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建议
2023-07-30陈连有
摘 要:文章对我国水稻栽培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水稻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高产栽培;技术应用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2-005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栽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全国各地推行各种惠农政策并投入大量的资源,从而推进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水稻质量与产量。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对粮食有较大的需求,水稻作为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在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中,我国研究人员已逐渐探索出一系列提升水稻栽培产量的技术,不但有效推动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和产量。
1 水稻栽培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正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开始重视作物的经济效益,渔业、牧业与创汇农业的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基本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持续减少,虽然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多元化减少了水稻的人均消费量,但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依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对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2 我国水稻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
在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应当意识到水稻在试验田中的产量并不代表其实际种植过程中取得的产量。与此同时,水稻的产量也不是唯一需要关注的指标,还应当关注水稻的质量是否达标。
因此,怎样在保证水稻质量不下降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增产,成为当前我国研究者开展水稻增产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此要明确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2.1 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水稻育秧技术问题会导致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受到影响,例如插秧过深、秧苗之间的距离过近,都是在水稻栽培中常见的问题,若无法对其进行妥善处理,便会对水稻的栽培质量与产量造成影响。水稻的育秧技术虽然看似简单,但许多稻农无法做到科学育秧,这是由于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许多稻农存在错误的栽培观念,只关注插秧之后的养护工作,忽略了前期的育秧工作。
2.2 水稻播种时间不当
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者选择播种的时间相对较早,因此水稻的秧龄也会随之延长。如果推迟晚稻的播种时间,在种植过程中若遭遇寒流的侵袭,可能导致水稻因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而减产。
水稻播种时间并非一成不变,种植者需要充分考虑到前后2季的连接性,若是前季的播种时间安排不科学,便可能对后季水稻生产的质量与产量造成影响[2]。
2.3 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大部分水稻种植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在进行水稻栽培时只能依靠以往的种植经验,因此在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择时无法采用科学的方法,在部分地区还会出现所有稻农都选择相同水稻品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规模暴发病虫害问题的概率,也会对水稻的增产造成不良影响。
在进行水稻种植时,需要对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水稻栽培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水稻品种特性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因此在选种时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3]。
2.4 水稻管理方法不当
为实现水稻增产,稻农不能仅关注育秧环节,还需要重视后续的养护、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在进行水稻的养护管理时,可能出现施肥方式不恰当、灌溉方式不科学以及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问题。例如在施肥过程中,如果选择的肥料品种单一,没有考虑到各种元素之间的平衡,会导致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还有部分稻农缺乏施肥经验,导致其选择的施肥时间与水稻的生长周期不契合,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没有选择恰当的防治方法,最终导致病虫害流行,这些都可能导致水稻难以顺利生长。
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科学施肥
肥料的选择与施用对于水稻的产量具有关键性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杂交的高产水稻。由于其具有发达的根系,因此能够充分吸取养分,稻农需适当增施氮肥、钾肥以及磷肥等,为其生长提供所需营养。
在进行肥料选择时,可以采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搭配使用氮、磷、钾肥。在进行耙田过程中,应清理干净田地中生长的杂草,并在田内施加适宜的底肥。在施用农家肥时,应当控制在2.2 kg/m2左右,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钙、磷等元素,对其充分搅拌后施入土壤,再对田地进行灌溉,便可以插栽水稻。在施肥前还需要做好肥料的分类工作,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施用各种类型的肥料,确保土壤中能够含有水稻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在施用分蘖肥时,需要在插秧结束约7 d后施肥,追肥的过程应当和除草与灌溉等工作间隔开,不能同时开展。穗粒肥一般在插秧后施用,通常选择用尿素为其补充营养[4]。
3.2 适时播种
早稻与晚稻的播种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前者的播种时间需要综合考量种植情况,并且确保前后2季能够顺利过渡。
此外,差异化的育苗方式也会对播种温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其中通常育苗所需的温度更高。在选择晚稻播種时间时,参考依据是安全齐穗,稻农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晚稻的生长周期,以此明确播种时间,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
3.3 水稻选种
在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择时,水稻种植者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以及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水稻品种区分为高产类、抗病类与优质类。在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择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海拔选择,例如在海拔350 m以下的地区,稻农可以种植中熟与晚熟品种;在海拔超过550 m的地区,建议种植早熟与中熟品种;在海拔约400 m的地区,可搭配种植中熟品种。在水稻播种的过程中,即便在相同的地块,也需要尽可能种植不同的水稻品种,从而避免因种植单一品种的水稻引发病虫害问题。
适宜的水稻品种能保障后续的质量与产量,为此稻农应尽可能选择市场中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在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以及水文环境等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稻农需要避免在相同地区种植相同品种的水稻,通常在一个区域最好种植3~4个品种。若稻农对市场上的水稻品种缺乏充分的了解,可以向相关人员咨询,从而明确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以及对于种植环境的需求等,以实现科学选种。
3.4 秧苗培育
水稻秧苗的培育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常情况下秧苗需要的生长环境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土壤的肥力充足,能够为秧苗提供各种营养物质。二是土质疏松透气,适宜秧苗生长。三是灌溉排水设施齐全且使用方便,能够为秧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在培育过程中,如果能确保秧苗均匀整齐,便可以确保秧苗的培育质量较高。
在育秧过程中,稻农需要采取以下步骤培育秧苗。一是需要进行发芽测验,检验种子的品质是否达标。二是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以及筛选。三是需要对种子进行浸泡以及消毒处理。四是对其进行催芽与育秧。在发芽测验时,应随机挑选几粒种子,对其进行2~3次的测验,确保每次测验中的发芽率都能达到90%方可将这批种子投入使用。晾晒种子时,需要将所有种子均匀铺开,确保其厚度低于8 cm,且晾晒的时间不能超过3 d。
选择水稻种子时,稻农需要筛选出有病虫的颗粒,以免其在后续种植过程中影响其他水稻正常生长。在浸泡种子的过程中,注意定时换水,采用工具翻动种子。在进行种子消毒时,应仔细研究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消毒效果不明显。催芽可以采用普通的室内堆种催芽法。育秧工作是培育秧苗的重点环节,稻农需要确保其成秧率高、返青快、生长均匀等。为此在插秧的过程中应保证秧苗的距离适中,不能过于稀疏或密集,为了确保返青与分蘖,应注意灌溉水深不能过高,秧苗插栽不宜过深。
3.5 灌溉工作
灌溉水稻需要安排好时间和次数,从而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在灌溉过程中,稻农可以采用间歇式灌溉的模式,避免在灌溉过程中消耗过多的水量,确保灌溉水量和水稻生长阶段的实际需求相符。过去我国水稻种植者在灌溉水稻时会一次性浇灌过多的水分,并且不重视烤田,这种错误的浇灌方式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若水稻田内拥有充足的水源,稻农要重视烤田。目前我国提倡节水灌溉模式,这种科学的灌溉模式不但能有效地减少稻农的种植成本,也能够促进水稻健康生长,节约水源[5]。
3.6 移栽阶段
湖南怀化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主要为一季中稻,之所以在这一阶段可以移栽秧苗,是因为该时期根系已经发育完善,并且拥有了一定的干重。稻农需要对秧苗的生长规律有充分的了解,例如在当地气温较高时,秧苗的生长速度会相应提升,反之若当地的气温较低,则秧苗的生长速度也会相对迟缓,从而延长秧龄。在进行水稻插秧时,应确保秧苗的深度合理,若秧苗带土需要插得浅一点,反之则需要插得更深,维持在2 cm左右即可,以此确保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3.7 水稻收割
在完成水稻的栽培与养护工作后,需要重视水稻的收割技术,科学的收割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当季水稻的产量,还可以为下一季的水稻质量提供保障。稻农应严格控制水稻的收割时间,以此来提升稻米的产量与品质。应在水稻含水量处于20%的阶段进行收割,在这一阶段水稻的出米率与整精米率相对较高。此外,水稻种植人员还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收割技术,这是由于人工收割存在效率较低的隐患,可能会导致收割时间延误。在完成水稻收割工作之后,还需要对土壤进行养护,从而保证土壤有机质得到补充,为后续阶段的水稻种植工作奠定基础。
3.8 病虫害防治
当前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呈現出绿色化、生态化以及高效化的特性,例如我国部分地区在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采用了“稻鸭共育”的模式,也就是在稻田内同时养殖鸭子和种植水稻,通过鸭子取食灭杀稻田内出现的各种害虫,从而以更加绿色高效的形式实现对于害虫的灭杀和控制,同时也有助于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对于种植环境的保护。
与此同时,稻农还可以使用捕虫灯等设备对害虫进行捕杀,并结合使用物理诱杀、化学防治等手段。若稻农要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在确保病虫害控制效益的基础上减少药剂使用对生态环境与稻谷质量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对水稻各种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稻农要更加关注前期的预防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避免病虫害的出现,在收获水稻之后要及时翻耕稻田,在冬季需要加强对于田间杂草与周边杂草的消毒与清理工作,及时打捞漂浮的菌株,破坏病虫害的越冬场所,从而缩小病虫害的活动范围,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以高产栽培技术为指引,水稻在开展化学防治处理期间,要做到集中处理,达到联防联治的效果,借助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开展相应的防治作业。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在完成施药工作之后保持田间水层的厚度,一般控制在5 cm左右即可,持续4 d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4 结束语
针对我国水稻栽培的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究,不但具有较强的科研价值,还能够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为水稻的增产提供帮助。虽然当前我国水稻栽培的试验单位已经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升,然而在将其运用至实际的田间耕种后,产量依然难以提升。文章在针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大重视程度,做到针对性的处理,更好地助推产量的增长,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沈文娟,张银霞,王文经,等.关于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J].种子科技,2020,38(13):35-36.
[2]胡铁欣.无公害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应用现状[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4):57-58.
[3]李勇.关于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8,38(14):42.
[4]林永龙.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建议[J].南方农业,2018,12(12):55,57.
[5]李玉霞.浅谈第四师七十二团开发地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94-95.
(编辑:赵宏锦)
作者简介:陈连有(1973—),男,苗族,湖南靖州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