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要点探讨

2023-07-30陈德培

南北桥 2023年13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要点高校

陈德培

[摘 要]预算绩效管理对于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并深化结构导向,突出成本效益,以此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水平,这指明了高校预算绩效工作的开展路径。基于高校教育资金高效利用的需要,本文就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要点展开分析,指出高校需要持续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环境,在深化预算绩效指标设计的同时,应加强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创新,在完成预算绩效评价后,还需要规范使用评价结果,并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这样才能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水平,助力高校教育资金的合理使用,推动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需要积极开展预算工作,实现教育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然而在现实管理中,有部分高校存在预算绩效管理环境缺失的问题,这影响了预算绩效指标设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预算绩效评价的难度,并降低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阻碍了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新的发展趋势下,有必要创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方式,准确发现并处理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为教育资金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1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1.1 提升高校治理能力

第一,通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校能科学、准确地细化自身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对具体资源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促进教育资金作用的发挥。第二,预算绩效管理需要高校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通过这些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消除信息壁垒问题,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统一,这可以有效节约高校的运行成本。此外,预算绩效管理对于高校教师的职能发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激发高校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改善高校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的稳步发展[1]。

1.2 保证资金使用效率

保障教育资金使用的效果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在教学基础设施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等工作中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使用效果对于高校的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后,高校不仅能做好事前的绩效评估,而且能从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等环节出发,对高校教育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并且在结果导向和成本效益优先的原则下,高校能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强化责任管理,对绩效较差的项目和个人实施问责和改进。这些有效地提升了高校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高校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落实教育改革政策要求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明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目标,高校需要建立完备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同时应优化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这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2]。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落实教育改革理念和政策要求的必然选择,其能实现现代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方法、高校教育资金使用的有机统一,推动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2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

2.1 各部门衔接顺畅,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部分高校财务部门与教学业务部门的衔接不顺畅,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甚至有的教师认为预算绩效管理是属于学校财务处的工作,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环境。另一方面,高校虽然设置了一定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对于这些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2.2 指标设计有待优化

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指标设计有待优化。第一,高校的预算绩效指标包含了基础的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在初期设计中,部分高校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不足,导致后期的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的指标支撑。第二,高校预算绩效指标设计缺乏有效依据,使得部分绩效指标本身不够明确,且缺乏合理性。第三,分析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过程可知,其绩效评价指标多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可量化评价的指标,难以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统一。

2.3 预算绩效评价过程问题较多

加强评价过程管理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要求[3],目前部分高校在预算评价中存在一定问题。第一,预算绩效评价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但现实情况是高校对于《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落实不到位,缺乏系统全面的宏观设计工作,受此影响,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不够全面,未能实现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的全面评价。第二,合理使用评价方法是提升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质量的关键,目前在具体的预算绩效评价中,部分高校所使用的方法缺乏灵活性,受自身专业性影响,部分高校的财务人员只能通过单一的方式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对于成本效益法、最低成本法等方式的应用不足,导致预算绩效评价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第三,在预算绩效评价中,部分高校未能有效落实权责管理机制,评价人员存在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使得评价过程存在较大的随机性,降低了预算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目前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多属于内部评价,缺乏外部评价与监督,容易影响预算绩效评价的公正性。

2.4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目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的问题。第一,有部分高校将完成预算绩效评价作为终结,忽视了对相应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导致高校因信息沟通不及时降低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第二,完成预算绩效评价后,高校管理者本身对于这些评价结果的应用较少,导致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对高校的资金应用和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5 缺乏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

在当前环境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信息及时融合应用的效果不佳。第一,高校虽然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大多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和计算,缺乏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甚至有的高校套用其他组織的管理系统,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与高校业财实际存在较大偏差,降低了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第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教学业务信息系统的衔接较差,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难度较高,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问题,难以达到一体化共享管理与服务的目的。第三,部分高校忽视了对预算绩效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这使得该系统在使用中容易卡顿,有的高校预算绩效信息系统在使用中还会因外部网络的攻击而崩溃,降低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水平。

3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对策

3.1 创新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环境

持续优化基础环境,能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一,高校应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直接关系着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故而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注重全员参与理念的融合,引导高校的财务部门、教学业务部门全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深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教育交流,在消除信息壁垒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环境。第二,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指导下,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并且在后期工作中,严格按照该制度的要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第三,在现有的管理框架下,高校需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小组的建设,选用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专职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所选择的管理人员应具备战略管理思维和技能方法,同时具备操作信息系统的技能,能快速、精准地完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综合效益。

3.2 强化预算绩效指标设计

科学设计预算绩效管理指标,能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第一,在预算绩效指标设计中,应考虑绩效指标的全面性,除基础预算绩效指标外,还需要重视对绩效评价指标的有效设计,要求所涉及的指标与高校预算工作、业务实际高度相关,能支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二,在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中,高校不仅要重视对财务绩效指标的设计,而且需要针对具体的业务活动设计相应的绩效指标,将预算绩效指标融入高校教学业务、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的各个方面。第三,随着人们对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的提升,高校除了对定性评价指标的设计,还要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设计一定的预算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实现预算绩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统一。

3.3 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管理

第一,在初期阶段,高校需要持续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环境,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渗透与融合,依托该文件所指出的目标和要求设计本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环境和方案。在具体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案设计中,高校需要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实施评价,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科学、全面。

第二,高校需要重视多种预算绩效评价方法的有效使用。比如最低成本法在预算绩效评价中应用广泛,对于高校而言,其自身预算项目的成本便于计算,但是当效益计算难度较大时,可通过最低成本法来完成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然后按照成本高度进行排序,在既定目标的引导下,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确保预算绩效控制的合理性;比较法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也有广泛应用,高校需要建立统一的衡量标准,然后对评价对象实施互相比较,以此来确定各评价对象的实际绩效;在因素分析法中,高校需要重视对事物性质、状态、特征及变量的有效分析,对不同的因素赋予一定的权重,然后进行综合评分,以此来确定具体项目或活动的实际效益;而在公众评判法下,高校需坚持公开、民主的原则,吸引全体教职工及大量社会力量参与预算绩效评价,在保证预算绩效评价主体广泛性的基础上,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公正性。

第三,在预算绩效评价中,高校需要重视权责管理机制的落实,对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的人员实施权责关联,并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的综合效果[5]。

3.4 深化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科学使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指导高校各项活动,能实现高校教育资金的有效应用。

第一,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高校管理者需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思维,重视对预算绩效结果的使用,在新时期,高校应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及时向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反馈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避免出现预算绩效评价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

第二,高校需要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自身各项业务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在指导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时,可通过分析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发现高校预算编制中指标设计不当、预算指标分解不到位、预算执行缺乏动态调整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处理,保证预算管理水平。

3.5 增加信息技术支撑力度

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优化了预算绩效管理基础条件。

第一,高校管理者需要正视信息技术带来的积极作用,在全息技术的支撑下,建设预算绩效信息系统,在系统建设中需考虑自身的业务实际,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与业务活动的高度匹配。

第二,高校应重视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教学业务信息系统的衔接,通过各系统之间的共享服务消除信息壁垒,满足预算绩效信息化、高效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第三,在使用预算绩效信息化管理系统时,高校应重视对该系统的有效维护,减少系统卡顿问题,同时应深化局域网、防火墙等防护技术的应用,对系统中上传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有效预防外部网络攻击,保证预算绩效信息的安全性。

4 结语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合理地配置教育资金,实现教育资金应用与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在高校运行发展中,全体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必须厘清预算绩效管理与高校发展的关系,从战略层面出发,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的整体规划,并在具体工作中强化预算绩效细节落实,创新具体管理方法应用,才能有效消除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改善预算绩效管理效果,进而发挥高校教育资金的作用,推动高校教育水平提升和持续

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叶. 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21(2):125-127.

[2]陈东霞. 地方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9):30-32,38.

[3]马珂艳. 高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以河南高校為例[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2):28-29.

[4]彭满如,谭圆奕. 基于戴明环和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22,38(6):84-90.

[5]李凯润,李茹,王学娟,等. 探索经济分层次增长理论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以部属J大学为例[J]. 教育财会研究,2022,33(4):22-26.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管理要点高校
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要点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