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小学生抑郁症筛查的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2023-07-31马亚丽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3期
关键词:问题探析对策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抑郁症筛查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定位不清;伦理上未重视家长的知情同意权;筛选工具不合适;配套方案不完善等。为此,我们需要普及中小学抑郁症知识,确立中小学抑郁症筛查标准,研发适合中小学的抑郁症筛查工具,规范中小学抑郁症筛查流程,健全中小学抑郁症筛查的社会支持系统等,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抑郁症筛查;问题探析;对策研究

抑郁症已成为当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很多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发现,抑郁症状开始出现低龄化趋势。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检出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4.6%,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24%,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28%,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20.8%。2020年8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编制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青少年视作抑郁症防治的重点人群,并要求到2022年,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2021年11月,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的答复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随着中小学抑郁症筛查日益得到重视,其在初期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我将就当前中小学抑郁症筛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中小学抑郁症筛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筛查定位不清

中小学抑郁症筛查在实施之初,容易存在简单处置的倾向,即认为筛查就像用探照灯照亮黑暗区域一样,只要将现成的抑郁症量表拿过去给学生测量一下,学生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这种看法忽视了精神疾病干预的专业性。依照我国的《精神卫生法》,教育工作者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诊断、治疗,不可以进行相关的诊断工作。抑郁症问卷操作是有资质的精神科医生才能进行的专业实践。只有有资质的医院、专业的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心理机构,才能开展这项服务。

不仅如此,这种看法还混淆了教育和医疗的边界。中小学抑郁症筛查是一项教育评估实践,指学校通过筛查后发现中小学生的抑郁症状况,然后采取系统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它可以与医疗系统形成良好的合力。例如,对情况不严重的群体进行心理辅导,对情况严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医疗干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抑郁症筛查不能因此而完全医学化,它绝不是精神障碍的诊断。我们需要警惕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过度医疗倾向。

(二)筛查对象上存在“高龄低用”现象

当前中小学生抑郁症筛查工作还处于发展之初,容易过度依赖医疗机构,不加鉴别地使用抑郁症诊断工具,存在着“高龄低用”现象。一方面,在中小学抑郁症测查中存在误用成人抑郁症筛查量表的倾向。一些常见的抑郁症测评工具,如Zung抑郁患者自评量表,主要适用于表现出抑郁症状的成年人。成人量表中语句的设置和描述是否适合未成年学生、量表中的问题对学生会不会造成心理影响,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重新考量。

另一方面,在使用儿童抑郁症筛查工具时,容易误用于低龄儿童。目前我国中小学抑郁症筛查中常用的工具是儿童抑郁量表(CDI)和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但并不适于直接测查小学低年级学生。事实上,即使在小学高年级,直接使用儿童抑郁症问卷,也需要慎之又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教授就此指出:“目前大多数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量表,都是由家长负责完成的,一些直接的问题,以孩子的认知水平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解答。建议给孩子进行测试时不要选择问卷这种直接的形式,而是通过绘画、沙盘等间接的心理投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

(三)筛查伦理中存在回避家长知情同意的倾向

中小学抑郁症筛查虽然主要由学校组织,再由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测试,却需要多方协作,尤其是家校合作。由于筛查对象是未成年人,在伦理上必须经过监护人的同意。然而,当前存在的一个不良倾向是,家长们普遍認为筛查属于学校管理的范围,即学校有关部门通过排查,发现有问题的学生,提前进行干预,避免管理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风险。从长远角度看,这无论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由此带来的社会对学校的评判,都是不利的。

另外,大多数家长对抑郁症缺乏科学的了解和认识,对心理疾病缺少应有的重视。同时,他们也担心孩子的信息被泄露;担心孩子被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在将来的升学、就业中受到歧视。这些恐慌和焦虑,会使家长们对抑郁症筛查产生抵触心理。

(四)筛查实践中缺乏系统配套的干预方案

抑郁症筛查最重要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疗,对于筛查后确诊的学生如何进行治疗和帮扶,需要有足够强的专业力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帮扶和治疗计划。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抑郁症学生,由于抑郁症的药物昂贵、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造成一部分确诊学生中断治疗或者望而却步不去治疗,从而失去了筛查的意义。

例如,笔者所在的深圳市各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水平普查与访谈后,筛查出一些高危学生,并建议家长带其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但是,一些家长在带学生就诊后存在不遵医嘱的现象:如该住院的孩子却不住院;不按时按量服药或者直接不给孩子服药;有的孩子需要24小时陪护和监管,家长却不配合;对已经不适合在校就读的、有自杀高风险学生的家庭,家长依然要求孩子到校学习的情况多有发生。还有一部分因抑郁症休学、请假的学生,他们的进一步诊治也存在很大漏洞。

二、当前中小学抑郁症筛查的对策

中小学抑郁症筛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它需要政府、学校、医院、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逐渐磨合,形成合力。当前的筛查实践特别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普及中小学抑郁症知识

以上的问题暴露出学校和家庭对于抑郁症认识的不足。学校容易将抑郁症视作静态的、生理器官类疾病,认为经过类似医学仪器的量表测试,就可以轻易鉴别出抑郁症并进行对症干预。家长则对抑郁症充满担忧和恐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对。为此,我们需要全方位地普及中小学抑郁症知识。

首先,深入宣传关于抑郁症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区分抑郁情緒和抑郁症。抑郁情绪如同感冒一般,是学生乃至我们每一个成人身上都存在的、正常的一部分。其次,高度重视抑郁症的风险,千万不可忽视抑郁症带来的诸多问题。最后,要继续提高抑郁症在全社会的科学普及度,降低广大群众对抑郁症的病耻感。

同时,学校心理健康人员要对学生同步进行求助意识教育。加强学生对抑郁情绪以及抑郁症的科学认知,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觉自己有不适的时候,及时向老师、家人求助。

(二)选择适当的筛查工具

抑郁症的筛查一定要严格选择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权威性的工具,尽最大可能及时筛查出需要帮助的孩子,并给予合理的干预。

首先要考虑年龄因素。低年级的小学生需要家长陪同参与测评,评估。筛查后也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展动态追踪。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后环境的变化,青春期激素水平的波动,越来越重的学业压力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专业人员要先考虑测评的语言陈述方式,适用范围、常模参数等是否适合本校学生,需不需要调整;也要考虑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环境因素,比如面对农村留守孩子和城市学生时,量表的语言描述要进行本土化处理。

最后,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在筛查工作前后,要给他们留出专门的时间,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三)推动筛查专业化建设

中小学抑郁症筛查需要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逐渐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首先,加强筛查专业队伍的建设。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深化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配备逐渐成形。筛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以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为基础,建立起专业的筛查队伍。在纵向方面,负责筛查的专业教师需要在各级教科所、高校和医院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学习和认证,建立起专业合作组织系统。在横向方面,负责筛查的专业教师逐步建立起所在学校的筛查机制,从而逐渐走上正规的专业化道路。

其次,加强筛查实践的规范化。确立中小学抑郁症筛查标准、研发适合中小学抑郁症筛查的多样化工具,并临床试测其效度和信度。当然,抑郁症的最终诊断还需要精神科医生和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和咨询,以便获得相对慎重和准确的结果。

最后,将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查纳入学生体检中,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将在体检中发现有抑郁倾向的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有苗头但未形成严重症状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心理辅导;对于筛查出的高危者,及时转介医疗机构诊断及专业治疗。对于重点人群的抑郁症筛查,数据只由精神疾病的专业医生和相关帮扶单位、监护人掌握,并为对筛查后的确诊学生制定合理的家庭帮扶计划,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四)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中指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在此背景下,社会各方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抑郁症筛查的社会支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效能,为学生提供坚实保障。

首先,配置足够的专业医生。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其诊断和治疗必须由精神科医师及专业从业人员进行,学校的心理老师不能从事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以深圳市为例,现有的专业医院医师力量严重不足。如,康宁精神障碍儿少科医生仅有21名,住院床位也严重不足(100张左右),造成目前需要治疗的学生挂号难、住院难。所以,只有配置好足够的专业医生,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对筛查后确诊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咨询、帮扶和治疗。

其次,政府要设立针对抑郁症确诊学生的困难补助专项经费,减轻困难家庭治疗的经济负担,让抑郁症确诊学生后期的复诊、服药、住院治疗成为可能。

最后,司法、民政、街道、医院、妇联等部门能够对确诊抑郁症学生的诊疗和帮扶进行统一规划,制定抑郁症学生在医院、家庭、社会、学校的干预策略,明确各方的权责,切实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家庭,从而让全市的抑郁症筛查更有价值和意义。

抑郁症筛查需要回归教育的基本目的,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了解不同发展阶段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选择适合的筛查工具,及早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活动,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教育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04).

[2]孔祥瑞.美国小学“社会—情绪学习”课程研究 [D]. 上海师范大学,2019.

马亚丽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问题探析对策研究
关于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探析
中国奥特莱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析
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备考报表若干问题的探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探析
浅谈《反家庭暴力法》
我国产业基金会计若干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