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添加三黄散对白蕉海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3-07-27淮亚红刘妍郭艳峰唐光华

水产养殖 2023年7期
关键词:鲈鱼鱼肉白细胞

淮亚红,刘妍*,郭艳峰,唐光华

(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2.中山市强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67)

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属花鲈科(Lateolabracidae)花鲈属(Lateolabrax),学名中国花鲈,是我国海水鱼中产量第一的鱼类,位居珠江流域四大名鱼之首[1]。白蕉海鲈养殖起源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当地咸淡水盐度保持在0.1%~0.5%[2],养殖出的海鲈鱼体表皮光亮,背部青色,腹部白色,背肥肚圆,通体肉厚,肉质美味嫩滑,深受消费者青睐。白蕉海鲈鱼主要采用传统的池塘高密养殖模式[3-4],容易导致水体环境恶化和致病菌增加[5],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白蕉海鲈患病的风险。

水产品的药物残留日益受到消费者关注,为了降低药物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和毒副作用的中药制剂,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者的青睐[6]。三黄散作为国标范围内的水产用药,是由大黄、黄芩、黄柏和大青叶4 味药材,经粉碎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效果,其中大黄对嗜水气单胞菌抗菌效果最佳[7]。在白蕉海鲈实际喂养过程中,三黄散的药效与投喂阶段关系密切。发病初期投喂三黄散效果最佳;发病严重后再投喂,则三黄散功效欠佳,需配合抗生素等药物。现开展饲料中三黄散不同添加量,对白蕉海鲈营养成分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试验,拟为三黄散的精细化使用及其他中药制剂的科学投喂,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与地点

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试验地点位于中山市坦洲镇海鲈养殖基地。

1.2 材料

选择健康的白蕉海鲈120 尾,体质量600~700 g。

1.3 试验设计

中药制剂三黄散(兽药字16274 号),规格250 g/袋。设置3 个试验组(A、B、C),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A)、1.2%(B)、1.6%(C)三黄散。以不添加三黄散的基础饲料组为空白对照组(D),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3 个平行,每个平行为10 尾鱼。

1.4 仪器

TA.newplus 质构仪(上海瑞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SYSMEXKX-1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Sysmex 公司);GCMS-QP2020[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L-8900 氨基酸分析仪[日立分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Agilent 1260Ⅱ(安捷伦科技公司)。

1.5 试验方法

1.5.1 鱼肉样品的处理

参照李乐[8]的方法取得样品。将样品放进密封袋,并置于-20℃的冰箱中保存。检测时,需自然解冻,测定各项指标,所有分析均取3 个平行样,每个平行10 条。

1.5.2 脾脏体指数

参照刘青等[9]的方法,取脾脏并称其质量。脾脏体指数=(脾脏质量/体质量)×100%。

1.5.3 肝脏体指数

检测方法与脾脏体指数检测方法相同。肝脏体指数=(肝脏质量/体质量)×100%。

1.5.4 血液的采集与检测

血液采集方法根据文献[10-12]。全血细胞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红细胞(R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采用血液检测仪完成检测。血清指标主要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5.5 白细胞吞噬能力测定

用1 mL 无菌注射器,于试验鱼的心脏采血,置于抗凝血液采集管中。取100 μL 的抗凝血于玻片上,加入10 μL 墨汁涂均匀后,在37℃的培养箱中培养4 h,于10×物镜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白细胞的吞噬数量,计算吞噬率百分比。白细胞吞噬百分比(%)=(100 个白细胞中参与的白细胞数/100)×100%。

1.5.6 营养指标的检测

蛋白质的检测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5—2016)第一法;脂肪的检测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6—2016)第一法;碳水化合物的检测参照《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GB/Z 21922—2008);水分的检测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3—2016)第一法;灰分的检测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4—2016)第一法。

1.5.7 质构的测定方法

根据文献[13]方法,测定鱼肉的硬度、黏着性、弹性、凝聚性、咀嚼性。

1.6 数据统计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7.0 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用LSD 多重比较法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血细胞指标和血清指标

鱼类全血细胞指标可以反映鱼体的健康状况以及生存环境[14]。添加不同比例三黄散喂养白蕉海鲈的全血指标见表1。

表1 添加不同比例三黄散喂养白蕉海鲈的全血指标

由表1 可见,白蕉海鲈全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数量及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随着三黄散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血小板计数随着三黄散添加比例的增加而上升。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心肌含量最丰富,其次是肝脏。当肝细胞出现坏死时,AST 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导致血清中AST 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同样也存在于肝细胞浆内,肝细胞被破坏可导致血清ALT 增高。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表2),D 组的白蕉海鲈,血清中AST 含量(174.73±54.32)U/L 与A 组的AST 含量没有差异(P>0.05),当三黄散添加量增加至1.2%和1.6%时,血清中AST含量显著降低(P<0.05)。喂养三黄散,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的ALT 含量(P<0.05),表明三黄散有利于提高鱼肝脏的健康。

表2 不同比例三黄散喂养白蕉海鲈的血清指标① U/L

2.2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脾脏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可合成免疫物质,且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病菌及死细胞[15]。肝脏是鱼体中大部分酶进行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生物转化作用[16-18]。脾脏体指数、肝脏体指数都是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D 组白蕉海鲈与A、B、C 组的白蕉海鲈在脾脏体指数和肝脏体指数上无差异(P>0.05),该结果与禹方晓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三黄散饲喂对白蕉海鲈鱼无害。在白细胞吞噬百分比(PP)方面,D 组与A 组白蕉海鲈的PP 值无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三黄散添加量的增加,B 组和C 组的白蕉海鲈PP 值显著高于D 组(P<0.05),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三黄散,可有效提高白蕉海鲈白细胞的吞噬活性。随着B 组和C 组白蕉海鲈体质量的增加,鱼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均得到提高(表3)。

表3 添加不同比例三黄散喂养白蕉海鲈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①

2.3 营养指标和质构指标

添加不同比例三黄散喂养白蕉海鲈每100 g 鱼肉主要营养指标见表4。

表4 添加不同比例三黄散喂养白蕉海鲈每100 g 鱼肉的营养指标①

由表4 可见,D 组的白蕉海鲈鱼肉能量为(380.67±7.09)kJ、蛋白质含量为(17.70±0.56)g、脂肪含量(1.43±0.06)g,B 组和C 组的三黄散喂养2 个月后,白蕉海鲈鱼肉的能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D 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由(1.57±0.25)g 降低至1.43~1.10 g。D 组钠含量为(26.917±0.780)mg,添加三黄散喂养后,升高至28.21~31.73 mg,其中C 组三黄散喂养的白蕉海鲈鱼肉钠含量最高(31.73±1.10)mg。总之,B 组和C 组的三黄散喂养对鱼肉的营养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能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随着三黄散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碳水化合物随着三黄散添加比例增加,含量降低;钠的含量随着三黄散添加比例增加升高;水分含量随着三黄散添加比例增加而降低。B 组和C 组的三黄散喂养,对鱼肉的灰分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

鱼肉硬度是人体组织的触觉,主要源于大量存在于鱼肉肌纤维间隙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是鱼肉保持形状的内部结合力,胶原蛋白含量低的肉质硬度相对低。鱼肉硬度还表现为人在咀嚼试样组织时的质感[19]。弹性指有外力作用时,试样变形情况及外力移除后试样恢复原来的性能[19]。黏聚性是鱼肉抵抗受损并紧密连接使其保持完整的性质。不同比例三黄散喂养白蕉海鲈鱼肉的质构指标见表5。

表5 不同比例三黄散喂养白蕉海鲈鱼肉的质构指标①

随着三黄散添加量的增加,鱼肉的硬度和脆度逐渐增加。与D 组相比,C 组鱼肉的硬度和脆度增加最为明显(P<0.05)。三黄散喂养对鱼肉弹性和黏聚性影响不显著(P>0.05)。C 组的鱼肉中咀嚼性显著增加(P<0.05)。B 组和C 组的鱼肉回复性显著高于D 组和A 组(P<0.05)。总之,不同添加比例三黄散饲喂,均对鱼肉弹性和黏聚性无影响,C 组对鱼肉硬度和脆度有显著影响,B 组和C 组对鱼肉回复性有显著影响。

3 讨论

白细胞能够通过胞吞将侵入细胞内的异物进行吞噬,是衡量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11-20]。林旋等[11]用黄芪多糖饲料添加剂喂养罗非鱼40 d,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罗非鱼血浆中白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且胞吞噬能力与投喂的黄芪多糖有密切相关。邢玉娟等[21]在草鱼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了黄芪、甘草、板蓝根、大青叶等组成的复合中草药,结果显示添加复合中草药提高了草鱼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本试验中,B 组和C 组的三黄散添加量,均有效提高了白蕉海鲈的白细胞吞噬能力,且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低于D 组,表明三黄散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明显。

同时,三黄散可促进白蕉海鲈鱼体质量的增加,提高蛋白质含量、肉质硬度、脆度和回复性,继而提高白蕉海鲈的营养价值、口感和经济价值。本试验再次验证了中草药制剂对提高鱼机体非特异免疫的效果,为白蕉海鲈精细化喂养和三黄散的投喂提供了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鲈鱼鱼肉白细胞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白细胞
一叶舟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善良的美味
巧做鱼肉松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鱼肉保水性的影响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超高压处理对海鲈鱼鱼肉凝胶形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