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义建构:教师职业规划常见问题的破解之道

2023-07-29方淑娟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教师发展职业规划

方淑娟

【摘   要】教师职业规划就是每一位教师思考“我将成为怎样的教师”并建构意义的过程。当前,教师在职业规划中普遍存在着“无我”“无序”“无为”“无恒”等问题。据此,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9级“小学语文品质课堂研修班”坚持需求导航、过程跟踪、持续改进,通过“自析定位,找准爱好”“预期导引,拾级而上”“故事重置,堵点疏通”“证据驱动,持续规划”等支持策略,助力教师提升职业规划意识,提高职业规划技能,促进规划向实践转化,引导教师经历自我理解的全过程,做职业生涯的“主动掌控者”。

【关键词】职业规划;教师发展;意义建构;小学语文

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在《发展的自我:自我成长中的过程与问题》中指出:一个人的自我,是在追寻社会意义与生活意义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意义”具有相当宽泛的内涵,包括我们对他人、自己的认识,也包括我们对过去的经历、当下的状态的理解与对未来的预期。教师职业规划就是每一位教师思考“我将成为怎样的教师”并建构意义的过程。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9级“小学语文品质课堂研修班”(以下简称“区小语班”)学员教师职业规划培训经验为基础,分析教师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

一、自析定位,找准爱好,破解“外观他人,内不识我”的无我之题

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开展职业规划的前提。但是,在与诸多学员接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被外在环境(尤其是学校)的要求裹挟的教师不在少数:只顾着完成学校年度考核,个人专业发展目标模糊;学校安排什么培训或比赛活动,就参加什么培训或比赛活动;学校传达各级各类评审文件时,才想起准备申报材料……“区小语班”培训项目中,职业规划方向的指导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着眼标准,自析定位

笔者在阅读了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专业标准后,从国家标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中撷取小学语文教师自我诊断的“能力表现级差表”,让学员根据“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认识、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六大培训领域、二十个“核心能力项”、一百零二条具体的能力指标,展开自我诊断,以此完成自我定位和初步的规划设计。

(二)遵循爱好,发掘特长

“区小语班”帮助学员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要素挖掘自身的特长,进行规划设计。如:爱阅读、会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可以设计相关路径,向儿童阅读师、全民阅读推广者等方向发展;善听、会说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累“普通话测试员”“主持人”等经验,参加相应资格考试,在相关场合发光发热;喜研究、善写作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投身于教学研究,担当相关课题的领衔者;喜欢心理学、擅长德育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努力成为心理咨询师、优秀班主任;等等。

教师职业规划的主体应该是自身,而不是他人或组织。教师要对自己做全面分析,主要包括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方面,明确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明晰自己的劣势。学员教师通过对自身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教学情况的回顾、分析和总结,在认识显性优势的同时,学会挖掘潜在优势,并由此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到扬长避短。

二、预期导引,拾级而上,破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无序之題

职业规划是教师的“自我设计和安排”。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很多教师虽然会尝试进行职业规划,但是对所在地区和学校的整体规划、具体要求关注不足。例如,见同事获得市赛课一等奖,才想到自己也应该争取机会上一节公开课;从小就喜欢朗读,却到了全民诵读大赛现场才知道有工作室集结了一批朗读爱好者……以旅行为喻,处于被规划状态的教师很少按“终点思考法”主动了解职业规划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以及自己想走多远、预计何时到达。

在指导教师进行职业规划时,需要正确处理“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充分了解自身所处地区与学校的相关信息,包括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如当地在职称评定、荣誉评选等方面的标准。“区小语班”给每位学员提供了两张“进阶图”,帮助学员教师明晰本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晋级“轨道”(如图1)和学术荣誉评选的晋升“班次”(如图2)。实践表明,这一举措能有效帮助学员教师关注自己所处的环境,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为有序推进各阶段的发展导引方向。

三、故事重置,堵点疏通,破解“只见蓝图,不见施工”的无为之题

研训中,学员教师的职业规划停留在一张规划表上的现象并不鲜见。规划本身不应被看作是教师培训的任务,更不能为了规划而规划。

故事是承载“自我追寻社会意义与生活意义”的绝佳载体:故事蕴含着情感和价值判断,借助故事可以把情感价值观传递给规划者;故事进入规划者的世界后,每个人都能对其进行加工,让故事满足规划者的个性特点和个人需要;故事具有可以被连续解读的价值,能提供学习经验,帮助规划者突破认知误区。“区小语班”将区内教师熟知的职业规划“故事”和“事故”编写成《他们的故事》,并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引导学员教师展开讨论,让他们重走别人走过的路,感受、领悟教师职业的意义。同时,笔者引导学员教师不断完成自我迭代,并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上一批学员教师的故事,又可作为下一批培训的资源。

经过实践,笔者归纳出影响教师发展的若干因素(如图3),解决了教师职业规划中的“想不想”和“能不能”两大问题。随着一个个堵点的疏通,教师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使职业规划辅导成为自己的必修课。

四、证据驱动,持续规划,破解“山不过来,我也不过去”的无恒之题

因种种原因,教师在职业规划中的预期结果可能会迟到。在“山不过来”的情况下,很多教师难免沮丧,失去“我能过去”的主观能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应认准目标,不断前行。具体而言,教师应关注“职称评定晋级”“学术荣誉晋升”“爱好特长认证”等模块,按照不同的周期持续进行规划,通过课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方式,自查自纠、因需授训,努力实现能力的持续提升。

培训中,“区小语班”不仅为学员个人设计了“职业规划表”“成果统计表”,还以班为单位设计了“两年规划三年跟踪之动态统计表”,即在两年一届的“区小语班”结业后对学员进行三年跟踪,以秋冬学期结束为时间节点,动态统计并公布班内各学员教师的年度目标达成情况,促进全员持续规划。

长久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策略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现象。培训中,培训者往往更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等认知领域的发展情况。实践表明,教师专业能力不能依赖外在灌输,而要经历自我理解的全过程。因此,在破解教师职业规划常见问题时,意义建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角。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教师发展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播和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