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创作中动机发展变化的方式与运用

2023-07-29梁卓

艺术大观 2023年20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动机

梁卓

摘 要:动机及其发展变化的运用是舞蹈创作中一种简捷有效的创作方法。本文探究编导应如何利用舞蹈动机,并经过发展变化最终形成舞蹈作品。笔者对动机在时间、空间、力效、重复、分解、扩充等发展变化的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对舞蹈作品中风格性的统一、舞蹈形象的塑造具有促进作用的研究结论,进而试图给编导在舞蹈作品创作中提供实践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舞蹈创作;动机;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0-0-03

“动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音乐门类,它由具有特性的音调及至少含有一个重音的节奏型构成,是主题或乐曲发展的胚芽,也是音乐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小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表现意义,称为音乐动机。后被引申至舞蹈创作中,舞蹈创作中的动机则可称为舞蹈动机,是舞蹈语言中的最小单位。舞蹈动机是占有一定时间、空间的具有力效属性的简洁动作,通常为2-6拍,并将舞蹈动机发展与变化,形成一种特定的创作方法。这一创作方法是著名编导肖苏华在其长期的编导教学实践中的产物,具有开创性意义。

肖苏华在《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中阐述了舞蹈动机的本质特征:动机的发展变化与动作发展、动作解构等练习有所相似,但与之在核心方面有根本性区别,然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当代舞的动机练习一开始就是从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同时进行。[1]于平在《舞蹈形态学》[2]中提到舞蹈动机不仅是编舞的起点,而且是作品的内核,是一个有内聚力但又可以充分发展和变化的内核。由此可知,舞蹈动机不局限于外在动作的开发练习,而天生带有情感和思想的成分在内,更具有表达能力,所以在动机发展变化下所产生的舞蹈语言是有内涵、有情感、有思想的。

舞蹈动机作为舞蹈语言中的最小单位,或重复,或经过极致的变化与发展,是舞蹈作品的内驱力与核心所在。抓住某个舞蹈动机进行极致的变化与发展,构成时、空、力的无穷变化,使作品中的舞蹈语言简洁准确的同时兼备形式感。

一、舞蹈创作中动机发展变化的方式

在舞蹈创作中,原始的动机一旦择定,则应思考如何对其进行变化与发展,简单的动机才可能发展舞句、舞段进而成为完整的舞蹈作品。舞蹈动机如何发展变化考验着编导的能力,同时也是影响舞蹈作品优劣的关键因素。舞蹈动机有着多样的发展方式,编导应选择契合舞蹈作品主题且兼顾形式美感的发展方式。《当代编舞理论与研究》中提出16种發展方式;《中国民族舞蹈编创法》提出4种发展方式。笔者对上述种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自身的创作实践进行个性化补充与改进。笔者认为,舞蹈动机的发展变化不仅从舞蹈三大元素时间、空间、力效的维度进行,同时重复、分解扩充也是常用方法。

(一)时间

舞蹈动机时间上的发展变化一般体现在节奏的改变上,根据需求使动机的整体节奏或者其中某些部分的节奏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美感与视觉效果。例如,群舞《移山》中的动机为双手握拳,以肘带臂拉至头顶正上方,由后腰部发力依次带动臂部、肘部、手部用力向下,呈劈山凿石的蓄势待发之状“挥镐”,在作品人物情感的转变中编导随之对这一动机进行节奏处理,快挥慢起、慢挥快起以及对其中某一动作进行顿点的节奏处理,“挥镐”这一动机在统一中存在着差异,不同的节奏处理塑造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移山者的群体形象,又汇聚为“愚公”,诠释了劳动人民坚韧的形象和继往开来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在同样的动作中展示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形式美感。

舞蹈动机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也体现在内部动作呈现时间上的改变,打破动机内部原有元素动作的时间上的顺序性,重新排列组合,将动机的整体动作“倒带”,或将某几个动作置前和置后。例如,原始动机有A、B、C三个元素动作,则可改变顺序为C、B、A,即倒带;也可打乱顺序C、A、B或B、C、A等,这种方法便捷又可千变万化,具有形式美感,灵活性更强,使作品产生形式上的新颖感,又没有脱离动机本身。但要注意元素动作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否流畅,是否符合动作运行动势规律。

(二)空间

空间上的变化则更为丰富。内部空间包括动机中元素动作的幅度增强或缩小,形成肢体占有空间的变化。方向上包括动机中元素动作运动动势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变化。三度空间是动机中元素动作做高、中、低的处理。三维空间对舞蹈动机空间的变化力更强,综合前者所有变化同时可伴随舞台调度的处理。上述空间中的变化不仅可将动机的元素动作整体改变,也可将其中部分元素动作做不同空间的处理。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舞蹈动机在空间上的对比变化会直观地映入观众眼帘,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增强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具有极强的内容美和形式感。如图1为原始动机,身体面对1点,右手缓缓上抬,扶头顶的同时含胸低头,动机占据二度空间,展现一种悲伤情绪。若将其中的做扶头动作同时双腿弯曲跪地,臀部下沉,变化为一度空间(见图2),则这一舞蹈动机所展示的悲伤情绪会极大增强。若在此变化基础上转变方向,双腿跪地同时转身,将身体背部置于1点(见图3),则这一舞蹈动机的情感更强烈。若在三度空间处理后加入舞台调度处理:右手缓缓上抬时,身体向5点方向倾倒后顺势做后退步伐。这一原始动机经过三度空间、方向、三维空间等空间处理后,情绪展现得更为直观和强烈。编导应在原始动机本身所具备的情感表达基础上,认真剖析情感属性和其中元素动作的运动动势,择取契合的空间处理方式,使舞蹈动机更为丰富,更有内涵和表达能力。

图1                      图2                        图3

(三)力效

舞蹈动机中力效的改变往往伴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作为力效产生的辅助途径,与重力、流畅度共同组成力效产生的四种要素,并在不同表现形式下,产生八种力效样式,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处理方式。这里不对力效做过多讲解,只针对在舞蹈动机中如何利用力效进行介绍。舞蹈中的原始动机的质感是由力效的强弱而产生变化的,而质感的变化往往带来情感表达的变化。上文中提到的原始动机,其中手扶头顶含胸低頭元素动作,若加重动作力度形成“冲击”力效,改变了元素动作质感,则这一动机相对于原始动机的悲伤中更包含了愤怒情绪,动机中所传达的意味随之改变。因此,在针对舞蹈动机力效处理时,需要编导设想原始动机变化的走向,要采用契合的力效样式,符合动机情感的处理方法,往往能升华舞蹈动机情感的表达范围和表达层次。同时,在对舞蹈动机进行力效处理时,编导应注意舞蹈动机内部元素动作在力效变化后,元素动作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进入与出去动作时要连贯流畅,不可产生动作的“停”和“死”,达到舞蹈动机内部的和谐统一。

(四)重复

上文中提到舞蹈动机是构成舞蹈语言的最小结构单位,而重复本身属于舞蹈语言的基本技术手法之一,是简单且最有力量感的发展手段,将其限制在舞蹈动机之上,来找寻构成舞蹈语言的最基础方法。舞蹈动机的多次连续重复,根本上来看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作品中一种舞蹈动机多次的出现,在原有基础上再叠加,突显和强调舞蹈动机中的情绪情感,强化观众的视觉印象,也使舞蹈动机在作品中有更深的表达意义。作品中某一舞蹈动机的多次重复出现,也使得舞蹈动机中所蕴含的个性特征成为作品整体的风格特征。例如,群舞《黄土黄》在结尾部分进行单一动机的多次连续重复。舞蹈动机采用晋南花鼓的右、左击鼓,左右跨步后腾空落地的动作,这一动机重复多达16次,甚至在音乐结束后还不得尽兴而继续重复。这看似简单、粗犷、朴素的动作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积蓄力量,情感逐渐推进,仿佛在纵横沟壑、宽广无垠的黄土地上肆意舞动,将黄土地儿女的激情、勇气和对生命的热爱,通过简单的动机重复,展示出极强的力量感和生命力[3]。

综上所述,重复作为舞蹈动机发展变化最单纯和常用的途径,在量的叠加中,使舞蹈动机本身的内涵、表达产生质的升华,对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分解、扩充

这是一种较为综合的发展变化的方法。分解是将舞蹈动机中的元素动作拆解开来,使每一个元素动作成为相对独立的个体。而扩充是在分解的基础上针对个体进行陌生化处理,从而达到“既是又不像”效果。陌生化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将单一动机变为复合动机,如上文中的原始动机,在右手缓缓上抬时下肢可屈膝半蹲,手扶头顶的同时可以弯腰出右旁腿点地。在原始动机中添加新材料,这一方法是指在不改变舞蹈动机中元素动作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在中间加入新的材料。需要注意新材料的加入要从原始动机中出发,从中发展而来的,新旧材料要成为一个整体,不能产生割裂感。保留一部分,改变一部分。这一方式是指在舞蹈动机中保留最主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往往能基本表达舞蹈动机的含义和情感,而将相对次要的部分进行改变。例如,在上述原始动机中,悲伤的情绪主要由手扶头顶的动作表达出来,而右上抬的动作相对来说情绪表达能力较弱,则可对这一部分进行改变。

总之,舞蹈动机的分解、扩充是一个由少变多、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但这一增添过程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所有的新材料的加入是在原始动机的驱动下而产生的,应使得舞蹈动机既丰富又保留其原有的风格和动律特征,符合编导对舞蹈动机发展变化预期的情绪、语境[4]。

二、动机的发展变化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

动机及其动机的发展变化作为舞蹈创作中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可以促成舞蹈作品整体风格的形成,强化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舞蹈作品在准确传递思想情感的同时兼备形式感。

(一)舞蹈动机会决定一个舞蹈作品的整体风格

舞蹈动机作为作品中舞蹈语言最小的结构单位,舞蹈动机的风格奠定舞蹈作品的风格基调,在此基础上不断延展变化,其他舞蹈动作随之围绕展开,从而形成舞蹈作品的整体风格。那么舞蹈动机的选取与发展变化必须紧扣舞蹈作品的题材要求,在风格上做到准确鲜明。例如,在创作一个民族舞蹈作品时,舞蹈动机必须匹配本民族的舞蹈语言,并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发展变化,不断丰富扩充,则整个舞蹈作品就能延续风格性。现当代舞蹈并没有特别强调舞蹈语言的民族特征,在舞蹈动机的选取和发展变化中应根据编导所要展现的形象、情绪、情感、意境的需求,从而能形成极具编导独特个性特征的舞蹈作品的统一风格。第十一届荷花奖获奖作品现代舞《看不见的墙》中,其舞蹈动机从人物情绪出发,伸出手脚,在黑暗中不断摸索,似乎在抵抗看不见的墙,展现出一种无力感。编导利用“反复利用”这个动机并发展变化,形成舞蹈作品纠结、抗争的情绪风格。简言之,舞蹈动机的选取要准确、鲜明,再利用舞蹈动机的发展变化方法使舞蹈作品的整体风格达到统一[5]。

(二)舞蹈动机及其发展变化能强化作品中的舞蹈形象

《当代舞蹈创作理论与技法》中提到当代舞的动机练习一开始就在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上同时进行,或者说我们把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融合在一起。[1]由此看来,舞蹈动机在创造出来后在具备时、空、力的形式中,动作语言蕴含着某种思想、意义,形成可传情达意的人体形象,因此舞蹈动机具备塑造舞蹈形象的功能,进而通过对舞蹈动机的发展变化,使舞蹈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在舞蹈创作中,舞蹈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编导在深刻把握作品人物内心情感的发展历程后,着手构建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形式,在情感驱动下形成舞蹈动机,此时舞蹈动机成为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舞蹈动机的发展变化,展现舞蹈形象内心活动的发展走向。这种由内而外的过程,使舞蹈动机的动作语言真切而典型,在充分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时具备动作语言的视觉上的标志性,使舞蹈形象更加鲜明准确[6]。

三、结束语

本文以舞蹈动机及其如何发展变化为研究内容,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出舞蹈动机的发展变化方式,在使舞蹈作品具备形式感的同时更清晰地展现编导的真实意图。舞蹈动机的发展变化方式极为丰富,选取合适的发展变化方式能给舞蹈作品带来强大的推动力。笔者以例为证,在文献研究和优秀作品中总结出舞蹈动机有时间、空间、力效、重复、分解、扩充等发展变化方式,舞蹈动机及其发展变化能促成舞蹈作品风格性的统一且强化舞蹈作品的形象特征,充分证明舞蹈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在舞蹈创作中的积极作用。

情感性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属性,在作品创作中舞蹈动机的生成和发展变化应在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上相向而行,不忘初心,回归舞蹈本质,用准确凝练的动作语言传达编导的意图、作品的情感思想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创作出既有深刻思想内容又有完美艺术形式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2]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8.

[3]何群.舞蹈创作思维[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4]卫艳蕾.肖苏华舞剧创作理念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5]卢鹤文.对民族民间舞作品编创中动机发展变化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9.

[6]王伟男.论“舞蹈动机”的捕捉与发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06-108.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划分下的创作分析研究
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研究
当代舞蹈创作之新表征
大学生拖延行为:动机与时间取向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浅论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