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与挑战
2023-07-28梅木兵陈博
梅木兵 陈博
摘 要: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给食品安全带来诸多挑战,食品中的污染物質、食品伪造、食品质量控制等问题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确保食品安全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生物传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食品溯源和质量控制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限制。本文旨在探讨新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与挑战,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新技术;食品供应链
Application and Challenges of New Technologies in Food Safety Assurance
MEI Mubing1, CHEN Bo2
(1.Zhejiang Guixiangcun Food Chain Co., Ltd., Wenzhou 325000, China; 2.Wenzhou Wanqu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plexity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poses many challenges to food safety, with issues such as contaminants in food, food counterfeiting, and food quality control posing potential risks to consumer health. Therefore, ensuring food safety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biosensing, drone technology,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demonstrated great potential for food safety monitoring, food tracea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provid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food safety assurance, b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new technologies also faces various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new technologies in food safety assurance,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Keywords: food safety; new technologies; food supply chain
食品安全对于保护公众健康、维持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其定义是确保食品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并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或变质。然而,食品安全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威胁。其中,食品供应链全球化和供应链的延伸使得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此外,食品污染的多样性也是一个挑战,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1]。食品伪造和欺诈行为也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不良商家可能通过虚假标签、伪劣产品或欺骗手段来误导消费者。
为确保食品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和政策[2],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进行监督;加强了食品溯源和追溯体系的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和标识系统,追溯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等环节;加强了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形成共同的食品安全文化和价
值观[3]。
如今,新技术的应用为食品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生物传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在食品安全保障中崭露头角。通过对新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1 新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1.1 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可以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生物传感技术基于生物体或生物分子与目标物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通过生物传感技术,可以检测食材中的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此外,生物传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食品的质量监管和快速检测。例如,检测面包中的水分含量、油脂含量或糖分含量。
1.2 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用于监测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中的安全问题。农田巡查时,无人机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通过无人机的航拍和图像分析技术,种植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识别农田中的病虫害问题,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无人机可以用于检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通过远距离多方位实时监测食品加工车间、仓库等环节的卫生情况,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和食品安全隐患。通过无人机的监测,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1.3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实现食品信息的可追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保障领域。①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等环节的数据信息。通过将每个环节的数据记录在区块链上,确保食品的来源可追溯,消费者可以查看食品的生产过程和原材料的信息,增加对食品的信任度。②区块链技术可以防止食品伪造和欺诈行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可以防止数据被篡改或删除,确保食品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食品上的区块链信息,验证食品的真实性,减少食品欺诈行为的发生。③区块链技术可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合规性管理。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实时监测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的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1.4 人工智能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提供精确的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从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的效果。应用于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通过对食品成分、营养价值和微生物污染等数据的分析,快速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预测潜在的风险。例如,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判断食品的外观质量,或者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食品的成分列表,提醒消费者潜在的过敏风险。
2 新技术应用的挑战和限制
生物传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的效果和水平。然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动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食品安全保障需求。
2.1 数据隐私和安全性问题
数据隐私和安全性问题是新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保障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随着大量数据被收集和存储,涉及食品生产、供应链和消费者信息等敏感数据,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2]。例如,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虽然数据被加密和分布式存储,但仍然存在数据泄露、篡改或未经授权访问的风险[4]。此外,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也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消费者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2.2 技术成本和可行性考量
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可能涉及较高的技术成本和可行性考量。例如,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需要投资购买无人机设备、培训操作人员,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区块链技术的实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构建和维护区块链平台。
2.3 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的需求
新技术的成功实施需要相关的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需要培养和招聘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包括数据分析师、食品科学家、区块链专家等。此外,新技术的应用可能需要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和转型,以掌握新技术的使用和操作规范。这需要额外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并可能使员工面临极大的挑战。
2.4 法规和监管的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监管机构需要跟进并制定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新技术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例如,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涉及数据隐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此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标准和流程也要针对新技术的应用进行更新和调整,以确保食品安全保障的有效性。
3 克服挑战的策略和建议
3.1 加强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
为克服新技术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加强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至关重要。各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应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行动,共同解决食品安全保障中的问题。监管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应建立定期沟通的机制,共享最新的技术进展、数据和经验,加强协作和协调,提高新技术应用的效率和效果。
3.2 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技术储备
针对新技术应用的挑战,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技术储备是关键的策略之一。应注重培养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和专业学位,吸引更多人才进入食品安全保障领域。
3.3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监管框架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监管框架是应对新技术应用的必要策略,监管部门应与科技行业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制定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法规和标准。法规和监管框架应涵盖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技术标准和规范、食品溯源和透明度等方面[5]。同时,监管部门应与新技术领域的专家和从业者合作,定期评估和更新法规,以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需求。
3.4 促进行业合作和标准制定
促进行业合作和标准制定可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发展,企业和协会可以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以指导新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同时,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如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可以共享最佳实践、经验和技术,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克服新技术应用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建议。加强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技术储备、制定完善的法规和监管框架以及促进行业合作和标准制定等,将有助于推动新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4 结语
新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传感技术等新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具备许多优势,包括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食品溯源和透明度的改进、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者信任。然而,新技术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数据隐私和安全性问题、技术成本和可行性考量、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的需求以及法规和监管的挑战等都需要加以解决。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食品安全领域将迎来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要关注新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新挑战和问题,如数据隐私保护、伦理和社会影响等。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应继续探索和优化新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刘文,王菁,许建军.我国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5):36-39.
[2]邓勇,张希月.葡萄牙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考察与经验借鉴[J/OL].食品科学:1-12[2023-05-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230217.1023.010.html.
[3]张蓓,马如秋.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J].东岳论丛,2023,44(2):128-136.
[4]王勇.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食品,2022(18):65-67.
[5]李明扬,孙娟娟,仵雁北,等.创新技术支持下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行政监管关系研究综述[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3(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