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马铃薯栽培模式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对策

2023-07-30张鸿鹄

种子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马铃薯

摘    要:马铃薯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农作物,通过开展种植马铃薯的活动,不仅为国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同时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马铃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种植户需利用高产马铃薯栽培模式,做好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文章探究了高产马铃薯栽培模式以及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2-005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提升马铃薯的产量,需要对高产马铃薯栽培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以种植地区自然环境因素为基础,探究出最符合农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产马铃薯栽培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马铃薯产量。

要想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种植户除了需要在日常种植过程中做好马铃薯的栽培以及管理工作,还需要把握好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对不同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对马铃薯产量造成的影响。

1 高产马铃薯栽培模式

1.1 品种选择

在进行马铃薯栽培的过程中,要想最大限度地提升马铃薯的产量以及保证马铃薯后续生产活动的稳定,在种植前,应当结合种植区具体的自然条件选择最合适的马铃薯品种。不同区域的水土条件以及地理特性存在差异,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马铃薯品种,才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一般情况下,在选择马铃薯品种时,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以及产量高的品种。从当前我国马铃薯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选择高原6号、高原8号和青薯9号等品种。

1.2 种子处理

选种工作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关键因素,所以种植户必须做好马铃薯种子的处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选择好的马铃薯种子进行晾晒。一般情况下,马铃薯种子的晾晒时间在2~3 d即可,在晾晒过程中,应及时剔除破损或有病害的种子,从而避免后续种植过程中出现缺苗的问题。在晾晒马铃薯种子过程中应当保证晾晒的均匀性,定期将晾晒的马铃薯种子进行翻动。

完成晾晒工作后需要将马铃薯种子进行切块处理。为了保证马铃薯种子切块后的出芽率,必须对切块所使用的工具做好消毒处理,并且在切块处理时应将薯块的重量控制在40~50 g,从而使后续工作更加灵活,可以通过人工或者机械化的方式进行播植。

除此以外,催芽工作也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的关键,不仅可以促进马铃薯生长,还可以提前发现患有病害的马铃薯种,从而避免后续种植过程中出现马铃薯植株患病的问题。在对马铃薯催芽时,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0~15 min,再将种子填埋到细沙中,并且将区域的温度控制在20 ℃左右,保证土壤的湿润度。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大约10 d马铃薯种就可发芽[1]。

1.3 选地、整地

为了保证马铃薯的产量,种植人员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种植区域。一般情况下,在选择马铃薯种植区域时,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排涝性能较强的地区,确保种植区域的土壤可以满足马铃薯实际生长需求。尽量选择地势平坦的区域,不得选择陡坡地带作为种植区,确保种植区域前茬种植的农作物不是番茄或者辣椒。因为番茄和辣椒等农作物容易感染的病虫害问题和马铃薯相似,如果选择的土壤前茬为番茄或者辣椒,很容易导致后续在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发生病虫害问题。

在选茬时需要保证前茬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大量除草药剂,从而避免因药剂残留对后续马铃薯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完成马铃薯的选地工作后,需要做好种植区内部整地工作。马铃薯是生长部位集中于地表以下的农作物,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必须保证土壤的环境和结构满足马铃薯的实际生长需要。

在整地过程中,应将深度控制在30~40 cm,从而为马铃薯提供较为稳定的生长条件,避免因为整地深度过大导致土壤结构失衡,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在整地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土壤中的各种害虫会对马铃薯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种植人员可以施用40%辛硫磷乳油0.5 kg+细沙30 kg/hm2,然后将其撒施至种植区域内,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种植区域中各种害虫对马铃薯产生的不利影响。如果种植区域内杂草较多,可以施用50%乙草胺乳油100 g混合50 kg/hm2的水,再将其喷洒到种植区内,能起到防治杂草的效果[2]。

除此以外,还需要在种植区域做好覆膜工作。一般情况下,在秋季收獲前茬农作物之后,种植人员就需要对土壤做好深耕处理,在10月下旬之前进行覆膜。通过这样的方法,避免秋冬季节土壤中的水分蒸发。

若地膜覆盖的时间较长,种植户需要在覆盖地膜之后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地膜覆盖7 d后,地膜和土地之间的距离会逐渐缩短,种植人员需要创设渗水孔,从而有效地收集覆膜期间的雨水。而且种植人员还需要随时监测好地膜的具体状况,一旦出现部分地膜区域破损的问题,应及时将土壤覆盖在地膜上,避免风力过大导致地膜整体出现破损的问题[3]。

1.4 播种

马铃薯的播种工作对于马铃薯的产量也有影响,为了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应当按照相应的规范,科学做好马铃薯播种工作。马铃薯的播种时间和产量也有直接联系,所以在进行马铃薯的播种之前,种植户必须对种植区域具体的气候条件进行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在播种马铃薯时应选择气温在10 ℃左右时播种。但是在我国的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种植人员在确定具体的马铃薯种植时间时,必须根据种植区域具体的气候条件进行。在马铃薯播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专用的播种工具创造播种孔洞,然后再投入马铃薯种子并且覆盖原土。在进行马铃薯播种的过程中,应保证马铃薯种子播种的深度都处于同一水平,从而确保马铃薯后续出苗时可以保持一致。

合理增加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可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所以种植人员在考虑增加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时,必须把握好马铃薯种植密度和马铃薯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选择最合适的种植密度,一般情况下,播种90 000株/hm2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4]。

1.5 施肥管理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于土壤中营养含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为了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做好肥料的施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施肥过程中,应做好施肥管理和控制工作,如果施肥量过多,不仅无法有效地提升马铃薯的产量,甚至还会对马铃薯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并没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是通过科学的施肥可有效优化种植区域的土壤有机质水平,从而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在施肥时,最重要的是做好基肥的供给。马铃薯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钾元素的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氮元素和磷元素。

在制作基肥过程中,以腐殖质堆积而成的肥料或者动物粪便形成的有机肥为主,然后再添加适量的磷肥和钾肥等,从而制作出能够满足马铃薯生长需求的基肥,保证马铃薯后续健康茁壮生长。除了基肥以外,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供给其他肥料。一般情况下,种植区域需要供应20~25 kg/hm2尿素和40~50 kg/hm2 磷肥以及20 kg/hm2的磷酸钾[5-7]。

1.6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工作对于马铃薯的产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在完成马铃薯播种后,种植人员应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做好种植区域的水分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无法保障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很容易对马铃薯的产量产生影响,不仅会导致马铃薯的品质下降,甚至还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虽然马铃薯种子携带的水分可以保证马铃薯后续正常出苗,但如果马铃薯种植区域中的水分过少,会导致马铃薯种子在出苗之后的生长受到影响,因此种植人员在完成种植工作后,应及时对种植区域的水分状况做好监测。如果种植区域中土壤的含水量可以满足马铃薯生长的需求,就不需要进行浇灌。若是种植区土壤含水量较少,种植人员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浇水。随着马铃薯进入生长后期,对于水分的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在这一阶段只有保障足够的水分供给才能有效提升马铃薯的产量。

一般情况下,在马铃薯生长时期,要求种植区域的田间含水量控制在60%~70%,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马铃薯正常生长。与此同时,种植户也应当做好田间排涝工作。如果种植区域内含水量过大,会导致马铃薯出现叶片发黄以及发生晚疫病等问题。为了避免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害问题,在收获马铃薯的前10 d应当停止浇灌[8-9]。

2 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一旦马铃薯遭到晚疫病的侵害,会导致马铃薯的植株逐渐枯萎,还会导致马铃薯薯块出现腐败。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开展种植活动前尽量选择具有较强抗晚疫病能力的马铃薯品种,并且针对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马铃薯,及时做好相应的检疫工作。同时种植户还应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一旦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发现患病植株应及时拔除,避免对其他健康的植株产生影响。

针对马铃薯晚疫病,也可通过药物进行防治。一般情况下,选择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者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5~7 d在种植区域喷洒1次,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2 环腐病

一旦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感染了环腐病,发病马铃薯的叶片边缘将会逐渐变黄直至枯萎,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直接导致马铃薯植株死亡。

为了有效降低环腐病的发病概率,在播种之前,必须对于马铃薯种子以及处理马铃薯种子所使用的工具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在种植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防治,在马铃薯患环腐病的初期,选择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者500倍液在种植区域进行喷洒,每隔7~10 d喷洒1次,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10-11]。

2.3 瓢虫

瓢虫是对马铃薯生长影响较大的虫害之一。一旦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遭遇瓢虫的侵蚀,会使马铃薯的叶片呈现透明或干枯状态,最终导致马铃薯植株的死亡。

在防治瓢虫时可以选择人为的方式,在瓢虫的产卵期及时去除种植区的瓢虫虫卵,或者施用相应的杀虫药剂杀灭瓢虫。

3 结束语

马铃薯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农作物,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应当充分利用好各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开展马铃薯种植工作,尽可能减少各种病害问题和虫害问题对马铃薯生长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勇.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2,40(16):58-60.

[2]林彩霞.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1(3):63-64.

[3]李增杰.馬铃薯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1):81-82.

[4]赵攀.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0):34.

[5]刘洪波.浅析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J].花卉,2016(20):105-106.

[6]赵延勤.优质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2(10):35.

[7]何建安,李玉林,刘丽,等.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9-30.

[8]赵中华,朱杰华,朱晓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4):16-17.

[9]任静.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规律、特点及防治策略[J].南方农机,2020,51(12):52.

[10]刘前平.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6):11-13.

[11]郑红梅.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0(4):46-47.

(编辑:赵宏锦)

作者简介:张鸿鹄(1988—),男,汉族,甘肃定西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高产马铃薯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对策。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浅谈无公害苹果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定边马铃薯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