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深度融合实践路径
2023-07-29胡德刚杨晓梅
胡德刚 杨晓梅
摘 要: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和科技赋能英语教学的应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深度融合教学可以从“基于信息技术,围绕主题,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依托信息化学习环境,变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探究主题意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外延内联,表达主题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以使学生在具有主体性、情境性和内在驱动性的活动中多维交流、互动体验和自我反思,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意义;信息技术;听说教学;初中英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探索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1]。可见,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和科技赋能英语教学的应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听是理解性技能,说是表达性技能[2],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听说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常常采用传统的“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反复听说—师生校对答案”的方式,导致出现听力文本主题引领缺位的现象。探究语篇主题意义,有助于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有鉴于此,教师应在听力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听说活动,以使学生在具有主体性、情境性和内在驱动性的活动中多维交流、互动体验和自我反思,探究主题意义。下面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Pets中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听说课为例进行具体阐述。Integrated Skills板块围绕“如何照顾宠物”这一主题展开,主题意义为“探寻科学照顾宠物的方法和体会宠物陪伴的乐趣”,由Part A1、Part A2、Part A3和Part B四个部分组成。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与宠物相关的词汇,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和借助互联网学习等学习策略。
一、基于信息技术,围绕主题,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信息化学习环境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的、多形态的学习资源(如音视频、VR/AR软件、电子词典和英语听说专题网站等)存储、聚合在数字化网络空间,再利用资源共享功能或智能化推送功能实现学习信息获取途径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以自主性、探究性和协作性为学习特质的集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于一体的学习环境新样态[3]。它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听说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的现状,实现学习信息获取途径多元化,而且也可以促使学生自动捕获、梳理和存储英语听说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实现学习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围绕主题,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资源共享、协作探究、多重交互、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交流平台。
【学习活动1】
在课前,笔者先指导学生通过“E宠”等APP、“宠物帮”等公众号获取与自己喜爱的宠物相关的学习资源,然后让选取相同或相近宠物的学生组成宠物学习小组,利用腾讯会议或QQ群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讨论,进而借助剪映等视频录制和剪辑工具制作个性化的宠物名片(视频),并用英语配音介绍宠物的颜色和特性等。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先在智慧平台云空间分享各小组的宠物名片(视频),供学生观看和交流,然后播放其中一个宠物学习小组制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Do you like the pet?”“What color is it?”,以引出课时主题。
设计意图:与宠物相关的学习资源收集、视频制作与上传、视频内容观看和交流等活动不仅具有生活性、层次性,而且与主题密切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表达欲,使学生的主题意义获取活动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信息化技术效果:个人生活经验、网络空间提供的主题资源和学生制作的视频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联结,可以释放大量个性化、开放、探究式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与信息技术通过交互活动建构起动态主题教学环境。
二、依托信息化学习环境,变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探究主题意义
依托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选择和运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形成“学为中心”[4]的课堂生态。换言之,教师应依托信息化学习环境,变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题意义。需要指出的是,依托信息化学习环境变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教育思想、课程标准理念和思维技能等为内核,预设英语听说学习方案,引领学生依托听说文本和音视频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探究主题意义(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资源建设者);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学习互动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工具(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虚拟学习社区以及在线论坛等),获得英语学习资源智能化推介和选择、学习评价数据等,进而自主适切学习目标、自主优化学习行为、自主管理学习过程和自主分析评价数据[5],探究主题意义。
【学习活动2(学习文本,初探主题意义)】
首先,笔者借助智慧平台播放Part A1的音频(关于宠物的演讲),让学生完成该部分的“True or False”练习,并在线提交答案。接着,笔者让学生基于在Part A1音频中所获取的基本信息填写Part A2的内容(用红色笔)。然后,笔者让学生自主再次听推送至学生平板电脑的Part A1音频(可调整播放速度、多次播放、自行跟讀模仿),修改完善Part A2的内容(用黑色笔)并拍照上传至平台作业区,在论坛区讨论。最后,笔者随机选取一名学生的答案进行屏幕共享,其他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评阅。
设计意图:上述活动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取、梳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辨别、检索和自主筛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归纳能力。同时,上述活动通过让学生两次填写听力内容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用“试错”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以使学生初步探究主题意义。此外,自主再听、自行跟读模仿、论坛区讨论等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学习需求,也可以促使教师将重心转到学生身上,体现课堂结构的变革。
信息化技术效果:在线提交答案、拍照上传答案、论坛区讨论和平台评阅等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及时、精准地反映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评价更适切,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的过程、思维路径和变化状况,还能让学生分享批量的生成性资源。总之,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有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学习空间,体现信息化教学的即时交互性和资源共享性。
【学习活动3(梳理文本,提炼主题意义)】
首先,笔者通过智慧平台推送如表1所示的听力内容梳理表,让学生根据Part A1的音频,通过自主上网查阅生词来完成表1。接着,笔者让学生根据表1绘制关于金鱼的思维导图。然后,笔者随机投屏部分思维导图(一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为保持原貌,学生作品中的个别表达或书写问题未作修正),并让绘制者进行现场解说。最后,笔者让学生完成Part A3的填空练习。
设计意图:支架式待填空的信息表和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听力文本的信息,明晰听力文本的结构特征和说话者的观点,建构关于听力文本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提炼主题意义。同时,这一活动也可以为Part B的口语输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信息化技术效果:自主上网查阅生词是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主性学习和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体现。信息平台的展示、投屏和分屏等功能,将稍纵即逝的听觉信息转换为可长时间停留的视觉信息,即借助信息技术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外显化,可以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过程可视化。
【学习活动4(应用文本,内化主题意义)】
笔者创设如下学习活动:根据Part A3的内容,各宠物学习小组依次讨论其他小组课前上传至平台云空间的宠物名片(视频),并借助企业微信的“文档”新建电子表格,填写笔者设定的评价等级和修改建议(包含但不限于英语配音的内容、表达的逻辑性、画面的清晰度等)。在这一过程中,新建电子表格实时共享,接受多人同时编辑。
设计意图:上述活动坚持学用结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而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内化为行为。基于教材文本体验的多维评价和修改建议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中审视自己小组的宠物名片(视频),为修正自己小组的寵物名片(视频)作准备。
信息化技术效果:实时共享企业微信的“文档”,不仅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视听结果和建议进行实时呈现,还可以使学生实时看到其他学生的视听结果和建议,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形式。
【学习活动5(迁移文本,拓展主题意义)】
首先,笔者让学生通过听Part B的对话来完成表2。接着,笔者让学生以Part B的对话为范例,向其他宠物学习小组介绍自己小组的宠物,并用手机录制对话视频,上传至平台云空间进行分享。然后,笔者让学生对视频进行评价(动作,表情,语音的正确性、流利度等),并在智慧平台上进行在线投票,选出最佳宠物学习小组。
设计意图:指向主题意义的口语输出活动,不仅有助于实现听说一体化,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信息获取能力。在“如何照顾宠物”这一主题的引领下,学生根据表格2提供的语言和思维支架,展开合理想象,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创编对话,思考当今社会的宠物饲养潮流,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拓展主题意义。
信息化技术效果:视频录制、平台云空间分享和在线投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协作渠道、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真实,而且可以使学生成为听说教学的主动学习者、研究者、评价者。
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外延内联,表达主题意义
自主研究性学习、互动化交流和个性化表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深度融合的主要外延内联方式[6]。在听后活动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推送指向主题意义的开放性拓展学习任务,以使学生在主动检索、筛选和获取相关学习资源中,活学活用,表达主题意义。
【学习活动6(作业设计,表达主题意义)】
笔者设置如下两个听后任务:
任务一:学校拟建设“数字宠物馆”,请各宠物学习小组根据课堂所学和其他学生的建议,修正宠物名片(视频),并上交学校作为“数字宠物馆”的备选材料;
任务二:请各宠物学习小组观看平台推送的电影“Charlottes Web”片段(小女孩菲恩救助并照顾宠物小猪),录制一个关于如何照顾宠物、成为有责任心的宠物主人的小视频,并通过美篇小程序分享给其他学生。
设计意图:上述活动引导学生延伸文本内容,运用所学解决真实问题——修正宠物名片(视频)以及观看影视片段后再录制相应的视频,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能够促使学生诠释并传播“探寻科学照顾宠物的方法和体会宠物陪伴的乐趣”这一主题意义,体现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信息化效果: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修正宠物名片(视频)、观看影视片段和制作美篇等,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迁移,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互动,达成信息技术赋能英语听说教学的目的。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信息获取、自主探究、资源共享和多重交互等成为学习常态,学生在具有主体性、情境性和内在驱动性的活动中多维交流、互动体验和自我反思等,探究主题意义,其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价值得以发挥,其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25.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实现方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2):18-20.
[4]张广君.“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6(6):12-14.
[5]张运桥.英语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2):1-6.
[6]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