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研究现状与问题审视
2023-07-31高秋萍
○高秋萍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振兴,也是乡村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振兴,其本质要求是人的振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年轻群体外流加剧,老年人成为农村常住人口的主要部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老年教育是为提高老年群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教育活动,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客观需求,是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内在诉求[1],其在技能提升、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与乡村振兴要求相契合,可以激发农村老年人的主体力量,增强他们参与社会和老有所为的能力[2],对缓解农村建设动能乏力的困境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中国知网文献,从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建议两个维度梳理学者观点,理清现有研究成果的关注点,并审视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农村老年教育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借鉴。
一、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农村老年教育意识淡薄
国务院办公厅2016 年出台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列举了诸多老年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要求在老龄事业中重视支持老年教育发展,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不等于基层政府和老年人自身也有同样的认识。基于基层政府层面,陈明建(2018)发现老年教育背后的价值逻辑还停留在经济效益层面[3];许金灵等(2019)指出政府大多将重心放在义务教育和年轻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上,没有意识到老年人对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4];姚艳霞(2021)进一步指出地方政府未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5]。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接受的教育有限,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思想观念保守,老年教育参与率低与老年人自身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偏差也有密切关系。基于农村老年人自身层面,陈盛淦(2019)发现农村老人认为老年教育是需要文化基础的教育[6];卢林(2020)指出生存和健康是农村老年群体的第一诉求,大多数老年人缺少参与和接受老年教育的主动性和迫切性[7];胡梅玲(2020)通过访谈发现农村老年人觉得学习会和多数人格格不入,担心社会人群的眼光[8]。
(二)农村老年教育教学内容与教育形式不能满足需求
研究者认为受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生活方式、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制约,目前农村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课程体系不完整,无法与实际需求匹配,这也是老年教育参与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方佳(2019)指出我国农村老年教育内容重点集中在休闲、娱乐、普法等方面,乡土化、本土化课程偏少[9];倪永侃(2021)发现已有的老年心理教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脱离农村老年群体的实际[10];丁可蒙等(2021)认为目前老年教育主要是休闲文娱与医疗保健,课程资源缺乏延展性的心理健康和技能性的自我提升内容[11]。农村老年群体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学习基础受限,老年教育形式对其是否积极参与、知识能否吸收起关键作用。邵志华等(2018)研究发现,传统的课堂讲授、讲座等方式占据主流,新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运用较少[12]。
(三)农村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围绕农村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主题,研究者主要从师资、软硬件方面进行了探讨。基于师资的视角,董勇(2018)等学者调研了农村老年教育的师资现状,发现基层老年教育普遍采用自助式学习模式,兼职志愿教师主要来自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以及有一定专长的老年人[13]。还有一些学者探究了农村老年教育师资受限的原因,例如,卢林(2020)认为除了经济条件的限制,还与政府没有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以及大多数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7]。基于软硬件的视角,朱红胜(2018)[14]、许金灵等(2019)[4]、张金伟等(2021)[2]通过在江苏海安、云南某乡、陕西关中等地调研,发现基层老年教育场所布局不足,设施简陋,教育用品及资源匮乏。
(四)农村老年教育缺少保障机制
老年教育执行主体中没有指定相对主导的部门且具体职责没有明确。张金伟等(2021)认为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涉及民政、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等部门,因缺少归口统筹,部门间协调作用弱化[2]。一些研究者认为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是农村老年教育实施与发展中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董勇(2018)指出在已有的政策法规中,缺乏对老年教育发展目标、保障举措、实施主体、运行机制、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明确规定[13];张红兵等(2020)发现,目前只有上海、河北、福建出台了省(直辖市)级《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大部分地区尚未出台此项法规[15]。经费保障体系缺乏也是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阻滞因素之一,徐建荣(2018)[16]、韩伟等(2019)[17]通过对宁波、秦皇岛基层老年教育调研,发现乡镇、村级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主要取决于地方财政状况和领导的重视程度,经费投入不稳定、不均衡;国卉男等(2019)则指出政府对农村老年教育的投入不足,限制了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办学条件的改善[18]。
二、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构建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关系着农村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老年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也是加快农村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19]。基于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维度,蒋护纹等(2021)认为应在现有的电大(开大)和老年大学中设置专职从事农村老年教育的机构或部门,师资共享共用[20];满忠坤等(2022)建议推进实施基层卫技人员定向培养、培训,稳定优化乡村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队伍[21]。基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维度,张晓报等(2019)提出应积极吸收有书法、舞蹈、音乐等一技之长的农村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22];陈光耀(2020)则认为乡村退伍军人、退休干部,返乡的教师、医生及其他科技工作者,正在读书的大中专学生都可以担任农村老年教育志愿教师[23]。
(二)充分完善农村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育形式
立足农村老年群体学习需求,从老年人自身、老年教育功能、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打造高质量、有特色、适需化的老年教育。董勇(2018)建议以“三农”课程建设为重点,将乡风文明、道德伦理、生活礼仪、生态农业、农业技术等内容有机融入老年教育课程[13];闫盼(2021)基于农村老年人学习需求分析,提出开展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产品经营销售技能、新生儿抚养和产妇照料、城市生活适应等教育[24]。农村老年教育应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和教学形式办出易接受、效果好的老年教育。吴进(2018)提出充分挖掘文字读本、地方方言数字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体育和休闲活动、巡回演出、游学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25];方拥军等(2018)提出建设“乡村振兴大课堂”学习平台和数字化学习的公共空间[26];国卉男等(2019)认为应走出传统班级授课制形式,回归田野,将“景点”转换为“学点”,开展持续性游学活动[18]。
(三)建立健全农村老年教育保障机制
老年教育涉及教育、文化、养老等多个领域,需要政府统筹、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吴思孝(2019)认为应处理好老年教育管理主体中涉老部门之间的职责功能划分[27];张晓报等(2019)建议城市老年大学在农村建立分校或办学点,直接以成建制的形式提供老年教育服务[22];张春燕(2020)则认为农村老年教育应由各级教育部门直接办学,教育部按年度提出农村老年教育计划,要求并监督各省、市、县具体落实和实施老年教育[28]。老年人接受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保障,各项教育政策也应考量老年人的受教育权。邵志华等(2018)建议从教育制度的层面确立农村老年教育供给体系的地位,明确基本制度框架[12];潘君豪等(2020)提出制定一部关于老年教育的直接立法[29]。农村老年教育应建立稳定而持续的经费支持体系。郭光香等(2020)指出农村老年教育应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和筹措的经费机制[30];程仙平(2022)提出要合理确定各级老年教育经费的分担份额,建立向农村地区财政倾斜制度[31]。
(四)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作用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老年教育办学能力差异较大,农村老年教育供给与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既可以解决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还可以满足个人学习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卢林(2020)认为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契合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先进的远程教育手段可弥补农村老年教育的资源不足,其开放性、系统性可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教育的不公平[7]。高秋萍等(2021)指出开放大学可以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络状办学点和成熟的远程开放教育技术,面向行业、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办学,形成“点—线—面—网”式人才培育格局[32]。一些学者研究了开放大学老年教育的实践经验,例如,方佳(2018)总结了常州开放大学以自身为龙头的老年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常州农村社区老年教育通过链接到“常州终身教育在线”,共享常州开放大学成熟课程资源,开展多元网络教学[33]。
三、农村老年教育领域研究问题审视
(一)农村老年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不足
已有成果针对农村老年教育课程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比较翔实的研究,但对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的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鲜少,没有形成符合老年群体的课程评价标准,没有完善的动态评价机制。老年教育一般都是基于休闲娱乐、健康养身、技能增长等目标,教与学双方都有一个大概、模糊的目标设定。但教学目标设定应该有相对刚性的评价指标,其核心点可以归结为学习者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以及与主流价值观的契合程度[25]。新时期农村老年教育还应评价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支持和匹配度。教学效果的评价亦是如此,虽然我们不应该通过考试去评估老年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适合出台相关负面激励的措施,但要促使老年教育课程优质化发展,课程教学成效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必不可少。随着农村老年教育的逐步推进与完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是一个值得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二)农村“三失”老人教育支持服务研究不足
老年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老年教育体系构建、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应是对资源公平合理地进行二次分配,实现老年教育普惠目标,缩小阶层差距,促进社会和谐[17]。普惠性的老年教育更需要关心与关怀少部分老年人的教育权益与教育福利,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教育中的矛盾与均衡发展问题[18]。农村“三失”(失智、失能、失依)老人呈现一定规模,现阶段已有成果对仍有学习能力的农村“三失”老人的教育关怀及教育支持服务研究不足。如何给农村“三失”老年群体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确保教育质量相对均等,实现老年教育的公平正义,这是老年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三)农村老年学历教育实施研究不足
农村老年人普遍未接受过正规的学历教育,随着老年非学历教育的不断推进,农村老年人对老年教育将有新的认知和需求,提升学历、老有所为的愿望将更趋强烈,对教育需求的层次会逐步提高。对老年教育本身来说,学历教育对老年人会更多一点规范与约束,这对农村老年教育整体良性发展有益。目前,国内老年教育教学单位都没有将老年学历教育作为主业。而国外不少国家在老年学历教育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有大专、本科学历和非学历课程,更有硕士和博士课程[20]。老年学历教育将会是未来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历教育相关研究将成为农村老年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尤其是探索建立完善的农村老年教育课程大纲,开发农村老年教育优质课程,促进农村老年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34]。
(四)城乡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不足
对于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关键的发展路径,就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态势下,对于老年教育如何发展,学者们进行了诸多研究,但现有的研究宏观政策建议较多,而微观实施路径较少。新时期老年教育城乡联动、均衡发展的重点就是资源配置问题,包括教育机会、服务保障、师资队伍等各种资源投入与要素配置优化[31],如何推进老年教育城乡供给一体化,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提质是未来研究的重要且紧迫的课题。在一体化供给体制下,城乡如何互相影响、互相完善,又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都应有明确的策略路径。
(五)实践检验研究不足
到2035 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为达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农村老年教育的研究并非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而应始终坚持应用性导向,为实践发展服务。当前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从知识中获取知识为主,形成新的宏观建议,少量研究总结了目前的实践经验。研究者们应对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研究检验,检验现实操作的可能性,由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修正理论,循环往复,促进农村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良性发展。
四、结语
乡村振兴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机遇,同时也对农村老年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任务。理清农村老年教育研究的现状,找准研究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推进农村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农村老年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对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缓解老龄化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