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重复使用手术衣透湿性及防护性能研究
2023-07-29张文忠徐真真刘翠红
张文忠,季 红,于 洁,张 婷,李 静,徐真真,刘翠红
(1.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013;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手术衣是医护人员手术过程中的主要防护用品,可以维持术中无菌面的完整性、阻隔致病菌感染,降低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传播风险,从而保障医务人员、患者的健康[1]。医疗防护材料的使用经历了棉质材料阶段、一次性无纺布材料阶段和可重复使用高防护医用复合材料阶段[2]。最开始的棉质手术衣因棉手术衣表面脱落的毛絮、微粒等容易携带病原体,且造成洁净手术室高效过滤器失去过滤除菌功能,并不具备必要的机械性能及防喷溅功能而逐渐淘汰。医用一次性防护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不断摩擦可使其表面脱落形成落絮,从而感染患者的伤口[3]。此外,一次性手术衣不具备湿热适应性,穿着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舒适度较低。可重复使用高防护新型手术衣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以及可重复使用等特点[4-5],可满足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用防护服使用量激增的需求,降低国家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成本[2],逐渐成为了临床新的选择。本研究旨在检验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手术衣的透湿性及防护性能,确定该手术衣在临床使用中的舒适度及防护性能效果,为临床新型可重复使用手术衣的应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手术衣的关键部位,浅绿条纹面料,内外两层为聚酯长丝纤维、导电丝纤维材料,中间层为聚氨酯膜、PTFE膜,将3层材料经特殊工艺复合制造而成,每次使用后均清洗、消毒并干燥处理。
1.2 方法 分别选取清洗40、100次后的手术衣关键部位样本,依据标准GB/T 4744-2013和GB/T 12704.2-2009的试验方法进行静水压试验和织物透湿性能检测,测试条件为温度(38±2)℃,湿度50%±2%。
1.2.1 静水压试验 参照《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静水压法》[6]的规定,以织物承受的静水压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在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试样的一面承受持续上升的水压,直到另一面出现3处渗水点为止,记录第3处渗水点出现时的压力值,并以此来评价试样的防水性能。本次试验水压上升的速度为水压上升速度60 cm H2O/min。按照我国现行的医药行业标准[7-8],高级型手术衣关键部位静水压≥100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为本研究样品的合格标准。
1.2.2 织物透湿性试验 参照《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蒸发法》[9]的试验方法,将盛有干燥剂或一定温度蒸馏水并封以织物试样的透湿杯置于规定温度和湿度的密封环境中,根据一定时间内透湿杯质量的变化计算试样透湿率。本研究采用倒杯蒸发法测量手术衣关键部位的透湿性能。按照我国《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10]及相关标准[3]规定的防护服材料的透湿量应不低于2500 g/(m2·d)为本研究样品的合格标准。
2 结果
清洗40次后的手术衣关键部位样本的静水压试验结果为572.4 cm H2O,织物透湿率为2870 g/(m2·d),符合标准要求。清洗100次后的手术衣关键部位样本的静水压试验结果为302.7 cm H2O,织物透湿率为3460 g/(m2·d),符合标准要求。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新型可重复使用手术衣静水压试验和织物透湿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领域对血液传播感染的深入了解和重视,医生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的防护措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手术衣所采用面料的有效阻隔性成为研究重点[11]。研究表明[12],在手术过程中存在接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均可通过与血液、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传播,手术衣的出现在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研发具有更优异防护性能和透气性良好的新型高性能手术衣也逐渐被重视[12]。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可重复使用手术衣在经过40、100次清洗后,静水压试验结果与织物透湿性能试验结果均符合标准,其防护性能与舒适度均合格、有效。与Karim等[5]研究结果一致,即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通常可以承受75~100次洗涤,也可保持其性能。新型可重复使用手术衣的材料具备“三防一透一阻”功能,即防水、防渗透、防污染、透湿气、阻菌功能。其中“三防”可以杜绝患者血液、体液浸透感染医护人员而造成互相传播的风险;“一透”有利于医护人员汗液、蒸汽排出,提高舒适度;“一阻”起到阻菌的效果,基本能阻断医院常见的致病菌群污染。由此可见,新型可重复手术衣的性能可以更好地贴合临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8世纪末手术衣被正式用作手术操作中的防护工具,全棉材料成为手术衣的主要使用面料。我国对手术衣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经历了长时间的棉布手术衣、一次性手术衣时期[13]。吴可萍等[14]调查显示,全国31个省市区的3083家医院中,手术衣选用棉织物的医院占80%以上,而相关研究[15]已充分证明,棉织物具有较差的抗渗水性,手术过程中如遇到血液或液体喷溅的情况时,病原菌会通过液体渗透到手术衣和手术单,造成患者与医护人员交叉传播感染。此外,棉质手术衣中的落絮增加了洁净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且容易携带各种病原体,最终造成洁净手术室高效过滤器失去过滤除菌功能。一次性手术衣阻菌等性能虽然优于传统棉织物手术衣,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防护功能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且不具备湿气透过功能,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会产生大量医疗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16]。可重复使用手术衣的出现既兼顾了良好的防护性能和透湿性,又可以重复使用,减少了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因此更适合临床的需求。
目前,各国医疗卫生系统在提供医用防护用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方面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国家卫健委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中指出,鼓励使用可复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来替代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以实现源头减量,并支持安全、有效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在临床规范复用。应用高性能且可重复使用的医用防护用品不仅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是医疗卫生系统节约成本、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最终可以促使医院向智能型、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健体系迈进。可重复使用手术衣的出现即可以满足应急条件下的紧急需求,也可降低国家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成本。对于我国来说,普通棉布仍然是我国手术铺单和手术衣的主要材质[17],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医用防护设备长久以来的使用习惯和对感染控制的认知度不足,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设备的规章制度,完善可复用医疗器械的标准体系,促进医用防护设备的研发与更新。
综上所述,新型可重复使用手术衣的防护性能与透湿性能均达到标准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对可重复手术衣的临床研究仍相对不足,缺乏有效客观的评价指标及研究数据。未来应加大对可重复手术衣的研发与投入,促进纺织技术的革新,使可重复手术衣更好的贴合临床实际需求,进一步保证患者、医护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