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及当代启示
2023-07-29何茂英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也进一步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面对亟待解决的经济发展的诸多困难,就需要在思想上,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大方面出发,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代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成绩突出的两条重要推动要素。其中,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关键作用是形成更大规模外部内部双循环,以及加强内部循环的主体地位。目前,我国经济步入全新发展阶段,要素禀赋比四十年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民经济数量、贸易规模、资本跨境流通数量等都居于全球重要位置。国际经济政策形势已出现重要转变,中国同先进经济体的关系由贸易合作为主导转化为优势互补和竞争合作共存。重温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对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资本循环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资本家以购买者的资格,出现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其货币转化为商品,那就是通过G-W的流通阶段。第二步:资本家以购进的商品,从事生产的消费,他以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者的资格活动。他的资本通过生产过程产生一种商品,这商品的价值大于诸生产要素的价值。第三阶段:资本家又以售卖者的资格,回到市场,他的商品转化为货币,即通过W-G的流通阶段[ 1 ]。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如下:
G-W······P······W?-G?
这些虚线,用来指示资金流动步骤的停顿。若W?与G?,则代表了使剩余价值增加的W与G。
由上得知,在生产要素投资中已经形成了资本流动的初次循环,由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和消费基金主导的资本二次循环,而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是以对科学技术研发、社会性支出为主要表现的资本三次循环[ 2 ]。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指出资本循环过程中是由产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所组成的有机系统,并为市场经济循环进行中各环节之间有机相连、顺畅运行指明了应该遵守的基本原理与办法[ 3 ]。在产业资本的形式中,企业资金的主要功能并不仅仅是拥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或增值部分,而且还制造剩余价值。
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阐述了资本形式的变动和循环原理,指出资本虽然有自我增长的价值[ 4 ],但同时也有自身的运行机理,只有在永不停止的运行中才能完成自身的价值增长,由此发展到社会再生产理论。这也说明消费资料的配置与交换通过控制消费行为反过来制约产业生产,从而表明畅通的过程应当以分配循环、交换循环与社会消费循环的畅通为保证,特别是产业生产所有制的结构应当与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度相适应。
二、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是理解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基石
运用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来说明当前新发展格局的经济现象,一是寻找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运用方法以及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对接的契合点。二是运用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剖析当代市场经济循环系统的变化规律。三是要通过运用马克思市场经济循环系统理论认识当前市场经济循环系统变动的总趋势,以及在当下我国所作的重要选择。运用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阐述了资本主义形式的历史演变与社会经济循环发展变化规律,认为资本循环既是自行增殖的价值过程,同时也是社会资本的运动过程,资本唯有在不停顿的市场经济运动中才能进行自我的价值生长。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指出,资本的社会市场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社会可持续性运动,既是微观层面各市场经济主体的社会经济循环过程,又是宏观层面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整体循环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后,市场逐渐成为发展经济的最主要方式,也彻底改变了我国市场循环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由封闭式的国内外市场循环系统向开放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系统转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一个重大任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三种层次的经济循环理论。一是产业资本循环理论,阐述了一个企业是怎样进行再生产的,可称为“小循环”,货币是“小循环”顺畅的关键。二是再生产循环理论,解释了社会的整体生产是怎样进行的,货币回流到起点是社会再生产在比例均衡情况下进行的前提条件,可称为“中循环”。三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循环,即社会主义再生产方式的四环节理论,也称之为“大循环”[ 5 ]。我国要建立以国家内部大循环为主体的新经济发展格局,也需要促进这三种层次循环的有机统一体互动,生产出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差异化的、高质量的产品,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有利于促进就业、释放社会生产力,推促社会进步、稳定与和谐。
三、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当代启示
当前,我国已形成良好经济社会增长局面。着眼于全球经济形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得益于改革开放,从而赢得了资源、市场和技术等发展条件,但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社会增长提供了强大动能,如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尤其是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贡献。我国在保持自我开放发展的同时,不断彰显维护全球利益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主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一些国家为何不顾我国的巨大贡献,而以敌视抹黑我国呢?其原因之一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扩大了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在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发展的良好机遇。
厘清了这一实质,我们所需要采取的对策是要更大力度打开国门,以更为主动的对外开放心态推动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为全球经贸作出更大贡献,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着眼于国内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国内外双循环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不论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是进一步扩大总需求,都必須形成新一轮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深化国内外经济循环系统,则更为关键的是贯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各环节各要素,从而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的实际诉求是,在生产管理环节上,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产品的效率,关键是克服产品的技术缺陷。在分配管理环节上,通过努力提高居民收入以满足居民消费规模的增长,让人均收入提高,也能够带动居民消费的规模增长。在交换管理环节上,重点要解决流动的畅通问题,通过减少流动时间,使国内外企业大量的国内外需求获得了有效满足。在消费管理环节上,关键是通过培养新兴市场,改善居民消费条件,不但使居民消费的产业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还使居民消费发挥了促进企业成长的重要功能。
目前,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通过采取各种合理的持续措施,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经济增长指标。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來看,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对“创新、协调、发展、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指产出要素投入较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自然资源成本小、效益好的经济社会发展。从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优质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人文科学、社会和谐、自然环境统筹推进与协调发展的内容,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与国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此,要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自然环境良性互动发展的视角入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展开剖析。
“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一个百年发展交汇阶段后,乘势而上开始向第二个世纪发展交汇阶段迈进的一个五年,同时也是我国走以环保为主、绿色为引导的发展新道路,完成一个新的更大飞跃的关键阶段。以环境为主、以绿色经济为引领的经济建设新思路,围绕在2035年初步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重新确定了我国发展战略任务,是有效应付经济大转型中各种新挑战和风险问题的重要战略选择。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我国将有更多个叠加的发展机会,必须牢牢抓住形成崭新发展局面的契机,乘势而上,攻坚克难,把握发展主动权,形成发展新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四、结语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在国家工作大局上应该担当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同时也是自身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迫切需要。着眼于我国全局性和长远利益,正确对待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走以环境为首、绿色经济为主导的高质量开发新路子,为保障我国环境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石崧.资本循环与竞争优势:上海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剖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4(1):56-60.
[3] 黄泰岩.新发展格局: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N].光明日报,2022-03-15(011).
[4] 彭攀,张杰.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视角下的我国“内循环”经济发展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11-116.
[5] 王国刚.构建与国内大循环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J].全球商业经典,2021(3):122-124.
(作者简介:何茂英,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