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语篇阅读中主题意义深度探究策略

2023-07-29李孝燕

关键词:主题意义活动设计文本解读

李孝燕

摘   要:由于文本解读浅表化、活动设计形式化等原因,致使小学英语语篇阅读中的主题意义探究无法真正走向深入。以一节阅读教学课为例,从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深耕式”文本解读出发,通过“热身铺垫,巧妙导入,感知主题”“经历阅读,建构体系,理解主题”“巩固应用,加深理解,内化主题”“拓展延伸,迁移创新,升华主题”四方面的“进阶式”活动设计,来优化主题意义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阅读;主题意义;文本解读;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6-0027-0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逐渐拥有了主题意义探究的意识,但由于文本解读浅表化、活动设计流于形式等原因,致使主题意义的达成存在着教师告知、课末贴标签等表层化现象,学生无法真正经历深入探究的过程,阻碍了其思维和素养的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基于主题意义深入解读文本,创设主题语境,围绕主题整合文本信息,挖掘语篇文本背后传递的思想意蕴,设计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其自主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以更好地发挥语篇阅读的教育意义。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  Read and Write板块教学为例,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深耕·进阶”策略。

一、深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文本解读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全面地解读,以整合学习内容,提炼语篇主题,挖掘其育人价值,为阅读活动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一)基于《课标》整体审辨文本,明确起点

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教学设计,充分认识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课标》指出,对语篇的深入解读通常要围绕三个重要问题,即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at),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Why),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How)。

本单元围绕 “情绪和心理状态”这一主题展开,主要学习如何表达自我情绪以及询问关心他人情绪并提出合理的情绪疏导建议。而本课时Read and Write板块是在单元学习基础上对语言的综合运用。

【What】Robin and the ant讲述的是Ronin和ant互相帮助的故事。一个晴朗的上午, Robin在公园里差一点坐在一只小蚂蚁身上,小蚂蚁恳求Robin不要坐在他身上,并许下诺言以后有机会就帮助Robin。第二天下雨了,Robin被困在公园的泥地里动弹不了,他十分焦急。这时小蚂蚁和他的朋友们过来帮忙,齐心协力把Robin拉出泥潭,Robin终于得救了。

【Why】在深入品读故事之后会发现,语篇文本背后向学生传递着“互相帮助、善待他人”等美好意蕴。

【How】该语篇的文本类型是一个叙述性故事,有描述有对话,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滚动复现了本单元谈论情感的核心语言。全文由明暗两条线贯穿始终,明线是故事发展的情节线,暗线是人物情感变化和故事背后的深层道理。师生将围绕“Be nice to each other.”开展主题意义的探究,通过阅读活动来发展阅读素养,掌握阅读策略,实现语言与意义的协同发展。

(二)基于单元统整设计目标,明晰方向

在整体审辨文本的基础上,接着就要从单元统整的角度来设计课时学习目标,以更好地明晰活动的设计方向。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情绪表达和调节”,在前面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对本课时的目标进行了定位:

1.能在图片、课件、板书等帮助下理解故事文本,能根据意群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体会人物情感。

2.能根据阅读所获信息提炼故事主旨大意、完成图片排序、写出故事梗概并进行口头描述。

3.在阅读活动中理解“Be nice to each other.”的主题意义,并完成创新性输出。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语篇故事情节的理解,学会提炼文章的主旨大意。学习难点在于:故事梗概的缩写以及主题的迁移创新性运用。

二、进阶: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活动优化设计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一)热身铺垫,巧妙导入,感知主题

阅读前的导入活动可以架起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与新知学习的桥梁。在正式进入文本阅读之前,教师需要围绕单元主题或语篇话题设计相关的热身活动,激活学生的相关认知,为文本的深入阅读和主题意义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1.借助视频,激发情感共鸣。课堂一开始,师生共同观看疫情之下人们互相帮助的视频短片,引领学生感知主题。接着师生交流观看之后的感受:How do you feel? 学生纷纷表示:

S1:I feel warm.

S2:I feel very happy.

S3:I feel very moved.

如此以试听结合的方式,巧妙地导入课堂,让学生在观看和表达中对“互相帮助”的主題有了初步感知,也为接下来的故事阅读和主题意义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2.巧用图片,引发阅读期待。在借助视频导入主题之后,师生共同进行Brainstorm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更多有关情绪的词汇,滚动复现本单元的核心语言知识点。在PPT上将情绪单词汇成Robin的形象并简单描述其外貌特征:Hes so big and tall.跟下文中出现的小蚂蚁形象形成对比和反差,为主题意义“人不可貌相”和“团结力量大”的生成埋下伏笔。

接着,PPT上呈现Robin陷入泥潭中的图片,并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Whats wrong with Robin? How does he feel? 学习理解“stuck in the mud”这一难点表达,并引出人物的心情Hes so worried.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以故事发展高潮的图片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二)经历阅读,建构体系,理解主题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发展。

1.以问启思,助推主题探究。课堂提问除了激发兴趣和检查理解程度,还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读中环节是学生学习故事文本的主要环节,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设计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助力主题意义的探究。

承接上一环节,教师以启发性问题Who can help him?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的第一次阅读。以整体性问题驱动来理解故事文本,获取故事大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通过阅读,师生得出结论The ant can help him. 并揭示本故事的题目:Robin and the Ant.

继续以启发性问题Why does the ant help Robin? Can the ant really help him? 让学生进行第二次阅读,并完成故事图片的排序(见图1),这也是对故事情节的再一次梳理。如此小的蚂蚁为什么会帮助机器人Robin,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带着这样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再次走入故事,达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接着,教师继续提问:What happened between Robin and the ant? How do they feel?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第三次阅读,达成对故事细节的理解。同时借助表格信息的支撑,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找出关键词句,使其信息的获取更有方向性。

故事情节信息表

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如下板书(见图1),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脉络,明晰文本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感受人物心情态度的变化,在图中的问号处开展想象,鼓励自主表达,助推主题意义的生成。

图1  故事情节与人物心理变化图

2.以情入境,体会主题意义。言为心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会有不一样的情感,表达出来的语言内容、表现形式都会有浓厚的情境性。只有当学生的情感点被点燃了,才能更好地体会主题意义。在交流分析文本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重点关注人物语言,例如“Dont worry, little ant. I wont sit on you,” says Robin.以及“Let us help you!”“It is the ant and all of his friends.”在朗读中感受Robin的友善和小蚂蚁的团结互助、言而有信,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注重挖掘语言背后人物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对于文本中没有直接给出人物心情的地方,教師通过追问引发学生思考,开展合理想象,融入情节和角色中,体验故事人物情感,提升其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例如:

T: Boys and girls, when Robin says: “Dont worry, little ant. I wont sit on you,” How does Robin feel? And how does the little ant feel?

S1: Robin and the ant are very happy.

S2: Robin feels 同情. Because the ant is so small.

S3: Robin feels proud. Because he can help the ant. The ant is 感激.

又例如,小蚂蚁营救Robin是整个故事发展的高潮,在“想要营救——设法营救——进行营救”的过程中,小蚂蚁的内心活动必定是十分丰富的,但文中只有简单的两句话“Let us help you!”“It is the ant and all of his friends.”这不足以表达丰富的情感,于是教师在此处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角色复杂的内心活动,以促成主题意义的达成。师生对话如下:

T: How does Ant feel when he sees Robin is stuck in the mud?

S: He is worried, too.

T: What will he say?

S: Maybe he will say: Oh, Robin is stuck in the mud! He must need some help! But Im so small, what can I do for him? Oh, I can call my friends to help him together. We are strong!

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角色中时,才能更好地体会其心情,把小蚂蚁信守承诺、团结互助的美好品质诠释了出来。在此文本的留白处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思维也随着阅读进程的推进而发展。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内化主题

《课标》指出: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教师需要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故事复述、合作表演、观点表达等活动,以服务于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内化。

1.情景表演,深化意义理解。学生在已经理解了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之后,通过同伴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一步体会机器人Robin和小蚂蚁的情感变化,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重点关注学生在语音语调、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表现,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师适时给出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内化语言和语篇内涵。

鼓励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把小蚂蚁和Robin在陷入困境中的害怕和绝望以及开展营救时的复杂心理等表现出来。例如,在小蚂蚁营救Robin这一故事的高潮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表演,一位学生扮演Robin,其余学生扮演小蚂蚁,他们一边拉着Robin,一边喊:“Let us help you! Lets pull Robin out of the mud. One, two, three, pull! ”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内化了语言知识,而且在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感悟到团结力量大、助人为乐等美好情感。

2.支架支撑,完善意义建构。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例如表格支架、思维导图等,在零碎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结,自主建构结构化认知体系。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角色扮演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板书,以When, Who, What以及How为线索,先对故事进行口头复述,关注故事人物心情的变化,接着指导学生完成故事梗概的书面输出。并提供两个层级的任务,Level1:依据书本表格里提供的支架完成缩写,Level2:有能力的同学适当拓展书写,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内得到应有的提升(见图2)。鼓励学生在文本故事的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发展其高阶思维。

图2  故事梗概写作支架图

(四)拓展延伸,迁移创新,升华主题

读后环节,教师应挖掘生长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反思故事内容,回归现实生活,形成自主意识和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概括主旨,表达主题意义。在读后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自己的话语来分析、推理、阐释故事的主旨大意和内涵,使主题意义的生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学生经历了阅读体验和角色扮演之后,对故事的主题意义也有了较好的感知与理解,于是教师就设计问题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引发学生对故事主旨大意的思考,也是为了进一步促成主题意义“Be nice to each other.”的达成。师生对话如下:

T: Boys and girls, what does this story tell us?

S1: Robin and the ant, they help each other, we should help our friends, too!

S2: Robin is tall and big, the ant is small, but we cant judge one from the appearance.

S3: The ants are strong, because they work together. We can ask our friends for help.

对故事内涵的概括和表达,使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入,也使故事阅读和主题意义更加饱满和立体,学生也经历了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

2.评价赏析,延伸主题意义。教师的启发和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引导他们挖掘内隐于文字背后的内涵、推理和探究角色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

在概括表达了故事的主旨大意之后,教师再次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Robin and the ant? 引發学生对故事人物的评价,激发评判性思维,这也是对主题意义的再一次内化和延伸。学生的发言如下:

S1:I think Robin is not really nice. He helps Robin because the ant says: One day I can help you.

S2:I think Robin is kind and helpful. Because he can help the ant. And he can help many other people.

S3:He helps the boys find the way. He helps Mr. Jones clean the room. He is kind.

当有学生说Robin并不是真正想要帮助小蚂蚁,因为小蚂蚁答应将来会回报他时,就有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事例进行反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见一斑。

同样,在对小蚂蚁的评价时,有学生表示:

S1:The ant is kind and clever, because he knows how to save himself, and he knows how to help Robin.

S2: I think the ants are great! They usually work together and help each other!

在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赏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打开了,他们有感而发,各抒己见,既能利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价,又能有理有据地反驳和辩论,不仅领悟了主题意义,还发展了分析、应用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

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可以融合情境、主题和活动,改变碎片化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将语言学习、思维训练和品格发展统整起来,精心设计阅读活动,优化教学环节,使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精神和智慧之旅,以更好地体现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徐华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8):8~13.

[4]陈则航,王   蔷.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原则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1):1~7.

[5]黄   吉.在绘本教学中运用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12):25~31.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活动设计文本解读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