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科间链接点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2023-07-29郅明刚
郅明刚
摘 要: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有效破解目前学科融合教学存在的学科间知识相互交叉、简单重复、缺乏整合和缺少关联的困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能。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在深入分析单元内容,确定单元主题意义的基础上,寻找学科间链接点,并结合学情,制订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再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新的相对系统的认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教师应本着‘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的原则,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1]。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也称为“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它基于英语学科的立场,以英语课程内容为依托,以主题为核心和纽带,统领、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思维方式,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围绕主题有机融合,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新的相对系统的认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它可以有效破解目前学科融合教学存在的学科间知识相互交叉、简单重复、缺乏整合和缺少关联的困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能。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为例,具体阐述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深入分析单元内容,确定单元主题意义
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由七个不同类型的语篇构成,涉及听、说、读、写、看等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作决定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对如何作出合理决定进行思考和讨论(各语篇的类型、内容和主题意义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从了解参加聚会的“小”选择,到思考组织聚会的“小”选择、为他人的担忧提出建议,再到分析未来职业的“大”选择、探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通过分析单元语篇内容及其与已学教材内容的关联可以发现,教材单元先引导学生了解面临的选择,再分析选择的利弊并进行评估,最后作出选择与采取行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提炼出单元主题意义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烦恼,合理规划生涯,努力为国家与社会作贡献”(单元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其中的“水木行动”是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学校建言献策,进而为社会服务贡献力量的一种志愿活动)。
二、根据单元主题,寻找学科间链接点
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的主题是作决定,不仅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下的“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方式”子主题,而且也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的“志愿服务与公共服务”子主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提示中提到“要通过生涯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为国家与社会作贡献”[3],在学业质量描述中提到“能夠尝试化解青春期烦恼,采取正确方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自我管理……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实际制订个人生涯发展规划”[4]。因而,开展“英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的主题意义,学会正确面对烦恼,形成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合理规划生涯,养成乐于助人、贡献社会的优秀品质。此外,教师引入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DARE决策模型等用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合理规划生涯。
三、结合学情,链接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制订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
从话题上来看,学生一直都有接触关于生活目标和未来生活的话题,他们知道要作决定,但不知道如何作出合理的决定,且在作决定和作选择时经常存在困难和苦恼。因此,本单元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理性作决定的意识。从语言上来看,学生已经学过be going to do和will do表将来的表达方式,本单元着重帮助学生学会“if条件状语从句”的语法点。
结合学情,链接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在完成单元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①谈论面临的选择,并阐述不同选择带来的结果;
②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方法客观分析选择的利弊;
③在真实情境中,作出合理的选择并阐述原因,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课时教学目标及其评价任务设计如下:
【第1课时(听说课)】①通过听对话,梳理关于聚会准备工作的信息(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①);②使用If ... will ...句式谈论参加聚会的不同选择及其结果(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①);③使用思维导图多角度分析参加派对面临的不同选择(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①)。
评价任务: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多角度回顾参加派对面临的选择。
【第2课时(语法课)】①通过阅读,获取Tina所面临的选择和不同选择对应的结果,并在语境中归纳、运用If条件状语从句(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①);②为Tina提供建议(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①);③使用If条件状语从句预测案例主人公不同选择的利弊(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②)。
评价任务:用思维导图分析、梳理案例中“小”选择的利弊。
【第3课时(听说课)】①通过听对话,获取、梳理Michael面对的职业选择和不同选择对应的结果,并在语境中归纳、运用If条件状语从句(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①);②从个人角度谈论Michael的选择并阐述这种选择对于个人、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②);③运用所学的英语学科和跨学科知识,在小组内分析、比较所倾向的职业选择,在此基础上向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②)。
评价任务: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职业选择。
【第4课时(读说课)】①通过提取、分类支撑细节,总结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①);②使用本单元所学的条件状语从句If somebody should / can / may ...来提出建议(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②);③在多种情境下,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③);④培养主动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③)。
评价任务:使用If ..., ... should ...和PRESS模型提出解决方案,帮助班级同学和家人解决问题。
【第5课时(单元项目)】针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开展“水木行动”(指向单元教学目标③)。
评价任务:确立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开展调研,设计和落实方案,展示成果。
四、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习活动
《义教课标》指出,教师要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设计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习活动[5],实现以教促学,以教促评。例如,在第3课时(听说课)中,教师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①学生思考自己理想的职业并阐述原因;②学生根据给出的图片,预测人物关系和主要内容,并通过听对话来验证预测;③学生通过听第一遍对话记录Michael面对的两种职业选择,听第二遍对话记录每种选择对应的结果;④学生使用If条件状语从句,阐述Michael的选择及其对应的结果;⑤学生根据选择结果概括本节课的两个关键词“opportunities”“threats”,进而分析Michael的另一种选择及其对应的结果。
过程性评价:①通过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关于职业选择和作决定的知识储备;②根据学生的预测,评价学生利用情境线索推断内容的能力;③通过观察学生给出的关键词,判断学生获取并记录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设计意图:①引入主题,引发思考,激活学生关于职业选择和作决定的词汇;②培养学生利用情境线索进行推断预测的能力;③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内容,培养学生准确获取、梳理和记录关键信息的能力。
【应用实践类活动】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个人、他人和社会层面分析Michael面临的两种选择及其对应的结果;②学生假设自己是Michael,对于上大学还是加入俱乐部作出选择并阐述这种选择对个人、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答案,了解学生能否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话题表达观点,梳理、学习和内化关键句型和重点语言,为进一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做好铺垫。
【迁移创新类活动】①学生先总结如何帮助Michael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出SWOT分析法和解决过程(DARE决策模型);②学生基于成为钟南山一样的科学家或任正非一样的商人这一情境,以小组为单位(七人一组)作出选择、阐述原因,并对其他小组的成果展示进行评价;③学习小结。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中能否使用所学语言表达方式清晰地表达要点。
设计意图:①引导学生超越语篇、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语言做事情;②引导学生在具有社会意义的话题中整合运用相关语言表达,完成任务,达成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终结性评价】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己的理想职业,并draw a poster about your ideal job from the aspects of opportunities, threa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需要指出的是,第5课时是对单元学习结果的评价课,每个小组就前期选定的关键问题的背景、意义,活动的开展情况等进行课堂展示与评价。这一课时主要采用单元项目评分表(如表2所示)、小组活动自评表(如表3所示)和互评表(如表4所示),开展学生自评(帮助学生对所学进行梳理,进而主动反思和评价自我表现,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生生互评(同伴监督性学习;教师获取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和教师点评(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总结经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6]。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相同主题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立足英语学科,在扎实开展英语学科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读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以主题为中心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开展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二是践行英语实践活动观,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进而形成终身受用的智慧和素养。
参考文献:
[1][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7,2-3,1.
[2]王蔷,刘诗雨.指向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定位、内涵、理念、目标、要求及价值[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3-10.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22: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