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发展型资助视域下辅导员提升资助对象能力的策略
2023-07-30洪惠娜
洪惠娜
[摘 要]在新形势下,高校育人局势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顺应发展型资助的相關要求,将“育人使命”渗透到日常资助工作中,以及如何实现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的有效整合,提升资助对象的能力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辅导员不断探讨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立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在发展型资助的视角下对辅导员提升资助对象的能力和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辅导员;资助对象;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
从表面来看,高校贫困资助的重点在于经济助学,适时给资助对象一定的经济、物质补助,确保其可以顺利完成学业,但从本质来看,贫困资助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是助推资助对象得到全面发展和获得综合提升的一种辅助方法。尤其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辅导员必须将更多精力放在满足资助对象的社会、心理需求上,通过有效的策略提升资助对象的能力素养,引领资助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资助对象走出精神贫困与能力贫困。
1 做好科学分类,拟订个性化的贫困生帮扶方案
辅导员在贯彻发展型资助理念时,应当从贫困生的物质、精神、能力等不同角度做好分析,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根据贫困原因做好分类,就资助对象的真实需求加以追踪、调研,拟订个性化的资助帮扶方案,做到精准对接、有效帮扶。在当前形势下,辅导员对贫困生的资助应改变以往重视经济帮扶、轻视能力提升的固化模式,在满足贫困生基本生活需求外,还应将重心放在对贫困生的精神帮扶与能力帮扶上。既要注重对贫困生的“输血”能力,又要培养贫困生的“自我造血”能力,使贫困生的品德素养得到培养、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确保其可以顺利毕业并走上社会,在社会上能够自食其力并为社会作出贡献。辅导员的目光也应当关注那些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来改善经济状况的贫困生,课余兼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为贫困生增加社会经验、培养其个人能力,但长时间的兼职难免会扰乱正常的学习进度,更有甚者还会因为太早进入社会而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对此,辅导员必须以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领,适当给予帮扶,帮助贫困生妥善解决兼职与学业之间的冲突。辅导员的另外一项重点任务是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唯有将困扰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处理好,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辅导员必须做好就业信息档案构建的相关工作,秉持“一人一档案、一对一帮扶”的基本原则,在个人简历设计、应聘岗位挑选、面试技巧指导等基本就业环节正确指导贫困生,解决好贫困生顺利步入岗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1]。
2 强化心理辅导,积极推进心理健康帮扶行动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贫困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与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最多的辅导员理应在贫困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付出更多精力,多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对其进行必要的疏导,疏导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树立“以预防为主”的理念,广泛利用多元宣传教育阵地,推广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强化贫困生的抗压能力、心理素质。辅导员需把握好一些重要的时间点,如新生入学期、毕业生毕业期、期末复习期等,在这些关键时期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其次,利用心理普查量表等手段把握贫困生的心理状态,依托心理学学科知识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懂得心理倾诉,让学生可以自行探寻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将错误认知扼杀于萌芽阶段。
第三,为提升贫困资助的温度、增强“育人使命”的可持续性,辅导员还要致力于让贫困生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基于感恩、诚信视角,将对贫困生的帮扶转化为积极、有效的反馈,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正向力量。
最后,提升贫困生的诚信意识,多对其进行感恩教育,设置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以助学贷款为主导推进资助事宜,使贫困生认识到资助要凭借自身的辛勤劳动获得。同时,加大对贫困生的能力辅导力度,强化对贫困生基本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思想情感状态等的关注,在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助力学生实现心理抗压和自我修复能力的提升[2],这便是既要“扶贫”也要“扶志”的理念。
3 推行朋辈教育,实现与发展型资助理念的结合
朋辈教育,指的是在大学校园中,将拥有类似生活习惯、教育背景以及相同爱好兴趣、理想追求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在观念、能力、经验的互动、分享与碰撞中成长和成才。朋辈教育同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相适应,能最大化地彰显群体之间的自我教育效力,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辅导员可以巧借这一制度的优势,帮助资助对象提升能力,具体要点如下。
3.1 遴选优秀贫困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
学生事务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奖助学金的发放、班级纪律的维护、文体活动的组织等,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学生价值观与理想信念教育是重点,其显著特征在于内容多元、任务繁重。所以,辅导员可以根据任务内容积极推行勤工助学模式,遴选若干贫困生代表作为“兼职朋辈辅导员”,让其以辅导员助理的身份参与学生事务管理。事实表明,这一做法在助力贫困生能力提升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3],既有助于减轻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压力,又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给予贫困生一定的经济补贴,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贫困生的交际、管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贫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遴选高年级贫困生兼职新生辅导员
大部分新生刚步入校园,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也不擅长自我调节,一旦遇到复杂问题便会陷入困恼、烦躁,主要表现为很难适应大学生活、出现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等。针对这种状况,辅导员同样可以推行“兼职朋辈辅导员”计划,从高年级贫困生当中选拔一批表现较好的学生担任新生的兼职朋辈辅导员,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与专职于思政工作的教师不同的是,“兼职朋辈辅导员”可以给予新生帮助与引导,使他们可以尽快熟悉校园生活。在帮助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校园之余,还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学习辅导。总而言之,朋辈教育在提高新生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效力显著,也是提升朋辈辅导员综合能力的一项锻炼。
4 优化顶层设计,设置资助育人长效化工作机制
辅导员应牢牢谨记“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深层次开发并利用资助育人当中潜藏的多元育人资源与精神价值,把资助育人视为提高思政教育亲和力、强化育人质量与效率的着力点,立足育人实际和倾听学生诉求[4]。
首先,设置并完善领导机制,协同各相关人员设立专门的资助育人小组,整合、调和好资助育人事务,深化高校党组织、学工部的合作,建立以党委领导为主、多部门协作联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资助育人机制。
其次,优化资助内容与细则,按照年级不同和身心发展阶段的差异按部就班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对于那些刚步入校园的贫困生,主要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帮扶;对于已经升入大二、大三学段的贫困生,要侧重于学业引导与能力提升;而对于那些马上毕业、即将进入社会的贫困生,重点则在于给予必要的就业指导,增强就业能力,确保他们可以顺利就业。总之,贯彻落实有针对性的精准资助,确保不同层次的贫困生皆可以获得发展,达成育人目标。
最后,拓宽资助渠道,谨记“助人自助”这一重要原则,广泛推广勤工助学等有偿性的资助手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应将岗位同学习、实践充分整合,将对贫困生的能力提升与育人目标的达成放在重要位置,以增强贫困生的自强、自立精神与综合能力素养,激发贫困生的诚信意识与感恩意识,切实做到“助人自助”,让广大贫困生通过切身实践获得与之相应的资助。
5 做好评价工作,构建基于PDCA的评价反馈机制
当下沿用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及其配套政策,往往只是在资助形式、比例及经费来源等方面给出了较确切清晰的限定,却忽略了对于最终资助效果的评价、追踪与反馈,也正因如此,贫困生资助工作很难形成闭环。通过调研可以发现,部分资助对象在收到资助经费之后马上便进行高额消费,还有部分资助对象诚信意识淡薄,做出故意拖欠学费、拒还贷款等行为。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要求辅导员做到个性化资助,对此,一定要配备与之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确保资助事务可以科学化、有序化、高效化地推进。
PDCA作为一种可以有效管控管理过程、提高工作质量的工具,可细化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修正(Action)四个不同阶段,并形成一条封闭的循环链,在螺旋反复中逐步进行自我诊断与改正[5]。贫困资助本身便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引入PDCA评价管理体系,可使贫困资助形成闭环,在一次次探查系统运行現存不足并循序改正的过程中达成个性化资助目标。基于PDCA理论,贫困资助评价反馈机制主要由资助目标计划拟订、资助工作具体实施、资助效果评估判定、资助工作诊断与优化四个环节构成,这也正与PDCA的四个阶段一一对应,形成闭环管理链条。面向资助育人的整个过程给予可视化、严谨化、标准化的管理,可以对校园生活期间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确切有效的整改建议与对策,依托一次次的自我诊断、自我改正,提升贫困资助的质量与效率。
6 实现自我完善,致力于辅导员能力素养的提升
发展型资助更为注重资助对象在全面发展方面的诸多诉求,因而对辅导员本身的专业要求也较高,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重点在于推进资助的执行,而执行的效率又取决于辅导员的能力素养。对此,辅导员必须循序渐进落实发展型资助目标,从不同维度强化自身能力素养。
首先,资助育人涉及诸多与心理辅导相关的内容,辅导员要更多地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时给予资助对象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心理辅导。
其次,当代大学生普遍都是“00后”,这一代青年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与“90后”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辅导员唯有了解学生,方能真正做好资助。为此,辅导员必须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征。
第三,辅导员应当专注于学习,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了解时下流行的事物,从而在同资助对象沟通时才能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与资助对象经过有效、深入的沟通,精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及时、动态的评价反馈,并以此拟订应对策略。
最后,辅导员还要继续深化同外部的沟通协作,与其他有经验的辅导员沟通,取其所长,彰显自身的表率示范作用,成为贫困生效仿的价值观榜样,帮助他们树立正向、积极的价值观,为贫困生的个人成长创设有利的心理环境。
7 注重环境熏陶,创设良好的资助育人环境
发展型资助离不开与之配套的环境,大学校园是一个半开放性的社交场所,在此背景下,创设良好的资助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资助育人氛围是当务之急。辅导员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校园文化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以小班级为起点,循序过渡到社团再到校园,将文化氛围创设事宜切实落实到位。具体而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应当推崇勤勉节俭、自强不息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自主创业,倡导和谐包容、友好相处,利用多元活动的组织、教育教学的推进等途径,让贫困生可以受到环境的积极熏陶。为发展型资助理念的推广与践行提供一个有利的文化氛围,也为贫困生的成长成才创设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如此,他们才能以更乐观向上的心态、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和成长。
8 结语
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贫困资助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与内涵,除了注重基本的经济资助,能力资助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将能力提升视为贫困资助的重中之重,将资助育人贯穿方方面面。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广大辅导员必须立足现状、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及时转变资助育人观念,不断强化自身能力素养,优化引导方法,建设以良好资助育人为基础、能力提升为目标引领的综合素质切实提升的大环境。同时还要谨记,贫困生能力的提升一直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上升过程,而是充满了困难和曲折的过程,这就要求辅导员坚持学习和探索,做好总结、借鉴,在此基础上,将现存问题逐个击破,在反思总结中不断累积经验、不断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莫燕铭. 精准扶贫中的公共部门定点扶贫研究[D]. 海口:海南大学,2018.
[2]韦继红. 浅析发展型资助视域下辅导员提升贫困生能力的策略[J]. 教育界,2019(47):111-112.
[3]王懿娜,晁洁. 朋辈辅导员制度在高校贫困生发展型资助与就业竞争力提升中的实践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6):275-276.
[4]唐丽静.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探析[J]. 西部学刊,2020(5):62-64.
[5]张国兵,张建兰.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J]. 科教文汇,2021(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