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蕴与辩证关系论析

2023-07-31齐卫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治国理政中国式现代化

齐卫平

[摘 要]党的二十大从“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阐释“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 “五个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蕴和辩证关系彰显鲜明的时代意义。“五个必由之路”内含的标识性概念表达了集成性、系统性、全面性的道路坚守,既是历史经验之积累,又是现实认知之抉择。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五个必由之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构成有机的整体系统。“五个必由之路”昭示未来,把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的使命切实担当起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创造辉煌成就中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伟大的贡献。

[关键词]五个必由之路;守正创新;治国理政;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23)04-0013-09

2022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必须坚定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在党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党的二十大报告以“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加以强调,凸显“五个必由之路”的厚重分量和战略价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凝练概括必由之路,是党中央对引领当代中国发展作出的庄严宣示。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深刻认识和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蕴和辩证关系,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意义:“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凝练概括

所谓必由之路,是指到达一个目的地必须、必定要经过的路,引申而言寓意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坚守的法则。《孟子·告子上》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代朱熹对该句作注解:“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这里,“必由”的意思就是表示定向的规定而必须经由、不可背离。由此而言,习近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揭示的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保夺取伟大胜利的法则规定。

现实生活的路是人走出来的,社会前进的道路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一样,总是不断在朝前走,什么样的路决定着什么样的运。然而,道路的选择不是一个自然而成的过程,尤其是社会发展道路必须进行不断摸索才能形成正确的选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国从来就没有千篇一律的发展道路,也没有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创造的古代辉煌和现代奇迹是坚持走自己道路的结果。

1840年之前,中国人民以卓越的智慧和重大的发明形成领先世界的发展格局,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断乃至终结了中国社会传统的发展之路,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封建统治造成的国家沉沦和社会衰败,使中国面临究竟向何处去的道路选择。在睁开眼睛看世界后,中国人的道路选择长期拘泥于学习西方的思维,把外国人走的路机械地搬移到中国来,先后学着走日本明治维新的路、英国议会宪政的路、美国民主共和的路、法国思想启蒙的路,但总是不成功。“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1](P52),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一次次试验不能获得成功,道路迷茫始终伴随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渴望找到一条正确道路。近代中国历史的演进证明,道路选择正确与否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国家兴衰、社会治乱、人民祸福都与道路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革命另辟蹊径,团结带领人民走上正确道路,中华民族迎来由不断衰落到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命运转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初选择“走俄国人的路”,这是摆脱近代中国仿效西方道路的重大突破,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榜样,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旗帜开辟新的道路。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顶住各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推进中国发展进步。在此过程中进行的道路探索也遭遇了挫折,在一段时期,照搬苏联模式使社会主义建设因脱离中国国情而陷入发展困境。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从而以实施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形成道路选择的伟大觉醒。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进21世纪,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既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样板道路,又避免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改旗易帜的失败之路,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焕发社会主义发展的盎然生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人民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奋斗中迎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每次党的代表大会都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引领中国发展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表达树起的旗帜、认准的道路、锚定的目标决不动摇的意志。

党的百年奋斗伴随道路探索的过程,围绕道路探索的历史实践形成了丰富的话语表达,构成道路认知的历史叙事。“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凝练概括,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道路探索的基础上,是党的道路话语形成的新表达,构成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从“五个必由之路”的道路话语看,其中包含的标识性概念都是事关全局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1](P81,“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P14,“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2](P225,“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正确道路”[3](P11),“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4](P7)。这些道路叙事以“是什么”的话语作出明确的回答,多层面的含义鲜明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依据所在,形成“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思想来源。

作为“五个必由之路”的概念标识,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等语句相对应,组合形成必由之路的话语表达,集中体现了对推动中国继续前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方向引领。 “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坚持守正创新,继承党历史实践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党的建设理论,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表达了集成性、系统性、全面性的道路坚守,以清晰的思想逻辑明确了开创未来的实践遵循。“五个必由之路”既是历史经验之积累,又是现实认知之抉择。

“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凝练概括,体现鲜明时代意义。迄今为止,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这期间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对道路选择构成的挑战始终十分严峻。国外敌对势力的攻击、捣乱、破坏始终没有停止,国内怀疑、迷惑、动摇的杂言、噪音、碎语不时泛起。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选择正确道路秉持着“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经受重大考验中形成高度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我国发展新阶段的战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环境中创造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坚定道路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奠定了厚实基础。“五个必由之路”虽然有各自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指向,但归结起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总道路,是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路径揭示。

二、规律认识:“五个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5](P57)“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为加深“五个必由之路”的认识提供了路径。规律体现相应的逻辑,符合逻辑才形成规律。“五个必由之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体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党推动历史前进的实践自觉奠定“五个必由之路”的基础,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理论提供“五个必由之路”的依据,党坚定理想信念的真理坚守诠释“五个必由之路”的真谛。历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关联为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关系提供了认知路径。

从历史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的提炼集中了党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一系列战略性的根本问题。追溯历史,近代中国以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呈现于世界,从根本上扭转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历史发展归结到怎样才能走向繁荣富强这个根本点上。从传统向近代的社会演进,从旧中国疮痍满目到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国家再造,从寻求救国救民之方到成功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振兴,历史大变革的背后显示道路决定命运的机理。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道路探索中尝试各种选择,最终找到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真理,顺应历史大势、跟随时代潮流,引领中国人民走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连贯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逻辑,“五个必由之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继续成功的密码。体现历史逻辑的“五个必由之路”,回答了在重大战略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怎样坚持的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

从理论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的提炼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依循。中国共产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道路的创造贯穿先进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6](P346)理论的清醒和政治的坚定,是选择正确道路的两个关键要素,而执着的坚定来源于理论的清醒。在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赋予中国道路以科学的思想内涵。“五个必由之路”体现引领中国发展的大局意识、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定力,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形成科学的发展理念,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不同层面的道路规定形成整体,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结晶。

从实践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的提炼结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标识性成果。实践不断深入为认识和把握规律的深化提供基础,思想升华以规律把握的深刻性而实现。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着力排除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种障碍,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的难题。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突破性进展。深邃思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科学判断形成鲜明答案,以原创性思想制定路线方针,从而使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斗之路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使命更加明确、目标更加精准。“五个必由之路”的提炼建立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创新实践基础上,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勇毅前行指明了前进方向。

“五个必由之路”以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为特征,彰显了深刻的思想意蕴。历史逻辑体现遵循客观规律的自觉,理论逻辑体现思想指导的引领,实践逻辑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呈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真理伟力。“五个必由之路”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把握时代大势,结合时代特点,回应现实要求,形成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把握机遇、发挥主动、赢得未来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7](P721)人身处历史进程而茫然的情况客观存在,在历史发展遭遇挫折甚至暂时出现倒退时更容易对客观规律产生疑惑,以致陷于实践的迷茫。把握历史的水平取决于把握规律的程度,推动历史前进的自觉来自对客观规律的把握。规律之所以成为规律,因为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不管人们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规律总是按照其固有的存在和变化轨迹对事物发展产生作用。因此,必然性是规律内在的特性,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它,违背历史规律必定遭遇失败的结果。作为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由之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任何客观规律都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发生作用的”[8](P1335),对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得越深刻,人们认识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就越主动。

党中央提出“五个必由之路”,是对中国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历来对遵循历史规律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毛泽东指出:“领导要能够适合客观发展的规律。如果领导得好一些,适合客观规律好一些,缺点错误就少一些,工作也就好一些。”[9](P500-501)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从来坚持从具体历史条件出发,“重视从研究历史和现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革命”[10](P121)。江泽民指出:“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11](P301)胡锦涛指出:“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12](P218)习近平指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5](P210党中央领导人的这些论述,对“五个必由之路”规律呈现及认识深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把握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事物本身有自身的发展过程,始终处于运动中的事物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认识和把握规律也就需要经过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另一方面,事物的本质常常被一些假象所遮盖,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很难分辨清楚,造成认识和把握规律的障碍。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中也因没有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客观规律而发生错误,以致在社会发展中遭遇挫折。正是不断积累的经验使我们党认识到,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客观规律,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凡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事物就会走向反面,党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

“五个必由之路”是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反复出现的经验性认知,既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短暂发生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的“五个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党治国理政创新实践形成的明确概括,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对长期实践中反复进行的事实作出的提炼,包含必然性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对中国道路包含的丰富内容形成规律性的把握。“五个必由之路”是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自觉领悟,体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

三、相辅相成:“五个必由之路”辩证关系及其价值旨归

“五个必由之路”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又有着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构成有机整体的系统,清晰的逻辑关系使“五个必由之路”相辅相成。从具体内涵看,每一个必由之路都有明确的指向、相应的要求和具体任务,但又不是单独的存在,“五个必由之路”彼此互为支撑,清晰地呈现紧密关联的内在逻辑关系(见图1)。

从定力把握、方向引领、力量凝聚、行动谋略、政治保证五个方面理解“五个必由之路”的功能,有助于对规律的把握。第一个必由之路是前提性的规定,以明确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党掌舵领航的战略定力;第二个必由之路是方向性的要求,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党引领中国发展的历史抉择;第三个必由之路是使命性的任务,以明确团结奋斗是党推进实践不断获得胜利的力量支撑;第四个必由之路是理念性的先导,以明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党中央擘画美好前景的行动方略;第五个必由之路是保证性的条件,以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历久弥坚的重要法宝。从功能上认知“五个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对应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应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全面从严治党对应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每一个必由之路既有特定的内涵各成体系,又以具体的要求互相连接。“五个必由之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要求实现功能发挥的合力作用。

“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是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科学答案,其辩证关系统一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诉求的取向。不断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形成“五个必由之路”的价值旨归,体现党的根本宗旨,中国人民从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执政党使命所在”[7](P44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13,要求全党“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2](P135,“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P139。“五个必由之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现路径。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的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毫无幸福可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实践追求,就是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现状,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提高生活的总体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温暖。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日益富裕起来,不再为物资紧张、商品短缺、经济拮据而犯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各领域创造的重大成就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滋润,好日子越过越甜,满意度越来越高。

黨的十九大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位性变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以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应社会期待,形成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新的实践动力。正确判断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判断错误就会导致实践失误,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教训。1956年党的八大和改革开放初期作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结论,都体现了对人民生活需要的满足,但处理矛盾的侧重点放在解决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问题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出发,从解决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入手,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新着眼点。“五个必由之路”深刻的思想意蕴在于克服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普遍享受幸福生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侧重点转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解决生产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上。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共同富裕提上议事日程,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色,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体现了发展思路的转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一段时期曾采取均衡发展的方式,搞平均主义导致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改变思路,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帮助、带动、促进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非均衡发展的举措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广大人民群众在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普遍获得发展的红利。非均衡发展难免会带来差距拉开的问题,党中央从改革开放初就明确提出要防止收入差距扩大,强调最终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提出解决生产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要求,包含实现相对均衡发展的新思路,从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出发,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擘画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路线图,明确2035年的总体目标包括“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5](P20,描绘的就是使全体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一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14](P67), “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15。“五个必由之路”的价值旨归决定了这是为中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体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体现党的执政宗旨与治国理政实践取向的统一,体现党的奋斗主题与努力方向的统一。始终保持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创未来中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四、使命担当:“五个必由之路”的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习近平指出,迈上新征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2](P612),“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2](P613。“五个必由之路”昭示未来,把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的使命切实担当起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创造历史伟业中收获别样的风景,必将在创造辉煌成就中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第一,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系统学习、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的集中体现。深刻把握这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才能站得高,分析问题才能看得深,开展工作才能把得准。思想方法正确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提,“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都是事关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为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好“五个必由之路”提供了科学思想遵循。

第二,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本身就是“五个必由之路”之一,走好其他各个必由之路,首先要走好党的全面领导必由之路,这是最根本的要求。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蕴含其中。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统领一切的意义,任何工作如果弱化、虚化和边缘化党的领导,都会偏离正确的轨道,任何事情如果脱离党的领导都会陷入发展的困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思想上要牢固坚持,而且实践上要落实到位。奋斗新时代新征程,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在严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上下功夫,是“五个必由之路”在前行中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个根本领导制度优势的内在要求。

第三,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必须充分运用好党的历史经验,充分利用好党的资源财富并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守正创新建立在继承基础上,开拓发展依赖前人的创造。向历史汲取前进力量的奋斗才有坚实的根底,从经验中增长智慧的实践才有显著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守正,在坚持运用经验中创新,形成的优良传统使历史经验始终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很多方面与“五个必由之路”的思想内涵有着紧密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都是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的题中之义。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党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認识相统一,把继承党的历史经验与创新接续奋斗的鲜活经验相结合,是新时代新征程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努力方向。

第四,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必须把握住“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利用好“时”和“势”。2022年3月习近平在首次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时,还作出了“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论述。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表明“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进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坚定不移走自己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彰显“五个必由之路”的思想底蕴,体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必由之路的战略思维,形成把握战略机遇和发挥显著优势的精神主动。

第五,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必须牢牢把握前进道路上的五个重大原则,从心理、能力、本领方面充分做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的准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5](P22,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个重大原则,确保党和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中始终勇往直前。

五、结 语

习近平指出:“一百年前,我们党刚刚诞生时,可能很少有人预想到能够成就今天这样的历史伟业……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2](P552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推动中国发展中形成正确道路是它不断获得成功的重要密码。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提出坚定不移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的要求,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指明了前进方向。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9800多万党员和14亿多人民必须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好走实走深 “五个必由之路”,中国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到达光明彼岸,中国人民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3]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N].人民日报,2013-03-20.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EB/OL].[2021-01-29].https:∥www.gov.cn/xinwen/2021-01/29/content_5583559.htm.

责任编辑:王 篆

Analysis on the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and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Five Necessary Roads”

Qi Weiping

Abstract: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xplains the important conclusion of the “five necessary roads” from the “crucial understanding of regularity”, and the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and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five necessary roads” show clear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The symbolic concept contained in “five necessary roads” expresses the integrated,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adherence to the road, which is not only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but also the choice of reality cognition. The major conclusion of the “five necessary roads” is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result of the great changes of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new era, which reflects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logic,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ogic. The “five necessary roads” that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re internally unified constitute an organic whole system. The “five necessary roads” show the future,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surely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creating brilliant achievements by taking the mission of “five necessary roads” seriously.

Key words:five necessary roads, upholding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breaking new ground, governance, Chinese modernization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治国理政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