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刮痧疗法对痛风石破溃患者伤口护理的效果评价

2023-07-30齐瑞霞蒋争艳梁娟何英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刮痧血尿酸痛风

齐瑞霞 蒋争艳 梁娟 何英连

痛风石多因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未得到有效控制,人体组织对单钠尿酸盐晶体产生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反应所致[1],是痛风的特征性病变[2]。痛风石会破坏肌腱、软骨及骨组织,致骨赘形成,造成不可逆的关节损害[3]。痛风石多以皮下结节的形式出现,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跟腱、耳郭等部位[4]。痛风石不仅影响患者的躯体外观,还可导致关节畸形,致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同时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5],严重降低了痛风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痛风石破溃则增加了局部皮肤组织的感染风险,易造成局部皮肤软组织的坏死或形成难治性窦道[6]。目前对于痛风石破溃伤口的治疗可采用超声清创联合负压吸引[7]、伤口换药、手术治疗等,但其治疗周期较长,伤口愈合较慢。在中医学中,痛风属于“历节”“流注”等范畴[8],其致病原因多为痰、热、湿、瘀[9]。刮痧具有活血化瘀、平衡阴阳、舒筋活络、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激发机体自愈能力的功效[10]。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应用刮痧疗法护理痛风石破溃症状时,发现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缩短,节约了经济成本,无不良反应发生。为进一步了解刮痧对痛风石破溃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60 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8 月在柳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痛风石破溃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符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11]中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符合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中关于痛风的证候分类及协作组内专家经验综合拟定的分型标准,湿热蕴结型即发病急,局部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并可及1个或多个关节,兼有发热、烦闷不安等症状,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数;痰瘀痹阻型即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关节肿大甚或强直畸形,屈伸不利,有皮下囊肿或痛风石,脉弦或沉涩;③患者符合痛风石破溃的诊断标准;④年龄18~70 岁。排除条件:①因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伤口破溃或合并有脓毒血症者;②对刮痧不能耐受者;③血小板低于20×109/L;④有肢体感觉障碍、精神类疾病、肿瘤及严重感染的患者;⑤妊娠期女性。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观察组患者男 30 例;平均年龄53.43±12.10 岁; 病程8.23±3.30 年;观察组患者疾病种数6.30±1.39 种。对照组患者男 30 例;采用年龄52.50±11.43 岁;平均病程9.10±1.84 年;疾病种数5.80±1.61 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为:2019JUL-KY-YN-020-01 ,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基础治疗及护理 两组痛风患者均遵医嘱给予临床常规降尿酸治疗方案:非布司他(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81)20 mg,每天1 次。依据患者病情需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75 mg 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低嘌呤饮食,保证每天2000 ml 饮水量,每天约排2500 ml 的尿量,适度运动、规律作息、舒畅情志等。

1.2.2 对照组 在常规降尿酸基础上,给予换药,对伤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清除坏死的组织,尽量保留受侵蚀的肌腱。用生理盐水反复多次冲洗伤口,若伤口有厌氧菌感染,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把双氧水冲洗干净,然后选用相应敷料覆盖伤口,每天换药1次,7 d为1个疗程。

1.2.3 观察组 在常规降尿酸治疗基础上遵医嘱加用刮痧疗法。刮痧板选用黄铜材质[12],刮痧介质使用茶油,刮痧手法选用泻法(即刮痧力度较重、速度较快),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具体操作如下:患者破溃的伤口基本位于足外踝、足第一跖趾关节、膝关节处,刮痧选取督脉、膀胱经、脾经、胃经、肾经的一定区域进行刮拭,以曲池、支沟、合谷、内庭、筑宾、陷谷、三阴交、行间、太白、血海、隐白、大都、公孙、八风、丰隆为主穴,顺序为督脉(风府穴至长强穴)、足太阳膀胱经(内膀胱经从天柱穴至八髎穴)、足阳明胃经(从阴市穴至厉兑穴)、足太阴脾经(从血海穴至隐白穴)、足少阴肾经(从阴谷穴至涌泉穴),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由上而下进行刮拭,每条经络刮3 min,并在主穴上用刮痧板一顶角点刮每个穴位30 s;破溃口处进行磨痧15 min,磨痧时刮痧板与皮肤成0°角,沿顺时针方向滑动,操作需轻柔、刮痧力度下沉。刮痧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不力求出痧,以保护局部皮肤完整,每天1 次,每次约40 min,7 d 为1 疗程。注意事项:①刮痧前评估患者病情、有无饥饿、恐惧等,并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②刮痧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保暖,密切关注患者的动态,及时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感受,如有不适,立即给予适当的处理;③刮痧后指导患者4 h 后再洗澡,洗澡时禁用刺激性物品擦拭;④刮痧后多饮用温开水,注意保暖,避风寒,忌食寒凉油腻之物,忌饮酒。

1.3 评价指标

以患者的伤口面积、疼痛评分、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同时结合中医证候疗效在干预后第8 天综合评定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评分为1~10 分,评分越高疼痛越重。中医证候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进行评定。显效即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在70%以上;有效即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在30%以上;无效即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在30%以下。总有效数=显效数+有效数。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面积比较

使用刮痧疗法护理前,两组患者伤口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伤口面积小于对照组伤口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伤口面积比较(cm2)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使用刮痧疗法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

使用刮痧疗法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μmol/L)

2.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5 两组患者痛风石破溃伤口痊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痛风石破溃伤口痊愈时间比较

3 讨论

痛风患者因高尿酸血症所致骨盐沉积、长期的尿酸盐结晶引起机械性损伤以及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致使内部的骨质溶解,骨外皮下部分日趋变薄,最后表现为皮肤破溃甚至长期慢性的化脓性炎症[14]。2020 年ACR 痛风指南指出,皮下痛风石≥1 个,应强烈推荐降尿酸治疗[15]。因此对于痛风石破溃患者,痛风基础治疗十分重要,而降尿酸药物的使用是治疗痛风的根本,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严格的生活管理,并进行后续的随访及评价。2020 年ACR痛风指南建议降尿酸目标为血尿酸<360 μmol/l。中国医师协会痛风专业委员会指出[16],有痛风石患者,建议降尿酸目标为血尿酸<300 μmol/l。因此对于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是重中之重,血尿酸水平控制理想将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期间,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均为男性,且所属证型以湿热蕴结及痰瘀痹阻证为主,患者发生痛风石破溃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 岁左右且长期尿酸水平控制不佳。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热痰浊壅滞,日久经脉痹阻,从而引起痛风[17]甚则痛风石的发生。《黄帝内经·素问》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此可取脾经及与脾经互为表里经的胃经,促进脾胃利湿、行水、泻浊之功效。督脉因与全身各阳经均有交会,俗称“阳脉之海”,可对全身之阳气起推动温煦固摄等调节作用;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与五脏腧穴皆有相通,湿为阴邪,健脾与温阳并举,方使湿得温而化。刮痧作为常用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之一,通过对体表皮肤的刮拭,能够调节内在脏腑功能,改善机体新陈代谢[18]。基于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选穴规律等研究[19-20], 取主穴为:曲池、支沟、合谷、丰隆、陷谷、内庭泻热化瘀;血海、筑宾、三阴交活血通络;行间、太白、隐白、大都、公孙、八风止痛。经络取穴及足部反射区域的选取亦对应中医学所强调的“百病治足”的经典论据[21]。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低于对照组。刮痧疗法调节血尿酸水平其原因可能与刮痧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可加速局部痛风石的溶解[22],刮痧可调节代谢[23],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配合降尿酸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关。因此,刮痧疗法可促进痛风石破溃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良性调节。

有研究[24]指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组织中的P物质含量升高,可以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的免疫因子、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等物质,以促进周围靶细胞或靶组织产生调节效应。研究中患者VAS评分降低,疼痛程度减轻。肖丽梅等的研究[25]指出,刮痧止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刮拭出痧可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 缓解毛细血管内的瘀滞状况, 使营气、卫气通畅, 通则不痛。患者疼痛的减轻还有可能与止痛药的使用有关。综合本研究可见,刮痧疗法可协助降低痛风石破溃患者的疼痛水平。

本研究刮痧工具选用黄铜材质,更有利于引邪出表、使气血通达,传至到机体更深更远的脏腑组织[26]。本研究中痛风石破溃患者经过刮痧干预后,伤口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伤口面积缩小、伤口周围坏死组织脱落、伤口局部血运得到较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可能是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改善了局部伤口的血液循环,机体气血的调畅,从而激发了患者机体本身的自愈能力有关。本研究中刮痧干预痛风石破溃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5~30 d,相对于手术切除痛风石[27]及超声清创联合负压吸引[7],有缩短的趋势。因此,刮痧疗法可促进痛风石破溃伤口周围坏死组织脱落、改善伤口周围局部血运,使伤口面积缩小、伤口愈后良好,且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

综上所述,刮痧治疗痛风合并有痛风石破溃患者,能明显稳定患者血尿酸水平、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伤口情况,且刮痧治疗安全、绿色、环保、经济成本低,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为适合进行临床推广。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①本研究的样本量小且未设置盲法,样本单一未纳入女性患者,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②研究对刮痧作用机制的探讨尚不深入,未能明确刮痧与痛风患者血液、生化免疫学指标相关性。今后应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同时深入探讨刮痧对痛风石破溃患者治疗的作用机制,为刮痧在痛风石破溃伤口的临床应用中提供循证依据。

猜你喜欢

刮痧血尿酸痛风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