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对RRI患儿病情控制的影响①
2023-07-28位利纳司安伟
位利纳,司安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儿科一病区,河南 新郑 451191)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由于儿童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且免疫能力低下,成为RRI的高发群体,儿科门诊中,呼吸道感染患儿占比可达60%,RRI占所有呼吸道感染的10%[1]。RRI指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在1年内反复发作,发作频率较高,且两次感染时间间隔超过1周,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鼻塞、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若延误治疗,可进展为心肌炎等疾病,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2]。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是治疗RRI的主要目标,既往研究表明,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增强疗效,患儿恢复更快[3]。然而儿童群体具有特殊性,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行为,因此,患儿的照顾者的照护能力成为影响RRI患儿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在内行患者计划(EPP)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表明,在疾病的护理中实施EPP能显著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鉴于此,本研究对RRI患儿及家属实施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观察其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01~2022-05至本院接受治疗的RRI患儿共60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路径》[5]中RRI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14岁;③无家庭遗传病或严重慢性疾病;④临床资料无缺失;⑤患儿照护者无认知、智力及表达障碍;⑥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原发性肺功能不全;②合并哮喘;③免疫系统疾病;④药物过敏;⑤心血管系统疾病;⑥严重营养不良;⑦非感染因素引发的呼吸道病变;⑧先天性心脏病;⑨患儿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发放疾病预防手册,并进行电话随访,每月随访1次,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出院后病情恢复情况。
1.2.2 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实施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具体实施如下:(1)招募内行照顾者。查询近2年内于本院治疗的RRI患儿的延续护理资料,选择疾病控制良好的照顾者,再从中挑选出具有家庭照护技能和知识,且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有亲和力的患儿照护者。电话联系照顾者并向其说明本研究计划、目的、内容及其需要担任的职责,将自愿参与本研究且有充足干预时间的照顾者纳入本研究,确定5位内行照顾者。(2)对内行照顾者进行专业化培训。由医院临床护理经验丰富、年资高的护理人员担任培训师,对内行照顾者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包括家属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等,所有内行照顾者均经过照护技能及照护知识的考核,根据每名内行照顾者的擅长领域分配主要教育职责。(3)内行照顾者介入式干预实施。以多种方式对患儿家属实施教育指导,包括家访一对一交流、专题讲座、网络视频演讲等。①家访一对一交流:护理人员与内行照顾者一同进行家庭访视,护士引导家属讲述当前对患儿照护中存在的问题,内行照顾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掌握的专业照护知识给予家属建议及指导,向家属言明自身实践的效果。②专题讲座:护士组织患儿家属来院参与RRI专题讲座,每周开展1次,讲座主题可包括RRI的常规治疗方法、急性发作的处理、患儿居住环境的管理、患儿适宜性活动指导、日常生活指导、患儿心理安抚方法等。③网络视频演讲:内行照护者在网络平台分享经验,护士与内行照顾者共同演示家庭照护的技巧,并制成视频上传网络,供家属反复学习。护士、内行照顾者建立微信交流群,并邀请家属加入,实现在线交流与问答。(4)质量控制。在内行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旁给予专业指导,保证延续性健康教育的质量。在进行一对一家访时,护理人员参与内行照顾者与家属的交流活动,对出现的教育偏差予以纠正,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在内行照顾者开展RRI专题讲座时,护理人员协助其制作相关课件,对讲座内容严格把关,并培训宣教技巧;内行照顾者制作网络视频演讲时,演讲内容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编写,家属可通过网络平台与内行照顾者交流。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恢复情况:记录护理期间患儿扁桃体充血、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
1.3.2 疾病控制情况:患儿出院后1年内未再次发作呼吸道感染,或者发作次数低于3次且均可自愈,为显效;患儿出院1年内再次发作呼吸道感染次数为3~5次,且发作时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出院1年内发作次数在5次以上,且发作时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为无效。控制有效率=1-无效率。
1.3.3 家属疾病认知度:应用本院自拟疾病认知问卷,包括常规治疗、周围环境、适应性运动、生活规律、急性发作处理等5个维度,每个模块20分,总得分100分。
1.3.4 患儿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无需护理人员督促干预,为完全依从;护理人员督促1~3次,为基本依从;护理人员督促次数>3次,为不依从。依从率=1-不依从率。
1.3.5 家属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总分100分,≥90分、75~89分、61~74分、<60分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满意度等级。总满意度=1-不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扁桃体充血、发热、鼻塞、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 两组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研究组控制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控制有效率为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疾病控制情况比较[n=30,n(%)]
2.3 两组家属疾病认知度比较
研究组周围环境、常规治疗、适宜性运动、急性发作处理以及生活规律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均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疾病认知度比较分)
2.4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儿总依从性为90.00%(27/30),对照组患儿总依从性66.67%(20/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n=30,n(%)]
2.5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家属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为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6。
表6 两组家属满意度对比[n=30,n(%)]
3 讨论
RRI通常是由儿童缺乏微量元素、药物滥用、免疫能力低下等因素引起的,其病程较长,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肾炎、风湿病、哮喘、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害患儿生长发育,患儿成年后发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大[6]。研究表明,小儿RRI的发生与监护人的学历密切相关,提示照顾者的照护水平对RRI的发生及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7]。常规护理中患儿依从性较差,影响疾病的治疗,患儿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患儿良好的配合度可保证各种治疗及护理措施顺利实施,有利于促进疾病良好转归[8]。
内行照顾者计划是指由已成功控制疾病的同类患儿照顾者引导的群体性干预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管理中[9]。本研究中,通过实施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发现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症状消失更快,疾病控制有效率更高,患儿依从性更好,家属疾病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表明该护理模式能加快患儿疾病康复,提高患儿依从性,且能提升家属疾病认知度,其护理内容更符合家属的护理需求。分析其原因:本研究在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由内行照顾者与护士共同参与,内行照顾者与家属有相似的经历,同家属交流过程中有更多共同话题,家属对内行照顾者分享的经验及健康知识的宣教接受度更高,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健康教育;内行照顾者已经实现了对患儿疾病的良好控制,因而在既往照护过程中,通过不断解决问题积累大量经验,因此其经验分享更贴近患儿家属实际遇到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通过面对面交流、专题讲座以及网络平台交流等不同形式进行经验分享与健康宣教,避免了健康教育的单调与枯燥,家属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此外,由护士负责健康教育的质量把控,一方面可完善健康教育中的不足,提高内行照顾者非专业化身份的说服力及权威性,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内行照顾者的角色优势,从而为患儿家属提供科学化、专业化、易接受的健康指导。家属在上述健康教育指导下,能有效掌握疾病的治疗、预防及护理的知识及技能,可为患儿提供更专业的家庭照护,有利于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最终可实现疾病的有效控制。
既往报道中,刘晓莉[10]等研究表明,内行照顾者介入护理、护士主导质量控制形式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家属家庭照护知识及技能,患儿病情控制有效率可得到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与之接近,均证实该护理模式可促进患儿疾病良好转归。张晓凤等[11]研究也证实,对RRI患儿家属实施该护理方法,不仅能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度及疾病控制效果,且家属满意度较高,表明该护理模式符合家属的需求,本研究与上述报道一致。
综上,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能改善患儿疾病控制情况,可促进患儿快速康复,能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同时帮助家属掌握疾病知识,家属满意度更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