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急诊溶栓结合依达拉奉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①
2023-07-28张怀轩周盼盼张俊华
张怀轩,周盼盼,张俊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急诊医学科,河南 洛阳 471003)
现代临床研究指出,局部脑组织因血管栓塞缺氧缺血发生坏死是引发脑梗塞的直接原因,有调查研究[1,2]指出吸烟饮酒、年龄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病均为引发脑梗塞的高危因素。脑梗塞通常发病突然,可引发意识模糊、肢体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且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可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并给患者家庭及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其中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阿替普酶,能够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3]。依达拉奉则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细胞、神经细胞等具有保护作用。近些年来有研究指出联合使用以上两种药物能够进一步减轻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及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脑梗塞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2020-02~2022-04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年龄48~79岁,平均(65.37±4.28)岁;发病至溶栓时间40min~6h,平均(2.95±0.74)h;梗塞部位:基底节区22例,丘脑13例,脑干5例。对照组40例,年龄49~78岁,平均(65.92±4.36)岁;发病至溶栓时间30min~6h,平均(2.88±0.70)h;梗塞部位:基底节区24例,丘脑12例,脑干4例。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脑梗塞[4];②初次发病患者;③发病时间不超过6h。(2)排除标准:①外伤、肿瘤等引发的栓塞;②合并凝血、免疫功能障碍者;③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④合并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精神疾病者;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生产的注射用阿替普酶(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160055)进行溶栓治疗,用法用量:根据患者体质量每千克0.9mg,最大剂量为90mg。首先为患者静脉推注给药总剂量的10%,于1min内完成输注,之后于1h内持续泵入其余90%药物。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同对照组)与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92)进行治疗,用法用量: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入30mg依达拉奉注射液混合均匀,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按照以上方法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使用总分为42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共包括意识水平、视野、肢体运动等11个维度,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与最终评分高低为正相关关系。②生活自理能力:使用总分为100分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共包括进食、如厕、穿衣、洗澡等10个维度,患者自理能力与最终评分高低为正相关关系。③炎症因子水平: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检测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④临床治疗效果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估:显效:连续治疗2周后基本消除患者意识模糊等临床症状,NIHSS评分降低80%以上,且患者可自行进食、穿衣,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有效:连续治疗2周后明显改善患者意识模糊等临床症状,NIHSS评分降低50%~80%,且患者在他人帮助下可进食、穿衣,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NF-α、hs-CRP水平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40,n(%)]
3 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脑血管急危重症,其发病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上升。该疾病发作后可损伤神经功能,患者常遗留后遗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于脑梗塞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从而挽救其生命。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亲和很强的溶栓药物,其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后可特异性结合纤维蛋白,激活纤溶酶原发挥其作用,促进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化[5,6],通过溶解血管中的血栓,使缺血脑组织重新获得足够的血流灌注,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而依达拉奉是一种强亲脂性的氧自由基清除剂类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7~9]。其进入人体后可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进行有效抑制,使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提高,从而对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毒性活化作用进行有效抑制,使神经细胞中的高迁移率族蛋白水平降低[10~13],进而对缺血症状的级联性反应进行有效控制,使神经细胞及血管损伤减轻。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提示联合用药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分析原因,主要是阿替普酶在溶栓治疗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供应的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修复受损的血管及神经细胞,可使脑组织血流供应及微循环进一步改善,从而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治疗后研究组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提示联合用药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是联合用药可进一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行动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治疗后研究组炎症因子TNF-α、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低(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联用依达拉奉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合成,将氧自由基有效清除,从而减轻缺血脑组织损伤,保护神经元,进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提示联合用药能够更加有效的治疗脑梗塞。分析原因,主要是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能够通过不同途径发挥作用,优势互补,从而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脑梗塞治疗中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疗效更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