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探索高职思政实践课的融入路径*

2023-07-28李旭翠

智库时代 2023年1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育人

李旭翠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以“两个大局”为建设的基础,我们国家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发展亟待转型的过程中,要实现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助力大国崛起,那么高职院校需要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创新提供人才动能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输出责任。基于时代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课程的培养与实践之中。

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打造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课程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以“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国情怀,契合思政课程的建设要求。马克思年轻时曾这样写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通过对新世纪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和劳动教育,让他们认识劳动,认同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从而使其在精神上产生职业认同和责任认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大国工匠,要成为什么样的大国工匠,怎么样成为大国工匠”,从而树立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另一方面,是能够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学生的自我革新就是职业的发展趋势,学生自身发展就是中国制造的发展,学生自身的稳定就是教育环境的和谐稳定,引导学生自觉将爱国情转化成报国行,把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投入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

二是,有利于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补足技能教育的精神之钙。“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培养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到高精尖产业,职业人才为创新赋能迫在眉睫,工匠精神为促进高职院校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注入内在涵养。这不仅是要求新时代匠人有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设计,更需要一种追求向上的超越精神和创新精神。高职教育兼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层面,针对各专业属性,通过各式各样的实践课程,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顶层设计,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素质和能力相结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职业能力、一以贯之的发展,激励广大青年以技能报效祖国,让职业教育的果实惠享大地。

三是,这对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学校的人才的培养目标、推动产教融合有重要现实意义。“工匠精神”既是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迈向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劳动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实践功底,还需要有卓越的精神品质。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要把“工匠精神”贯彻到高职人才的培养之中,大力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它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解决知识、技能、创新型人才的短缺,又要培养有技术、有思想、有品行、有能力的人才,从而间接地提高高职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增强社会认同。社会认同度的提升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还能够使高职教育不再被人贴上“失败者教育”的标签,从而能够真正把高等职业教育向职业高等教育转化;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中,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提升工业水平,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缺少不了广大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劳动者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最终落脚点是为谁培养人。在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中,一大批的能工巧匠不仅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更重要的人才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动力。

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课程的逻辑

一是,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德为本”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工匠精神一直被视为高尚职业品格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最高标准。培养工匠精神的核心,要建立健全人格、端正职业态度,是对从业者的精神和品质的培养。如果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的思政实践课程中,一方面可以柔和思政课程说理性的特点,形成生动活泼、针对性强、科学充实的教育课程,也能锻造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方面更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配备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更能够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斯大林曾经说过,“在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结合高职院校学院特色和教学特点,思政实践课程必须加以“工匠精神”的理论指导,这既是在技术革命、智能革命背景下的时代要求,也是引导学生立志技能报国、塑造大国工匠、成就精彩人生的理论导向,从而实现用新思想、新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最终达成铸魂育人的目的。

二是,思政实践课是工匠精神培育树立的主渠道。只有人类的社会实践,才能成为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真实认知的标准。知识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而发展,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够得到验证。思政实践课旨在塑造学生精神品格的同时,把思政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只有平台搭建好了,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融合和创新,使教师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入,从而推动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实践性训练,能够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将自身专业劳动技能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体会工匠精神的深层含义。思政实践课不仅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兼具实践功能,能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在理论中获得实践。

三是,培养工匠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相统一,都是高职院校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从育人过程看,工匠精神培育与实践教学都是为了把学生塑造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是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财富和创造坚实劳动财富的统一,从而形成一种无形却有力的道德伟力。基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特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育主体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互通性、教育内容的互补性,促使高职思政实践课和“工匠精神”的内在契合走向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思政实践课深度融合,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又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幸福是劳动出来的,不能坐享其成,更不能躺平躺赢。以“三全育人”为核心,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大学生的“思政实践”和“工匠精神”,既可以在理论上也可以在实践中达到育人实效,符合新时代青年观的发展要求。

三、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课程的方法

一是,坚持以“第一课堂”为核心,以“以人为本”“规律遵循”“协作”为指导。在思政实践课主阵地上,规范化建设思政实践课教学体系,用好育人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打好学生“思想关”,提倡师生到“最后一公里”社区基层实践,开展“校地交流促实践,青年学子做先锋”的实践活动,与校园周边社区共同商讨合作模式,共建平台,共享机制,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共建品牌;在专业必修课中,要把握好中知识逻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规律,配以德艺大讲堂、工匠大师现场示范、校内“双师型”教师专题访谈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荣誉感和兴趣点,多层次挖掘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上同频共振;树立“互联网+工匠精神”理念,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以赛促建、以赛促教,打造全方位技术能手;在选修课程中开设《大国工匠与职业理想》《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等课程,深入挖掘自古以来先辈们的精神伟力,引导学生把工匠精神自觉融入个人职业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针对毕业班学生,在毕业前实习实训期间,打通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加强学生实习状态的追踪,建立包括思政课部、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在内的部门沟通群,及时跟进学生实习状态,互相沟通教学资源,精准发力,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地、全流程的探索“多元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

二是,强化第二课堂引导作用,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依据“德艺兼修”的理念,把工匠精神培育渗透成为学生活动的主旋律,通过开展诸如“寻找身边的工匠”等评选活动,让学生和老师们通过更为生动的方式,体会到了榜样的力量,让职教特色和“工匠精神”紧密结合,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春风真正落到育人实处;通过开展“科普微视频”、挑战杯、创客马拉松、文创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发展真理的学习品质;通过搭建各类竞赛主题的技能培训活动平台,开展“新时代实践行”“红色之旅赛道”,融合新思想宣讲、生态文明实践行、乡村振兴实践行、一带一路实践行等主题实践,有一个案例,是由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他们一起组成的无人机服务团队,在江夏区山坡街红星村,用搭载了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拍摄农田和林地,采集作物信息,展示了无人机在服务“三农”发展上的广阔应用空间,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扎根中国大地,走出校园深入了解民生民情民意,在实践作业中锤炼意志,在走访观察中激发报国情怀,让同学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不断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识与创造力;企业的需要是高职院校育人育才目标的重要导向,加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调查与实践,充分挖掘企业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工匠精神”内涵,同校园思政育人氛围相结合,提升校园软实力,真正培养创新型、工匠型技能人才。

三是,创新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形式,构建大思政格局。在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充实人才队伍是实现一体化的首要条件,高职院校除了专业设置极具特色,还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高职院校学生从高校受教者身份拉入到“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中来,转变成为小初高基础教育的施教者。一方面中小学教育相对基础,不需要深奥的理论推演,高职学院的专业课程与直接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针对于主要课程之外的课后服务,高职院校学生更能够带去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比如: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的学生,他们将自己的专长和实践相结合,暑期为留守儿童宣讲保护自我的知识,并和同学一起创作了原创歌曲、防侵害情景剧等,弥补家庭对青年儿童安全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有充分的红色育人资源,将这些红色资源充实到天津市中等教育和小学基础教育中,更有利于促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比如天津市截至2022 年7月已建成87 个大中小“手拉手”基地,推动每所高校面向中小学开放1 个实验室或研究所,一体化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其中,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筹备建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室,并广征学生成立百人讲解团,在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同时,又能将思政课所学所感转化成带领朋辈群体重温党史的不竭动力。讲解团也先后接待了天津市劳动技师保障学院、和平区思政一体化联盟单位等,进行党史馆、大国工匠展馆的学习。高职学生并非教师身份,但是这种“从大学生中来到中小学生中去”的实践模式,让课堂上严肃沉重的学理变成生动活泼的行走的党史教育,也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组织才能,从而主动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四、结语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大国工匠不可量产、更不可复制,但是我们有相当数量的技能人才有待开发。随着双高建设计划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已然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不断奋斗,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高职院校要更下功夫,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思政实践与工匠精神融合之路。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实现科技赋能、人才赋能、创新赋能,解决好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课与“工匠精神”的融入问题,就是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相关链接】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Tianj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llege ),位于天津市,是在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100 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