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创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2023-07-29朱虎明
朱虎明
摘 要:为解决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文本信息碎片化、活动思维浅层化、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主问题”来开展阅读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主问题”、基于语篇主题意义创设“主问题”、基于阅读目标逆向创设“主问题”,整合提炼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使用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问题”创设;高中英语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不仅包括看懂句子、获取信息等低层次的理解,还包括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评价等深层次的理解,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1]。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文本信息碎片化、活动思维浅层化、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2],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阅读文本的整体性理解,或是聚焦浅层化的话题语料背诵和零碎的语言知识点讲解,使得课堂上出现成串的“连问”、易答的“碎问”以及随意的“追问”等未能深入语篇的提问,导致学生的思维很容易陷入一种茫然的境地[3],学生的阅读课获得感低。
提问一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4]。“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5],其目的在于“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6],有助于整合提炼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使用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7]。下面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为例,具体阐述“主问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主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将学习能力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指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8]。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并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9]。该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读前基于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进行自主提问,在读中自主阅读、自主解疑(自主探究)这一路径来展开。学生在读前的自主提问在读中能够被优化、凝练,进而增强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因而,教师可以将优化、凝练后的自主提问设置为“主问题”。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必修三Unit 2 Natural Disasters中的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Pupils lives spared during Falmont earthquake”“Girl saves 100 from tsunami”为例进行具体阐述。“Pupils lives spared during Falmont earthquake”“Girl saves 100 from tsunami”是两则新闻报道,讲述了灾害发生时人们正确应对,幸免于难的故事。第一则新闻报道讲述的是地震发生时师生沉着冷静应对并成功自救的故事,突显平时地震安全演练的重要性;第二则新闻报道讲述的是小女孩利用所学的有关海啸的知识成功拯救沙滩游客的故事。两则新闻报道内容通俗易懂,描述生动形象,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相似,传递“虽然自然灾害不能避免,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可以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这一主题意义。
首先,教师播放关于灾害发生前的迹象及后果的介绍视频,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做好背景知识铺垫,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1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聚焦第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并基于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开展自主提问。学生生成的自主提问有“How are pupils saved?”“What are the signs of the earthquake?”“What is the consequence?”(主问题雏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第一则新闻报道来自主解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盲点“personalities of Alice Brown”“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result”,并引导学生凝练出立体解读该新闻报道的问题“What are the signs before the disaster?”“What are peoples reactions?”“What is the consequence?”(主问题完善),进而让学生再次深入语篇,探究主题意义。鉴于第一则新闻报道和第二则新闻报道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相似,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第一则新闻报道的探究成果,即凝练的主问题为框架,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第二则新闻报道的主题意义,进而通过阅读圈活动,分享和评价探究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二、基于语篇主题意义创设“主问题”
《高中课标》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11]。主题意义是一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教师可以基于主题意义,设置涵盖语篇重点内容,并能引申出主题意义的“主问题”,帮助学生从理解语篇整体入手,梳理主要信息,实现深度学习。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必修三Unit 4 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中的Reading板块閱读语篇“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讲述的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成功的原因(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医药学提供的智慧)。该语篇的主题意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善加利用中医药学这一巨大的宝库可以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对中华文化充满自豪感;二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所体现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质,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语篇围绕achievement展开,先介绍achievement,再讲述取得achievement的原因,最后谈论achievement的意义,因此语篇的主问题可设置为“What contributes to the achievement?”。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此问题为导向,通过创设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由整体阅读,到意義探究,再到深度学习的进阶。其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三、基于阅读目标逆向创设“主问题”
逆向设计是“以始为终”的教学设计,它依据学生可能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反向推设,来确定教学中需要设置什么样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12]。因而,预期的“学习结果”可以外化为教学的“主问题”,阅读过程中的“子问题”可以外化为达成结果的“评估证据”,进而借助活动支架驱动学生发现“证据”。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Food Matters中的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Comfort food”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是一篇说明文,话题是治愈系食物,主要介绍了治愈系食物的定义、特点、功效,以及治愈系食物背后的情感属性(家庭的情感属性)和文化属性(以民族认同感为核心的文化属性)。阅读语篇由五个段落组成:第一段描写个人的治愈系食物,第二、三、四段阐述治愈系食物的特征,第五段谈论治愈系食物的功效(Comfort food is food for the soul.)。
语篇结构清晰,学生容易获取段落大意。但学生在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构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来表达每一段的大意上存在困难。因此,语篇的主要阅读目标可设计如下:
在完成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①梳理出有关comfort food特征的支撑性信息;
②厘清、阐释段落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概括、归纳作者的写作手法;
③在搭建支架的基础上升华主题意义,明白comfort food所承载的情感属性和文化属性。
基于上述阅读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子问题“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comfort food? (Give the supporting information.)”“What is the logic of the supporting information?”“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comfort food?”,进而推导出“主问题”为“What are the macrostru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passage?”。其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主问题”是教师在深入研读语篇、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设的,有助于减少阅读教学中冗余“碎”问题的出现,使阅读课聚焦语篇内容的梳理、主题意义的探究、写作手法的总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课堂获得感。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创设“主问题”时,还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注重学生主体实践。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评判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维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提出新问题,而且要帮助学生优化、凝练所提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还要给学生留足阅读时间,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并在这一过程中自我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逐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二是注重兼顾细节的文本解读。为避免忽视重要信息,教师要创设既基于“中心”又聚焦细节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主问题”,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节信息的同时,廓清“中心”与“细节”的逻辑关系。如此,学生才能既“见树见林”,又明晰“何以树成林”,掌握主题结构化知识,达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13]。
三是注重语篇知识的积累。《高中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14]。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主问题”时,注重语篇知识的输入,做到“以问促学”。
参考文献:
[1]周大明.课标·课题·课例:思维英语教学探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131.
[2]张献臣.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痛点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6):1-7.
[3]冯启佳.余映潮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19.
[4]金传宝.美国关于教师提问技巧的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1997(2):54-57.
[5]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J].中学语文教学,2007(9):46-48.
[6][7]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J].中学语文,2011(7):3-5.
[8][1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68,14,28-29.
[9][10]李恺.从同课异构角度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放手意识[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2):43-48.
[12]袁圆.专题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22(4):24-27.
[13]杜锐.试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