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专业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转型
2023-07-28和绍文
和绍文
(唐山师范学院)
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声乐课程中通常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声乐课程之间的有效切入点,最大程度的挖掘思政元素,通过这样的方式手段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发展。
一、课程思政的相关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所谓课程思政,主要是指在立德树人的教学背景下,基于专业课程的特征有针对性渗透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所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和缺陷。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现实意义
在艺术类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其掌握多元化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转变传统认知,充分意识到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及其对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作用和价值。与此同时,教学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革新优化声乐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实现二者的无缝衔接,以此切实推动学生的持续发展。另外,院校要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利用校园文化艺术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以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给予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课程思政渗透融入艺术类专业声乐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素养。具体来讲,专业课程作为艺术教学的基础及前提,不仅仅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运用科学高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够加快专业知识的传递共享,营造出浓厚的学习环境,创造闭合性的声乐训练模式,使其快速掌握相关技能技巧及方式手段。而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能够深入挖掘自身潜能优势,激发学习欲望,从而更好的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任务,为声乐专业多元化课堂构建提供可靠的支持。另外,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其也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活跃其思维,发散声乐思维,以此构建立体化、系统化的知识框架、知识网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效表达声乐内容,提高自身的声乐技巧。
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有序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具体而言,艺术类专业也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而声乐课程作为极其重要的艺术组成也必须充分发挥出立德树人的价值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加强其学科认知,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课程思政的渗透融入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影响学生,使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延伸,加强对声乐专业的系统化认知,不断优化学习过程、学习步骤,使学生深入挖掘声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设计声乐教学环境及氛围,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手段打造精品课堂,从而对学生进行专业高效的引导帮助,提高其审美素养,从而利用艺术学习感知生命、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理念,为自身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声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转型的主要研究内容要求
众所周知,声乐课程应当是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后续提升表演能力、创作能力的关键所在。调查显示,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很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这样的模式手段会导致课堂结构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也就不能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社会及企业对其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教师仍然存在重视技能培训,忽略理论教学的现实问题势必会阻碍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基于此,教师必须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深入探究声乐课程的实施策略,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机制,以此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未来持续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个性特征及未来职业方向,科学合理的采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学的协同发展、高度统一。与此同时,教师要全面贯彻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树立思行合一的理念认知,在声乐教学中将文化创新、艺术传承紧密联系,以此推动社会发展。
二、艺术类专业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知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课程思政在近年来受到了大众广泛关注和认可,但在与专业课程渗透融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效果。具体来讲,教师通常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上,认为学生要实现持续发展应当以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前提,达到考核要求就视为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基于此,部分教师根本不愿意主动渗透融入思政元素,加之学生接受能力十分有限,整体上教学效果无法显著提升。
(二)缺乏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任务
教师在课程思政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要明确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导向,探究声乐课程潜在的教学元素,并将其潜移默化的渗透融入到整个过程及教学环节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虽然部分教师引入了思政元素,并将其纳入到教学机制中,但尚未设置明确的思政教学目标任务,也没有提出可量化的标准要求,无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维理念,而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意识的缺乏根本无法贯彻落实教学目标。
(三)缺乏健全完善的教学方法应用机制
课程思政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在声乐课程中的作用价值,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通常来讲,教师会采用理论结合实训的方式手段,但思政课程则是以理论为主,二者要实现无缝衔接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虽然与时俱进,实现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但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分析发现,教学方法无法契合教学需求,甚至直接将二者分离开来。与此同时,部分教师仍然存在以自身为主体的错误认知,没有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世界教学中。
(四)教师缺乏扎实的思政教学能力
声乐教育作为艺术类专业教学的基础,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特征,因此大多数教师会着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会渗透融入思政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虽然对原有的声乐课程进行了改革创新,但大多依靠的是自身的主观认知,结合教学内容,简单的开展了思政教学工作,没有探究二者的有效切入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发展需要,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久而久之,学生根本不愿意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存在认知偏差,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或多或少会影响声乐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因此对思政教学不够重视。还有的教师教学水平偏低,缺乏系统化的认知,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无缝衔接。
(五)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考评机制
教学考核评价是教学的最终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整体教学成效。通常来讲,艺术类声乐专业教学考评大多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即在期末开展一次集中考核,由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分析,考评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及学生的演唱功底。而思想政治教学的考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及教学发展的现状开展指导分析,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但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院校仍然缺乏完善健全的课程思政考评机制,教师无法实现学生思维模式的动态跟踪,也就不能高效开展思政教学工作,从整体上来看,课程思政缺乏一定的实效性特征。
三、艺术类专业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转型发展的主要策略措施
(一)正确看待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承担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也是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及企业对艺术专业课程思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具体来讲,第一,院校及教师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合理统筹规划,结合时代特征、历史需求,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对于学生未来持续发展起到的现实作用,同时也要清楚认识学生现阶段面临的复杂环境,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任务,有针对性的增加课程思政的教学课时及比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维模式、行为理念,从而更好的培养出国家及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水平优秀人才。
针对声乐教学来讲,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递专业的理论知识及高超的实践技能水平,同时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认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实际特征,有序开展相关的事件工作。而对于教学曲目的选择,则要立足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以此强化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民族自信,切实提高自身的师生素养。另外,教师还应当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面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二)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任务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立足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根据现实需要逐步将德育教学的目标任务不断细化,在此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学元素纳入到教学机制中。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及技能水平的同时强化其情感体验,更好的实现行为目标。
针对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来讲,教师首先要深入梳理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大纲有针对性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鼓励其坚持不懈,以良好的意志力实现自身创新发展;其次,针对情感目标来讲,教师则要有针对性的利用传统民族文化,激发学生自豪感,从而使其为社会发展做出自身贡献;最后,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鼓励学生逐步养成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的道德素养,为其后续的社会性发展夯实基础。
(三)革新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价值作用,以此推动学生的持续健康成长发展。具体来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革新传统模式下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明确学生的核心主体地位,结合其发展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例如,在选择教学歌曲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查找歌曲的背景及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探究歌词背后的内涵价值,并且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与他人积极讨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鼓励学生翻译歌词,并且融入自身情感,加强切身体会,最终将歌曲演绎出来。另外,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合理设计优化歌曲模块,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例如,对于红色文化歌曲的教学,教师在此之前就要提前在网络平台中搜索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协同思政教师详细讲解背后隐藏的红色文化,以此加强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深入探讨曲目的创作背景及特征内涵,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网络平台收集相关信息资讯,并在讨论结束之后编制总结报告,深入理解认知红色文化,以此实现思政教学与日常行为的有效融合。
(四)切实可行培养并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与声乐课堂的无缝衔接,教师积极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实现综合发展。具体来讲,第一,院校要结合教学现状,积极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活动,深入探究国家相关政策制度,引导教师全面系统的掌握思政教学的具体方向及相关要求,以此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可靠的支持;第二,教师之间要高效互动交流,尤其是声乐专业课程的教师,要积极向思政教师学习,就学生存在的一些思政共性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第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之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构建完善可行的教学考评机制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考评机制,应当以过程性考核及考评模式的多元化为基础。一方面,过程性考核主要是指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认知、行为理念,加强对学生思政修养的点评分析,明确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成因;另一方面,考评模式的多元化主要是指教学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而是要不定期开展,使其贯穿整个学习生涯,覆盖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结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类专业声乐课程思政要实现转型发展,教师应当正确看待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任务,革新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培养并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可行的教学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