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能研究①
2023-07-28张思进秦海涛
张思进,秦海涛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1.病理科;2.妇产科, 福建 南平 353000)
在临床上,子宫异常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因恶性肿瘤、炎症、增生等原因所致。故而,对于子宫异常出血的准确诊断,实施精准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前,分段诊刮活检病理诊断是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手段,在准确病理分型、分析病理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检测价值。有研究报道指出[2,3],不同年龄段、不同子宫内膜厚度患者恶性病变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实施,能够通过精准有效的病理分型以及相关影响要素的分析,为科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充分体现了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4,5]。因此,本文以2020-01~2022-05收治的12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20-01~2022-05收治的12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子宫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出血;②临床资料完整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者;②行子宫切除术者;③妊娠和产褥相关的出血者;④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 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47.43±4.5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具体操作如下:患者排尽尿液之后,于B超下对患者子宫大小、形态等进行探查,经探针对患者宫腔深度进行探查,再使用刮匙至宫底,并沿着宫壁进行样本刮取,用于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
1.3 观察指标
(1)分析127例患者的病理情况,统计病理类型(功能性出血、器质性出血和内膜基本正常);(2)以子宫内膜厚度(<5mm、5~10mm、>10mm)分组,探究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病理检查的关系;(3)以患者年龄分组,探究不同年龄段(育龄期、围绝经期和绝经期)与病理检查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及病因分型情况
在124例患者子宫内膜活检中,功能性出血61例,占比49.20%;器质性出血63例,占比50.80%。其中,内膜癌8例,占比6.50%;子宫内膜息肉12例,占比9.70%;内膜增生31例,占比25.00%。见表1。
表1 病理诊断情况[n(%)]
2.2 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病理检查的关系
在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病理检查的关系中,①诊断为无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5例,均为5~10mm;②诊断为子宫内膜癌8例,其中5~10mm 3例(37.50%)、>10mm 5例(62.50%),<5mm无内膜癌患者,主要在>10mm区间;③诊断为息肉及息肉样增生患者45例,其中<5mm、5~10mm、>10mm分别有22例(48.89%)、22例(48.89%)、1例(2.22%),主要在<5mm、5~10mm区间;④诊断为不典型增生患者3例,其中5~10mm 2例(66.67%)、>10mm 1例(33.33%),主要在5~10mm区间。可见,随着子宫内膜厚度的不断增加,恶性病变的患病率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见表2。
表2 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病理检查的关系
2.3 不同年龄段与病理检查的关系
在不同年龄段与病理检查的关系中,①内膜癌8例,其中围绝经期4例(50.00%)、绝经期4例(50.00%),主要发生在围绝经期期和绝经期;②不典型增生3例(其中,围绝经期3例,占100.00%)、无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5例(其中,围绝经期4例,占比80.00%)、非器质性病变61例(其中,围绝经期38例,占62.30%),可见均主要在围绝经期;③息肉及息肉样增生45例,其中育龄期20例(44.44%),围绝经期22例(48.89%),主要在育龄期和围绝经期,见表3。
3 讨论
子宫异常出血是常见妇科领域疾病,其发病机理与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或是器质性改变等因素有关。由于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复杂,如何实现早期有效诊断,成为科学治疗的重要基础[6,7]。目前,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已成为子宫异常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在病理分型等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子宫异常出血是恶性病变的重要早期症状,特别是对于子宫内膜癌,早期异常出血病因的有效诊断,可以实现早期防治,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临床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诸多疾病的诊断分析,故而,如何实现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科学有效性,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择12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效能分析中,探究子宫异常出血的病理机理,分析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等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
目前,子宫异常出血已成为妇科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通过更加精准、有效的临床诊断,实现“早诊断、早发现”的诊断目标,已成为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检查的重要目的。有研究报道指出,子宫异常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病因表现之一,通过早期准确诊断,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强调了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重要价值[9]。我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国家,子宫内膜癌已成为危害妇女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应做好相关筛查工作,为早期恶性癌变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0]。在对12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活检病理诊断中,功能性出血61例,占比49.20%;器质性出血63例,占比50.80%。其中,内膜癌8例,占比6.50%;子宫内膜息肉12例,占比9.70%;内膜增生31例,占比25.00%,实现了精准有效的病理分型。由于子宫异常出血病理原因十分复杂,易造成误诊等问题[11],故而,对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在进行必要检查之后,应做好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进一步明确病因,为临床防治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12]。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中,可以通过对子宫腺上皮与间质细胞的变化,进行病理诊断分型,并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病史,进行更加精准的病理诊断分析,提高临床诊断效能[13]。
年龄、子宫内膜厚度是子宫异常出血恶性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14]。在本文研究中,不同年龄段、不同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异常出血恶性病变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随着子宫内膜厚度的不断增加,病变日益复杂,且恶性病变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围绝经期妇女恶性病变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育龄期和绝经期妇女[15,16]。研究显示,对于子宫内膜厚度>10mm子宫异常出血的围绝经期患者,应注意做好相关的筛查诊断,准确探明相关病因,以更好地做好早期防治。对于围绝经期妇女而言,生理等因素的改变,雌激素失调、心理情绪发生改变,都是导致该年龄段女性子宫异常出血恶变概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原因,应做好相关筛查等工作,提高早期诊断效能[17,18]。
综上所述,在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的情况之下,实施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可以实现对病理的准确分析,并且病理检查结果与子宫内膜厚度、年龄等因素相关。子宫内膜厚度>10mm妇女应注意恶变的发展,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应注意子宫健康,做好筛查等工作,有效防治子宫内膜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