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2023-07-31严迎黎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培训

○罗 燕 严迎黎

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辅导员继续教育制度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素养得以持续提升,有利于强化辅导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促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育人环境与育人要求,促使其实现专业化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重要价值

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是推进其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方向是走向职业化与专家化,而继续教育工作则有助于更新辅导员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其在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薄弱项得到弥补。其次,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继续教育不仅可以作为满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需求的激励手段,也可以有效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对于构建一支稳定且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再次,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有助于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益。例如,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育人工作中。为了掌握这些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辅导员就需要通过系统的继续教育和自身主动学习培育信息素养、提升工作能力,实现工作目标和职业愿景,展现自身价值。最后,继续教育工作有利于推进辅导员工作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当辅导员带着问题参与继续教育时,会倒逼他们依托工作实际对这些问题做出进一步探索,这一过程对工作实践的突破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1],也为理论建设提供实践基础和佐证。

二、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处于持续深化的进程中。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完善自身的职业愿景,树立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强化自身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高校要关注辅导员队伍持续成长的需求,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撑。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十分关注。早在2006 年,教育部就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这一文件从辅导员队伍的岗位性质、要求、持续发展等多个视角,围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全面、明确的要求,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开展指明了方向。2017 年,教育部对这一文件进行了修订,适应了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紧迫需求。在这些文件中,辅导员培训工作得到了强调,特别是在修订版中,更以问题为导向,对辅导员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新时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发挥着导向作用。

其次,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成就斐然,教育培训体系得到完善,为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起始于1984 年,在将近40 年的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稳步提升,面向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经验不断积累,内容的开发日渐丰富,借助数字化技术,教育培训形式得到丰富和拓展,从而为辅导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阵地和平台。特别是网络技术、新媒体的普及,更为继续教育提供便捷的技术和通道。2023 年,教育部继续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这一专项计划,将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工作能力,助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三、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提升对辅导员继续教育重视程度

对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做出清晰的认知与高度的认同,是继续教育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为此,高校不仅需要将辅导员继续教育放在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位置,而且需要自上而下开展宣传教育,激发辅导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为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夯实意识支撑[2]。

一方面,高校决策层、管理层需要肯定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在做好顶层规划的基础上,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得以有序开展。肯定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挥继续教育工作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价值,是高校决策层、管理层需要具备的基本意识。在具备这一意识的基础之上,还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面向辅导员队伍建设需求与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制定继续教育工作方案,确保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能够做到有据可依,促使相关工作得以规范化、高效化开展。

另一方面,要对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广泛宣传,提升辅导员队伍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同。争取辅导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配合,激发辅导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效率。由此可见,高校有必要使用多元化的方法,引导辅导员认识到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可以利用专题讲座,宣传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在推进其专业化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与育人水平方面的价值,同时宣传新时期辅导员工作对其专业素养的要求,促使辅导员能够对继续教育的价值做出全面的认知,产生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自身岗位胜任能力的紧迫感。此外,还可以采用激励措施对辅导员认知与意识进行引导。例如,可以对辅导员继续教育成效做出评估,并将考察结果作为对辅导员进行激励的依据,促使辅导员对继续教育工作产生更高的热情与动力。

(二)优化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中,继续教育内容的调整需要面向辅导员工作发展需求,也需要关注辅导员个体具有的继续教育需求,致力于提升继续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3]。

首先,高校需要明确辅导员工作发展方向,引导辅导员实施职业能力发展规划。无论对于高校还是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都是做好辅导员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如果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欠缺完善、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或者辅导员个体对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欠缺清晰、深入的认知,则继续教育内容建设工作也将失去导向。由此可见,在对辅导员继续教育内容体系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高校有必要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目标并做好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工作,确保继续教育内容建设有的放矢。这要求高校能够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结合高校发展方向、辅导员个人意愿引导辅导员实施职业发展规划,促使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能够适应高校发展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其次,在对继续教育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的过程中,需要聚焦辅导员个体具有的继续教育需求。关注与尊重辅导员在继续教育中的个性需求,使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激发辅导员参与继续教育工作的热情,这对于提升相关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要充分了解辅导员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组织职业发展座谈交流会、问卷调研等形式,掌握辅导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期待,也可以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挖掘辅导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收集辅导员参加继续教育之后的反馈信息,特别是需要重视收集辅导员对继续教育内容体系的意见与看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继续教育内容体系进行调整。

再次,辅导员继续教育内容体系要多元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育人工作对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辅导员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辅导员继续教育中,需要从多个层面考虑继续教育内容调整与优化[4]。例如,在专题课程设置中,辅导员继续教育至少包括且不限于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现代教育理论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政策法规教育等。这些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内容,能够推进辅导员专业素养得以持续提升,也能够助推辅导员现实工作问题解决和满足其全面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要根据辅导员工作发展趋势,促使继续教育内容呈现出前瞻性、动态化特征,让继续教育内容能够在与时俱进中为辅导员岗位胜任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三)创新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模式

推进继续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与持续优化,对于提升辅导员继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具有多元化的优势,例如,具有多样化的培训方法,能够针对辅导员培训需求制定目标、选择方法。与此同时,校本培训模式具有校内教育资源作为支撑,能够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也可以确保辅导员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与高校人才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另外,校本培训模式不仅在培训时间上展现出了灵活性,而且可以针对辅导员工作实践中面临的困难进行重点突破,促使培训成果直接转化为专业能力,为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由此可见,高校需要将校本培训模式作为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重视完善校本培训条件、优化校本培训环境,通过提升内容吸引力、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等,引导辅导员深度参与培训并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是线上培训模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在继续教育领域展现出了不容忽视的价值;而充分发挥其在辅导员继续教育中的优势,则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线上培训模式具有的优势十分明显。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在时间与空间层面展现出了灵活性,而且可以营造出开放、共享、重视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培训氛围。在此基础上,作为培训对象的高校辅导员可以提出自身在工作实践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在与其他培训对象开展探讨以及由培训主体进行引导的基础上,掌握解除困惑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线上培训模式也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支撑,互联网平台上有很多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工作报告、经典案例等,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利用,能够确保辅导员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提升。由此可见,有必要将线上培训模式作为辅导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做好平台建设、内容建设、资源供给等工作,为线上培训工作提供支撑。

三是合作培训模式。在辅导员培训实践中,高校可以与其他高校、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开展合作,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确保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更好实效。从校际合作来看,不同高校在辅导员继续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差异性,而通过构建合作关系来实现资源互补、方法借鉴等,能够促使合作主体各自的继续教育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5]。例如,高校与高校可以借鉴“交流生”模式,有序引导辅导员开展交换学习,强化校际之间、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实现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从高校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来看,高校可以与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构建合作关系,为辅导员提供符合其专业、其工作内容的岗位,通过发挥不同社会组织的智力资源优势、实践优势等,提升辅导员继续教育成效。当然,高校还可以在明确继续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与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共同制定继续教育目标、教育规划以及教学方法等,在有效控制教育成本的基础上,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助力。

(四)强化继续教育评价反馈

全面、有效地针对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评价与反馈,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为继续教育的优化提供依据。由此可见,高校有必要以推进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为出发点,对评价反馈体系进行完善[6]。在此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需要成立辅导员继续教育成效评估小组。通过成立评估小组为辅导员继续教育评价提供组织支撑,是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为了确保评估小组呈现出更高的专业性与权威性,高校既需要让教务部门、人事部门深度参与评价过程,而且有必要邀请教育主管部门、继续教育机构、社会专家学者等加入评价主体队伍。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重视发挥辅导员在教育评价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其开展自主评价,促使辅导员能够深化对继续教育及其问题的认知,进而通过调整自身的理念与行为,更好地配合继续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另外,要尊重学生群体在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发言权,通过了解学生体验、满意度来拓展评价的视角,促使评价工作实现对继续教育的全程覆盖。

其次,需要选定辅导员继续教育评估模型。在教育评价工作中,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在继续教育目标导向下合理选择评价模型。具体而言,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泰勒模型、CIPP 模型等都能够应用于继续教育评价工作,其中,泰勒模型重视通过评价找出教育成效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CIPP 模型则强调通过开展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确保评价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由此可见,高校需要掌握不同评价模型具有的特点与优势,以实现辅导员继续教育目标、满足辅导员继续教育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确保评价模型能够展现出更强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再次,高校需要构建辅导员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促使辅导员继续教育评价实现精细化。在构建评价指标目标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依据选定的评估模型确定评价重点。例如,在依托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对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成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与结果层四个层面,对继续教育环境、辅导员专业素养发展、工作绩效、为学校发展带来的影响等做出分析。在这些二级指标构建实践中,高校还有必要对辅导员继续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并将细化之后的内容融入指标体系中,促使评价工作能够更好地反映成效与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最后,需要提升评价结果利用效率。推进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高校既需要重视提升评价工作水平,也需要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应用,从而充分发挥出评价工作的价值。例如,要定期开展辅导员继续教育专题会议,通过对继续教育工作成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锚定继续教育工作持续优化的方向,发挥评价工作具有的诊断功能与依据作用。与此同时,在发挥原有奖惩机制激励作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将辅导员继续教育评价结果应用于辅导员奖惩激励工作中,进一步调动辅导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能动性。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对于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高校不仅需要为相关工作提供思想指导,而且需要探索更优化的内容体系与教育模式,并通过发挥评价反馈具有的诊断、依据作用,明确辅导员继续教育改革方向,推进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高水平发展。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培训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