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舒芬太尼5μg 时瑞马唑仑用于抑制颈中间丛阻滞穿刺发生体动的半数有效剂量

2023-07-30傅志海陈再治曲轶涛江巍范唯陈林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瑞马体动芬太尼

傅志海 陈再治 曲轶涛 江巍 范唯 陈林辉

随着便携式彩超在基层医院麻醉科的普及,超声辅助下神经阻滞逐渐成为麻醉医师的一项基本技能[1,2]。但神经阻滞是一种有创操作,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压力。瑞马唑仑是新型、超短效镇静药物,目前多应用于胃肠镜检查等的镇静[3,4],其在神经阻滞前使用能否减少患者疼痛和心理负担,达到舒适化的麻醉操作,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测定复合舒芬太尼5μg 时瑞马唑仑用于抑制颈中间丛阻滞穿刺发生体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瑞马唑仑在神经阻滞时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0210615)。选择2022 年4~10 月于我院胸外科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①ASA 分级Ⅰ或Ⅱ级;②年龄18~65 岁;③体重指数17.8~27.6kg/m2。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或沟通交流困难者;②肝肾功能障碍者;③颈部皮肤有感染者;④盐酸罗哌卡因过敏史者;⑤长期使用止痛类药物者。

1.2 麻醉方法及数据采集术前禁用镇静药物,入手术室后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氏液(300mL/h),加压面罩吸氧(氧流量:3L/min),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及血压(BP)。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自然平放在身旁,头偏向对侧约60°,使用美国Sonosite 公司的便携式超声仪定位,采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6~13MHz)在颈部区域扫查,固定颈动脉、颈静脉、前中斜角肌及胸锁乳突肌等超声图像,保持前、中斜角肌图像位于中央[5]。在探头外侧用22G 一次性神经阻滞针(驼人医疗器械公司,批号:202203006)以平面内进针技术由外侧向内侧进针。在胸锁乳突肌和前中斜角肌之间注入0.25%罗哌卡因20mL(见图1)。神经阻滞操作由熟悉超声技术的麻醉医师实施,数据观察由另一名麻醉医师实施。

图1 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示意图

神经阻滞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5min 后再注射瑞马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T09091),瑞马唑仑的剂量由低到高设为3、4、5、6、7mg,初始剂量为7mg,相邻间隔剂量变化为1m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如果神经阻滞穿刺时患者出现体动,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的瑞马唑仑剂量。若未发生体动,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的瑞马唑仑剂量。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min后(T1)和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后睫毛反射消失时(T2)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神经阻滞时出现体动和无体动的例数,使用Probit 计算瑞马唑仑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正、偏态分布检测,患者身高、体重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2)]表示,比较采用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 例患者,男5 例,女25 例,平均年龄(49.7±8.4)岁,平均身高(168.8±5.9)cm,平均体重(58.7±8.7)kg。进入研究的患者中17 例神经阻滞时未发生体动,13 例患者神经阻滞时发生体动(见图2)。瑞马唑仑用于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穿刺时抑制体动的ED50为5.1mg(95%CI:4.6~5.7)。

图2 序贯法测定瑞马唑仑的ED50

与T1 时比较,T2 时患者的MAP 降低(P<0.05),心率、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颈中间丛阻滞为甲状腺手术提供良好的术中、术后镇痛,会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6]。颈中间丛是指颈丛神经(深丛)在颈神经根发出,从椎前筋膜穿出,在胸锁乳突肌深层移行为颈丛神经(浅丛)的神经分支。超声能够清晰地扫查到颈动脉、颈静脉及胸锁乳突肌等解剖结构的超声图像,同时可通过改变穿刺针斜口方向使局麻药得到满意的扩散,这是实施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的关键点,也得到临床上多数麻醉医师的认可与支持[7,8]。

序贯实验法是研究临床药物剂量效应关系的经典方法,目前大部分关于瑞马唑仑ED50的研究均采用该方法[9,10],其主要优点是仅需要20~40 例的样本量,不足之处是偶然误差(个体差异引发)。本研究初始剂量为7mg,主要依据瑞马唑仑的药品说明(即多数情况下推荐诱导剂量为7mg),间隔剂量为1mg 主要依据参考文献[11~14]的研究结果。

肖洪一等[11]研究测定注射瑞马唑仑诱导女性患者意识消失的ED50为0.175(0.153~0.206)mg/kg。左荣华等[12]研究显示,复合阿芬太尼5μg/kg 时,在中年患者人群中,瑞马唑仑用于胃镜检查的ED50为0.09(0.07~0.12)mg/kg。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原因有:①参与手术不同。上述二者分别是宫腔镜检查和胃肠镜检查,本研究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的颈中间丛阻滞。②复合镇痛药物的不同。肖洪一等[11]的研究中没有复合镇痛药物,左荣华等[12]的研究中复合阿芬太尼5μg/kg,本研究是复合舒芬太尼5μg。临床麻醉中复合舒芬太尼5μg静脉注射是常用的,但使用舒芬太尼等镇痛药物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有研究认为肥胖对瑞马唑仑的ED50也有一定的影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瑞马唑仑后患者MAP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心率、SpO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瑞马唑仑对患者呼吸影响不大,而对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临床上使用瑞马唑仑时仍需加强患者循环功能的监测[16,17]。

本研究的缺陷:本研究只是单中心、样本量很小的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仅限制于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研究瑞马唑仑用于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穿刺时抑制体动的ED50,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瑞马唑仑能否用于其他神经阻滞抑制体动,有待于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复合舒芬太尼5μg 时瑞马唑仑用于抑制颈中间丛阻滞穿刺时发生体动的ED50为5.1mg。

猜你喜欢

瑞马体动芬太尼
瑞马唑仑诱导PC-12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凋亡
瑞马唑仑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新型苯二氮类镇静剂瑞马唑仑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8《AASM临床实践指南: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要点解读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应用睡眠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
瑞马唑仑用于重症患者镇静的研究进展*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