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分析
2023-07-28周晨颜
周晨颜
(武汉传媒学院)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场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高校就要认识到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创新教育路径,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
第一,教育平台多样。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给大学生互动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他们能够对自己关心,与自身利益有关的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交流。大学生能够随时借助微信等多种社交网络平台,对某种现象或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身的看法和意见。在网络媒介中,大学生既是信息的传输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1]。
第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它冲破了传统以课堂知识讲述为主的单一知识传授,让大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进行知识的学习。思政教育者可以使用多种教育手段实施教育,确保教育的时效性。
第三,教育影响更具个性化,更为全面。现在的各种新媒体平台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利用这些媒体平台,大学生能够宣泄自身情绪,凸显自我个性[2]。
第四,敏锐性、交互性。新媒体通过自身优势,对各种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快速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如何敏锐辨别有价值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大学生能够借助新媒体平台功能互动交流。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要拓展工作思路,在新媒体平台更高效和大学生互动,提升思政教育效率[3]。
二、新媒体时代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拓宽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阵地
新媒体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拓宽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阵地。传统的思政教育信息都是源自于教育主体在课本知识学习中积累而来的,而新媒体普遍应用后,思政教育资源更为丰富。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包含人文、历史、科学等各个领域,这些信息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指导作用。借助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思政教育,及时掌握校内外实时发生的事件,并对其进行正确干预、指导,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4]。
(二)丰富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以往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都是坚持社会本位思想,思政教育也局限于大学课堂,将思政教育单纯看作政治教育,重理论知识讲述。但大学生思政教育内涵丰富,包含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新媒体工具大量涌现,这些新媒体工具快捷、及时的特征,在思政教育中具有突出优势。借助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全面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意识、道德素养,促使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新媒体可以及时发布个性化突出的信息,用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将信息传输给学生,实现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5]。
(三)增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间的互动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平台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更高效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进去,搭建良好的思政教育主体互动平台。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能够更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地指导,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虚拟的网络环境,让大学生能够更自由表达自身的看法、主张,这便于思政教育者更系统掌握学生真实看法,走进大学生,了解大学生。另一个方面,正因为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特征,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沟通对话搭建了良好平台,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都可以受到尊重,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不能沟通的问题,能够在新媒体平台讨论[6]。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新媒体上各种思想观念涌动,信息真假难辨
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其中的信息不乏暴力、虚假的信息涵盖其中,正面信息、负面信息交织,有害信息、有益信息并存,而大学生又受到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去辨别。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学生极易受到影响[7]。另一方面,新媒体多元化趋势,会使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甚至会让他们不能正确把握主流价值导向,思政教育工作者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引导,就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新媒体削弱了大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热情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事物,其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一直都处在更新状态的,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样也给大学生思政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对学习、课外实践活动的兴趣度降低,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直播,在寝室只要用手机和电脑就能够开直播,或者是刷各种各样的视频[8]。
(三)新媒体弱化了思政教育者的权威性
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和手段,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定位也变得更加不明确,大学生就能够以教育者的身份利用新媒体工具和外界联系,能够以接受教育者的身份获取信息,教师的主导地位备受挑战。在生活中或者是学习中大学生遇到问题,能够随时搜索,网上提问等,不再像之前一样只能问教师,这就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被弱化。
(四)对新媒体监管不严,会引发各种问题
虚拟的网络环境满足了大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大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和他人交流,正因为可以匿名,极易会被网上的不法人员所影响。有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从事不法活动,若是对新媒体监管不严,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问题。
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方法
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将新媒体功能体现出来,采用科学的手段,强化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融入,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教育氛围
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比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新媒体所提供的虚拟网络环境中让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难以辨别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出现一些思想、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要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就需要从思想观念上加以转变。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大学生成长需求实施教学,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考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点,把握大学生心理、生理、学习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利用新媒体,比如说,微博、微信等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为他们的发展开辟新的绿色空间,让思政教育的功能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在强化和大学生交流互动的情况下,还要从多种角度、多种方式去沟通,用发展、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对于大学生出现的思想方面的问题进行科学预测,提前做好预防、干预准备[9]。
(二)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载体,重视全方位渗透
新媒体的传播力、渗透力也促使思政教育方式从直接灌输向间接渗透转变。在新媒体时代下,渗透式教育主要是实践体验法、陶冶教育法等方式为主,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全过程,是保证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
第一,要创新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基层,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及兴趣,对当下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受到启发,接受教育,并让学生将实践体会借助新媒体平台与他人交流、互动、分享。比如说,高校可在校园网、微博等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模块,发布与实践活动有关的信息及学生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大学生积累更多丰富的社会经验,提升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关键的是,大学生能够在更安全的平台、活动中,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自觉抵制新媒体环境中的各种有害信息。
第二,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强化思政教育的感召力。借助新媒体平台创建与学生贴近、有价值的校园文化,是强化大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的特征,不断地优化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并积极与校广播、手机平台等有效融合,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支持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参加反映大学生思想文化情况,具有正向引导作用的活动。同时,还要畅通新媒体互动渠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进行思想交流。
第三,借助新媒体创建学生自我教育平台。高校要强化校园网尤其是要强化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监管,对大学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网络平台,要学生基于自身的思想情况,认知情况,构建融知识、思想、趣味性等为一体的主题教育新媒体平台,像“红色网站”“文化博客”等积极的内容,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制意识等。同时,还要结合各年级、专业特征设置相应的网页、论坛模块,开辟新的信息发布渠道、互动渠道,吸引大学生自觉加入到网络学习、讨论过程中来,营造健康的新媒体交流平台[10]。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内容涉及以下几点:一是创新家校联动机制。高校、家庭都是学生生活时间比较长的,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运行的核心力量。家庭与高校都要用平等互助的观念、认知负责的态度构建完善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创新高校、社会联动机制。新媒体的普遍应用大大缩短了高校、社会间的距离,也为高校、社会联动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条件。社会媒体资源要和高校媒体资源保持良好的联系,共同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支持和帮助。社会处在不断地发展更新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不能将教育内容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还要融入社会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比如说,在组织学习先进、红色主题的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红色革命基地、博物馆等,近距离感受、体会,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三是创新高校内部联动机制。高校内部要形成合力,相互促进,通过领导机制、激励机制等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思政教育者,所以,高校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重视顶层设计,高校要在师资选取、培训、管理等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探索;二是要最大限度发挥中青年教师的优势。中青年教师要走进大学生,有效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与他们交流、互动,以大学生实际生活、学习中面临的问题或者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为切入口,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要提高大学生思政教师的招聘门槛,并重视对思政教师的教学培训。思政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思政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思政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自身的素质水平要过硬。对于新招聘的思政教师,必须进行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才可正式上岗工作。当然,针对已有的思政教师,高校也要定期组织他们培训教育,可以从外聘请专家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或者是组织教师外出实践学习,提升他们的思政教育水平,为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准确把握新媒体优势,直面挑战,把握机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效实施思政教育。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教育氛围;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载体,重视全方位渗透;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同时,高校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为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