 组相比,乳蛋白率显著提高,牛奶体细胞数显著降低。说明随着围产期奶牛日粮中精饲料所占比例的逐步提高,奶牛乳样中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牛奶体细胞数等指标逐步改善,奶牛的乳品质逐步改善。
表3 乳品质的测定结果
3 讨论
传统放牧式奶牛养殖方式不能满足奶牛营养水平全面均衡的需要,也会造成部分饲料原料的浪费,目前我国奶牛的饲养方式逐步由传统放牧化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发展。全混合日粮饲料是利用饲料搅拌机对各种饲料原料进行混合和均质化处理后,用于供给奶牛自由采食的混合日粮,与传统放牧式奶牛养殖方式相比,全混合日粮饲料具有饲料稳定、饲喂方便、饲料转化效率高等优点,且全混合日粮饲料可以根据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置,能够调整奶牛日粮的适口性和营养全面性,保障奶牛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得到充分发挥[6-7]。因此,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调整日粮组成逐步成为奶牛全混合日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奶牛日粮组成中精料水平过低将导致奶牛的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导致奶牛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降低;精料水平过高,虽有助于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但易导致奶牛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为确定围产期奶牛日粮的最适精饲料与粗饲料组成比例,保障围产期奶牛的营养物质均衡和提高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本研究全面探讨了精饲料与粗饲料比列分别为40∶60、50∶50、60∶40 的全混合日粮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产期奶牛日粮中精饲料所占比例的逐步提高,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均逐步提高,料奶比、牛奶体细胞数均逐步降低,围产期奶牛的泌乳性能和乳品质逐步得到改善。至于高精粗比日粮能够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原因可能为高精粗比日粮能够改善瘤胃内微生物菌群平衡,降低奶牛瘤胃液pH 值,提高奶牛瘤胃的发酵能力。徐晓锋等[8]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60∶40 和40∶60)对奶牛瘤胃真菌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精料水平的提高,奶牛瘤胃内环境发生变化,可促进奶牛瘤胃中酵母菌属的生长,改善瘤胃中纤维降解真菌丰度,改善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平衡,最终提高奶牛瘤胃的发酵性能。
4 结论
由于围产期奶牛所处生理阶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确定围产期奶牛的日粮组成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和奶牛养殖行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均至关重要。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精粗比(40∶60、50∶50、60∶40)日粮组成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表明随着围产期奶牛日粮中精饲料所占比例的逐步提高,围产期奶牛的泌乳性能和乳品质逐步得到改善,高精粗比(60∶40)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