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钢琴教育运用激励心理学的几种方法

2023-07-29史诺

艺术大观 2023年20期
关键词:钢琴教育心理学儿童

史诺

摘 要: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对他们的教育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激励、行为激励、过程激励、效果激励,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儿童钢琴教学更是如此。钢琴的学习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对儿童的意志力、学习的习惯、练习的持久力等都是艰巨的考验。教师可通过7种方法即“模仿”“翻讲”“倾听”“克难”“奖励”“互换”以及“强心”等来进行教学、给予帮扶,逐渐让孩子对学习钢琴产生兴趣。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育;心理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0-0-03

一、灵活模仿,激发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可激發其钢琴学习的乐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言语及处事方式,并伴以大量相关信息的思考和吸收。早在1978年,心理学家安德鲁·梅尔佐夫就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就有模仿行为,比如他们会模仿大人吐舌头这一动作,咯咯地笑。模仿在钢琴学习中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第一种为技巧模仿。教师在指导上应充分运用技巧模仿,如节奏的变化、手型的起落、高抬指、连奏、跳音、三连音等,让孩子叹服并产生模仿之心。例如,《莱蒙儿童钢琴进阶练习曲50首》中的第34首[1],使用了技巧跳音和三连音。三连音在曲子每小节的第一拍,要和左手的第一拍对齐。弹奏三连音时,手臂、手腕和手指要保持放松,手指保持相对独立。三个音不能断奏,运用指法的连接和手腕的技术柔和地把每个音连起来。常用跳音符头上方或下方标有小圆点“●”或小黑三角“▼”。教师多示范,孩子多模仿,再指正是否弹奏正确。

第二种是情感模仿。情感式模仿,指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是模仿情感表达。例如,德彪西的《月光》,有人认为作曲家描述当时天气,看到若隐若现的月亮;但有人认为作曲家描述他自己的爱情经历。脑海里想象的东西不一样,弹奏出来美感就会不一样。随着乐曲的进行,夜色变得扑朔迷离,微凉的晚风拂面而过,轻触键,一轮圆月冉冉升起,在云层的笼罩下忽明忽暗,皎洁的月光洒下,大地笼罩着一层轻薄柔和的纱雾,声音强弱分明。夜深了,余音飘向远方,月亮也隐匿在夜色中,一切重新回归平静,轻触键。用画面,孩子进行多次尝试,可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

模仿音符、音调、力度表达,音乐听起来更流畅生动。另外,教师可以在钢琴上演奏,启发学生观察和模拟手部位置、动作、力度等细节。模仿式教学,提高孩子的听力训练及模仿能力,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在孩子学琴初期,反复模仿会极大激发他们的兴趣点。

二、串讲故事,发现兴趣

儿童特别是幼儿,最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教师将作品或作曲家经历编成小故事进行教学,能一下抓住孩子的心。澳大利亚儿童教育心理学家丹妮尔·怀特说,给孩子讲故事,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好奇心等。在钢琴教学中讲故事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来描述。

第一,通过作品创作背景来讲述故事。每一个曲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故事。例如,舒曼的《快乐的农夫》,这是舒曼写给他大女儿玛丽10岁的生日礼物。舒曼有三个女儿,大女儿钢琴弹得最好,因此获得舒曼的偏爱,所以亲自作曲给她。玛丽非常开心收到这个礼物。《快乐的农夫》,讲述的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每日郁郁寡欢,便派自己的手下去寻找一个快乐的人。国王的人在各地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一个快乐的人。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贫困地区时,听到一个人在歌唱。循着歌声,他找到了一个正在田间犁地的人。他问犁地人:“你快乐吗?”“我没有一天不快乐。”犁地人答道,“我曾因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我在街上遇见一个没腿的人,我觉得我很幸福。”这是通过作品讲述故事,孩子对曲子产生兴趣,不会无味枯燥练习。

第二,通过弹奏方式来讲述“故事”。教学新作品前,教师可以先弹奏给孩子听,可以弹奏分句的形式给孩子,让孩子来感受旋律。例如,《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3》中的《蜜蜂》[2],G大调,一共三句,首尾相同,使用了ABA的结构,左手6个和弦是一样的。A段,以右手旋律为主,旋律活泼,像小蜜蜂在花朵上采蜜。B段,还以右手旋律为主,突然遇到一阵狂风,小蜜蜂被大风吹得不停地上下扑腾。过一会儿,风没了,又回到A段,小蜜蜂又回到花上采蜜。结合钢琴技巧,用短句和音色吸引孩子,弹琴不会烦躁无味,而是对其充满乐趣。

另外,语言发展关键时期,多听故事,让孩子知晓作品背后故事进而产生兴趣。通过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三、注意倾听,心灵交流

倾听对孩子来说,表示尊敬、关心。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孩子的想法。想要在教学中发现苗子、少出差错,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最早教育中,通过倾听方式教学,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孔子,《论语》[3]就是运用对话方式,学生倾诉,教师倾听,得出结论。孔子,是善于用倾听教育学生的师德楷模。孩子的教学不仅需要专业上灌输,更要多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然后帮助孩子增强语言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让孩子不被动接受知识,多提问,讲述看法,从而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师多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其说话,用交流沟通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促进孩子学习。

4-5岁的孩子开始说话,6岁以后的孩子表达欲望有所提高,教师应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他们使用的词汇,增加词汇量,进而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孩子传达音乐的感受,谈论音乐作品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不多倾听他们的想法,作品演奏僵硬,不生动;不多倾听他们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不多倾听他们的想法,思考能力可能降低。因此,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四、克服畏难,迎面而上

儿童常会因为自己做不到某些事而发脾气,这是遇到了挫折的应激反应。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遇事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困境。钢琴学习中也常常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进行教学。特别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钢琴学习会有不同的情绪变化,教师应理解并引导孩子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步步缓解,解决问题。一些低龄的孩子初始学琴时,学习一段时间后对钢琴的兴趣逐渐降低,随着曲子曲目难度升高难免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引导孩子调整情绪,变化教学思路,如讲故事,倾听等其他排除畏难心理。一旦这个畏难情绪得到克服,孩子和教师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呢?

首先,把低谷理解成突破的前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如何度过低谷期,告诉他们低谷就意味着突破,坚持就是胜利,通过纯粹的耐力来提升自己。世界上的事,不总是对你充满热情,有时候从枯燥中发现的乐趣才有趣,会再次喜欢上。

其次,让钢琴演变成孩子的伙伴。如果孩子不到10岁,他只需要在练习过程中得到支持和鼓励来让他继续前进。有实验发现,一对夫妇让他们的孩子在练琴时,没有手机电视或其他人的打扰,孩子练习反映出乎意料得好。这对夫妇说这是一种完美的方式,让孩子密切关注他与钢琴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此很惊讶。当孩子把钢琴作为他的玩伴,他们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吸引着对方。

最后,我们也可以使用播放音乐的方式,让孩子知道曲子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把钢琴音乐的兴趣看作是一把火,在家里播放音乐就是增加火种的一种方式,适当地播放音乐,增加兴趣点。

五、使用“奖励”,激励伴随学琴过程

冰激凌、小红花、口头赞等,用当其人、用当其时、用当其效,称之为奖励。被夸奖或得到礼物,是每个孩子开心的事。著名的“德西效应”,奖励给予孩子具体的行为,而不只是某个结果,孩子的兴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并对奖励有所追求。给孩子奖励时,教师应注意孩子的投入,孩子享受努力的过程,而不只追求最后的结果。对孩子来说,他们看到自己因做出哪些努力才获得奖励,会更有动力、目标和方向。课堂上使用“形”式鼓励学生,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列举口头(无形)鼓励和物质(有形)式教学方法。

口头鼓励,发自内心使用赞美词对孩子鼓励。口头表扬,对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孩子眼中教师的鼓励,相当于教师的认可,会激起他们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教师鼓励时,不能空空而谈,要具体些。比如,在一首儿童钢琴作品《淘气的小精灵舞曲》中,教师可以这样称赞“宝贝,你真的厉害,作品的强弱弹得很明显,有强有弱很好地突出了曲子的旋律,我可以想象出小精灵淘气的样子,他们很活泼地跳动,弹得真好听!”语气声线接近小孩声线,毫不吝啬地给予其赞美。具体描述取决于孩子的表现,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使用特定的形容词和描述词,对孩子进行中肯评价。

有形鼓励,指物质鼓励,一朵小红花或小贴纸。这种形式直观地告诉孩子,他们学习的能力有所提升并可以取得成功。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某个学习目标,教师奖励一朵小红花。日积月累,积够多少小红花后,可以兑换一个大奖励,适度使用尤其有效。另外,教师也可以使用以下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向自己的目标努力。

贴纸或金星:对于年纪较小的儿童特别有效。

丝带和奖牌:常用于帮助学生达到某个特定阶段的目标。

证书:学完一个学期,参加考级或比赛后,证书是不错的激励方式。

通过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孩子提高自信,激发孩子的兴趣,弹出好的作品。

六、当小老师,换个新身份

与儿童互换角色,孩子当小老师的方式教学比较常见。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4]中国几千年对教师的一贯要求,但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共同参与。教师应该避免对学生说“你去干什么”,应该多对学生说“你来说我们做什么”。在孩子心中教师的角色是闪亮的,孩子体验小老师,激发兴趣,共同学习进步。马蒂-奥尔森-拉尼博士说过,所有孩子的大脑都不一样,比方说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有如此明显的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事情。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体,他们有不同的能力,因为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城市、国家,生活在不一样的环境中,每天面对不同的事物,这就会导致他们每个人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就此,我们分为内向和外向不同性格的角色转换。

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最好使用1对1模式教学,因为内向的儿童在这个年龄段中,性格敏感,需要用特殊的方法让他们开口来做小老师。《内向的优势:如何在一个外向的世界中茁壮成长》中说,内向者需要那种节奏较慢的环境,他们主要专注于他们活泼的内部世界,在那里他们被思想、想法和感知所激发。内向的孩子大多比较害羞,开口难,教师积极引导孩子,多给予他学习方向。

对于外向的孩子,开口容易,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极大地提高效率,教师多让孩子教自己学习,自己成为自己的小老师,来激发其兴趣。外向的孩子也可以使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孩子扮演小老师学习音乐知识。

另外,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上会分心,利用小老师身份玩游戏,增强专注能力,从钢琴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七、培养自信,增强心理素质

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钢琴表演时表现得会更加自如更加自信。随着钢琴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钢琴表演正逐渐变得大众化,每个钢琴学习者都需要进行艺术活动。每次过年,亲友面前展示一曲;每年考级,评委面前弹奏一曲;钢琴比赛,观众面前演奏一曲,这是多么过瘾的一件事。然而现实却是,孩子上课表现得很好,家里练习也是很扎实,但是一上台就手心出汗、神情紧张,演奏时错音频频,这就是表演焦虑,俗称心理素质差。那么如何自信演奏,减少焦虑呢?

第一,保持专注。孩子身体对这些奇怪的感觉做出反应时,很难继续专注于音乐。表现焦虑仅仅是一种分心,如果发现自己在颤抖时盯着手指,这样做会忘记接下来会出现哪些音符。孩子保持专注并不容易,太多的音符在脑海中飞舞,教师要引导孩子不必担心,不要感到紧张,对自己说“它来了,现在让我们继续这首曲子”。让孩子假装它不存在,会一定程度减少分心。

第二,多听自己的录音。录音与现场表演略有不同,因为每个细节都可以听到。如果是考级或上台比赛,孩子都希望弹奏出最好的旋律。平时练习中,幻想自己在舞台上的那种感觉,录下自己弹奏的音频。通过录音,重复多次听,练习中专注出错率高的地方,提高效率。如果孩子经常这样做,上台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焦虑永远都会存在,教师要引导正确控制内心的焦虑,演奏出自信,增强抗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有助于孩子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演奏水平。

八、结束语

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横空出世,是有迹可循的因果,这“因”就是教师。教师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本文谈到的以上7种方法,理论依据是遵从儿童教育心理学和笔者本人教学实践经验总结而成。基于理论,从于实践,在儿童钢琴教育中,不断探索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莱蒙.莱蒙儿童钢琴进阶练习曲50首[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2]约翰·汤普森.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M].春秋战国时期.

[4]韩愈.昌黎先生集——师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钢琴教育心理学儿童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关于河南民办高校钢琴教育的反思以及改革分析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