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研究
2023-07-28孙艳
孙 艳
(中共仪征市委党校)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状况
党的好干部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这既要通过自身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历练,也要靠党组织的管理监督、培养教育才能产生出来。目前,各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基本建立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和体系。
(一)省级统筹推进
近年来,江苏省围绕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突出关键对象和重点内容强化政治能力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政绩观教育,认真落实好“三必训一保障”要求,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慎终如始抓好基层干部主题培训,稳妥推进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大力推动网络培训提质增效。
(二)市级增强实效
扬州市突出“四坚持四提升”,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素质能力,为把“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坚持强化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聚焦学懂弄通做实,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的政治性;坚持分层分类抓好专业化能力培训,服务中心大局,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坚持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保障功能,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的实效性;坚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创新,抓住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的科学性。
(三)县级狠抓落实
仪征市紧扣上级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克服疫情防控对培训的影响,坚持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各类重点班次,不断提升培训质效。一方面,加强工作谋划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印发年度《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和培训班次安排,召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全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另一方面,加强工作创新。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培训工作的影响,充分利用 “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江苏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学习强国”“扬州先锋”“仪征党建”等平台,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线上”培训。同时,充分整合、挖掘本市现场教学资源,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精品研学线路建设,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时代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进入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教育工作聚焦工作实际和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在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培训机制体系不够健全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已成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校(行政学校)、干部所在单位及干部本人的共同任务,在实际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组织部门与党校在干部培训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授课教师选择等方面缺乏分工明确、系统完备的工作机制,党校在调训中处于被动地位,多数培训都是配合,落实工作需经过数次沟通和协调,常常出现耗时长、效率低的情况,达不到干部教育培训的真正效果。
由于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不完善,以至于基层党校在安排课程时无法精准地选择合适的教师。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基地建设参考标准和相关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以至于现场教学基地建设良莠不齐。总体而言,由于缺乏完备培训机制体系的支撑,基层干教培训工作质效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二)培训精准化程度有待提高
各类班次设置的指导标准(如培训时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结业要求等)不健全,使县级党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参照;缺乏科学而全面的考核体系,重培训轻考核,且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不够紧密,以至于部分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态度上不够重视,易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由于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征集不够深入,尚未实施信息化管理,计划式培训易使干部处于被动培训的困境。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与使用等方面的管理不严格,一些党员干部甚至认为教育培训可有可无,可参加可不参加,没有认识到学习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进而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加之基层普遍缺乏信息化培训管理系统,在进行调训时缺乏参考依据,使有些干部调训频次太多,而有些干部调训频次很少,重复培训现象比较突出,造成了培训资源浪费、加重了工学矛盾。
(三)培训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干教培训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培训都以抽象的理论教学为主,传统的“我讲你听”单一教学模式占比较高,以被动式教学为主,满堂灌、填鸭式授课,实践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占比较低,缺乏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手段,容易导致基层干部收获寥寥、积极性受挫、参与度不高等情况。因疫情散发和防控工作要求,近三年来,多个培训班被迫延期甚至取消,暴露出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尚未完全普及,外地的优质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直都是党校重要的业务工作,但是县级基层党校普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整体师资配备不足,干部教育培训力量较薄弱,无法独立开展教育培训,主要以外请教师开展培训为主。外请教师虽然理论水平高、授课技巧娴熟,但是普遍存在对地方情况不熟悉,不能将所讲的理论知识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成果不能延伸到课堂之外,无法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三、新时代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坚持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又要通过改革创造新的方法,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坚持“干而论道”, 扎实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干部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实战本领。
(一)抓统筹规划 以“三要”促培训体系完善
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培训机制,通过目标设定、任务分解、责任落实来整合培训资源,以“三个要”体现培训体系建设的规范性。
(1)要明确目标导向。干部履职能力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时代性、动态性和发展性。在总体上可将干部能力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能力,包括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二是核心能力,包括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三是发展能力,包括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其次要针对不同层干部级并基于全面系统的需求调研,区分出各层次干部提升三个层面能力的目标任务。在研究设计各层级干部能力培训中,不仅要考虑本层级干部群体的需要,也要考虑其与上下级干部群体的联系,还要考虑其与不同条块干部群体的联系。
(2)要做好需求调研。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可以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水平,借助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建立“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干部参训机制,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调训方式。将统一调训与点名调训相结合,并做好配套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多头调训、重复调训、多年不训的问题,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和方向要变“要我学”为 “我想学、我要学”,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导向,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围绕事业发展需要、干部成长需求,合理制订“培训菜单”,帮助干部补齐能力短板。
(3)要细化职责分工。细化组织部门、党校、学员派出单位之间的职责分工,建立三者之间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沟通、协调机制,实行事务综合管理和协调,明确工作职责,提升培训工作效率。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认真贯彻《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新一轮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量评估为契机,指导和推动市委党校加强党校体制机制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开发、教学研究设计等工作。加强上下联动,建立健全长效化、常态化的联系指导、研讨反馈机制,做到上面有布置、过程有跟踪、下面有落实、结果有反馈,共同构建以提升能力为导向的干部培训链。
(二)精准施策 以“四精”促培训质效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干部,分领域分类别开展专题培训,以“四个精准”促进培训工作质效提升。
(1)精准调训培训对象。紧扣干部成长关键期,在干部刚提拔、刚当家、刚换岗、刚重用等关键节点,及时调训、适时调训,健全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将培训资源向优秀干部、专业干部倾斜力度,在年初确定重点班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名额分配和调训人选,在培训对象选择上,采取组织调训与单位选派相结合,强化干部梯队培养,加强对优秀年轻中层干部的培训。把干部学习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使干部培训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更好地结合,以切实达到管理、激励领导干部的目的,确保参训学员“来得了,坐得下,学得进”。
(2)精准安排培训课程。对每个班次的培训课程、培训方式、教学点安排进行个性化“定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干部培训链,遵循个性化、差异化原则,分层分类地设计模块化、清单式的课程体系。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既与上级组织部门培训内容形成竖向培训对接,又与本地区的中心工作形成横向对接,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在异地培训设计中,要做好前期踏勘,确保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果。在培训方式上,从单一的讲授式,向互动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教学转变,强化课堂培训与现场教学的有机衔接,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坚持选拔政治水平过硬、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水平优秀、学员接受度高的优秀教师担任党性教育课程授课教师。
(3)精准培训过程管理。认真执行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和各地《干部教育培训重点班次实施操作流程》等相关政策文件,将全面从严要求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在培训管理上,采取训前集中动员,训中分组管理,训后总结提炼,为以后培训总结经验,促进培训方式不断改善,增强培训效果。在培训纪律上,体现严肃性,要探索建立科学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完善落实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不断加强对受训学员的日常管理和跟踪管理。
(4)精准培训效果评估。一要建立互动反馈机制。通过建立双向互动反馈机制,做好培训结果满意度调研,全面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项目设计合理度、实用程度、下一步需求等信息,根据调研结果及时改进培训设计,并密切沟通,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采取多措施强化日常课堂管理和监督,及时关注学员培训表现,要持续追踪问效,变“课程结业式”培训为“动态跟踪式”培训。干部培训管不管用,不仅要看一时之效,更要着眼长远、做长久之功。三要加强培训结果运用。通过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将学员考核结果向各调训单位进行通报并纳入个人档案,依照干部管理权限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压实工作责任,加大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力度。
(三)抓形式创新 以“四强”促实训平台搭建
丰富培训形式,拓宽培训路径,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运用多元教学方式,以“四个强化”推进实训平台的搭建,让基层党员干部能“随时学”“便捷学”。
(1)强化机制建设。创新培训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要聚焦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以优化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抓手,建立“组织部主管、党校主训、财政保障、学员派出单位管用”的培训管理体制和机制。组织部指导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及时督导推进;党校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聚焦主业主责,主动谋划,周密安排,抓好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确保精准发力、落实到位;财政做好资金保障,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支出;学员派出单位要跟踪了解掌握参训学员训后工作开展情况及各方面表现,推进学习成果的转化运用。
(2)强化方式创新。坚持个人自学和组织培训、线下学习和线上教育、系统学习和专题研讨相结合,采用“理论教育+党性锻炼+专业训练”“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既注重教学专题的理论阐释,又要重视交流研讨的理论提升,让学员在学思践悟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悟,引导党员干部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强化学习成效、提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善于用好各方面智慧成果,积极推动高质量高水平理论报告和调研报告上讲台、进课堂,请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先进基层代表到党校作形势报告、专题讲座,开展座谈交流,为学员阐明形势、解析政策、交流经验、答疑释惑。紧扣基层工作实际,运用研究式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推动教学从“单向传授”向“综合学习”转变。
(3)强化网络培训。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长效建设,要努力办好“云端课堂”,充分利用好“中国干部网络学院” “学习强国”等平台,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线上”培训,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停训不停学”的需要。优化改进“直播课堂”,考虑到疫情防控对大型会议、培训班等聚集性活动的要求,会场人数限制为100 人以内,对于人数较多的培训班次,如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班,采用“党校主会场+乡镇分会场”以转接视频信号的方式进行直播授课,充分发挥线上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灵活性强的优势。同时,打造“行走的党课”,送课下基层,让课堂流动起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辐射力,比如我校在建党百年之际推出的地方党史微视频《热血征途》,在短短数月里,通过“线上”轮播的方式,不仅为基层党员干部送去“精神大餐”,还加深了群众对家乡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使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4)强化亮点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将本地分散、零碎教学资源,串点成线,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结构合理、成效明显的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深入挖掘现场教学点资源,区分各领域、各层级干部需求,设置各类别的“专属套餐”,涵盖课程类型、培训时长等内容,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度。现场教学过程中,情景再现环节突出“实践”,带领参训人员 “沉浸式”体验活动,帮助参训学员在看与学、行与思中获得成长。全面推进精品研学线路建设,重点围绕研学线路优化、现场教学点建设、精品课程开发、讲解员队伍培养、现场教学实施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地方现场教学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