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理状态及创伤预后的影响

2023-07-27王静玉罗桃妮宋银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链式成功率护士

王静玉 罗桃妮 宋银杏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 洛阳 471000)

严重创伤骨折多由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暴力因素导致,该病创伤具有多样性,其病情发展较为迅速,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极易引发死亡[1]。创伤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患者院前、院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既往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主要遵循接诊、转运、救治等常规流程,虽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缺乏系统的救治体系,期间易因救治分工不明而导致救治时间延长现象的发生,影响救治效果[2]。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以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链式管理为基础,将紧急医护人员和救援链流程有机结合,规范整体救治流程,充分发挥急诊医护专业能力,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救治时间延长现象,将其用于该疾病救治可能会更有效。基于此,我院将对此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严重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纳入标准:X线显示为严重创伤骨折;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在16分及以上;受伤至接受急救时间≤24 h;来自急救车送入;存在头颈面、胸腹、四肢等多处部位损伤。排除标准:存在陈旧性骨折者;已在院外接受过输血、手术等治疗者;处于妊娠及哺乳期者;凝血功能异常者;病历资料不全者。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7~65岁,平均48.53±6.61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11例,肢体骨折13例,骨盆骨折15例,脊柱损伤9例,胸部损伤3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3例,高血压26例。观察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28~67岁,平均48.67±6.84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12例,肢体骨折14例,骨盆骨折11例,脊柱损伤8例,胸部损伤6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4例,高血压25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经救护车将患者送入医院后,护士及时通知急诊医生进行会诊,并将患者调整为休克卧位,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之后由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并根据其病史、症状和体征指导进行抢救,护士根据自身分工选择不同站位配合医生急诊救治,同时邀请相关部门进行会诊,并根据会诊意见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和诊断。完成相关检查后,由医护人员共同将患者被转移至相关专科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转运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送至专科病房后完成交接记录。

观察组采用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1)建立急诊管理网络: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长带队,选择急救技能熟练的5名护士(院内抢救、循环、呼吸、检测、联络护士各1名)、2名医生为组员,通过集体性专业培训和严重创伤骨折急救考核后,由护士长根据成员的具体职能明确安排分工;提前与120急救中心沟通,根据伤员情况提供转科医疗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建立预测信息系统,实时动态跟踪救护车的位置,医务人员应及时对受伤人员的情况做出反应,并提前备好救援物品和人员。(2)院前急救:①救护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4min内赶到急救现场,以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并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处理等对症紧急处理;建立院前急救预测系统,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患者受伤情况,并由随行护士及时向急诊科反馈;专科医生分级管理院前急救内容,密切监控患者情况,根据病情制定急救计划后立即联系院内科室,提醒手术科室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待患者到达医院时,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快速、全面的交接。②急救途中,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有效防止因呼吸困难而导致的缺氧死亡;严重创伤患者,采取必要措施维持血液循环;休克患者,必须确保呼吸畅通,及时更换敷料和包扎伤口。③对医护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做好循环气道以及生命体征检测,提高工作效率。(3)院内抢救:患者入院后直接进入急诊抢救室,由院内抢救人员及时配合医生做好全面抢救;明确护理分工,循环护士及时建立多条静脉通道,确保补液、输血、抢救药物的同时进行;呼吸护士做好呼吸支持,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监测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及时记录上报;联络护士负责采血送检,并联系相关科室进行床旁检查与专科会诊。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疾病类型,在紧急治疗后转入相应科室治疗,骨折患者转移至骨科,胸部受伤者转移至心胸外科,脑损伤者转移至颅脑外科进行相应治疗;紧急治疗后,如有危重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予以循环、呼吸系统支持,并在转运过程中准备必要药物和急救设备,以避免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4)科室衔接与转运:转运前,提前与院内接收科室协调联系,并将抢救过程中所用到的物品、患者信息等送至相关科室;同时协助CT、B超室等进行辅助检查,缩短等待时间;建立转运绿色急救通道,直接将患者转移至手术室,与手术医生面对面交接,确保进一步处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与病房护士交接途中,详细告知其术中用药、管道留置等相关情况;规范交接单档案填写,尽可能实现无缝交接。(5)质量控制:当患者到达医院进行急救时,为了防止成员在初次查体中出现任何遗漏,组长联合医生再次对患者进行系统体检,全面评估患者受伤情况,同时,将检查结果与团队成员共享,以确保团队成员对患者情况的明确与措施。

两组均于患者转科后持续随访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3.1 急救情况

统计干预期间两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以及有效救治时间。

1.3.2 急救成功率

统计干预期间两组急救成功人数。急救成功率=(抢救室严重创伤急救-急救死亡)例数/总例数×100%。

1.3.3 心理状态

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焦虑状态,总分100分,分4个程度:无焦虑:0~49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100分[3]。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抑郁状态,总分80分,分4个程度:0~52分:无抑郁;53~62分:轻度;63~71分:中度;72~80分:重度[4]。

1.3.4 创伤程度及预后

干预前、出院时,采用ISS评分评估创伤程度,总分75分,分越高表示创伤越重[5];采用循环-呼吸-腹部-运动-语言评分(Circulation Respiration Abdomen Motor Speech,CRAMS)评估疾病预后,总分10分,分越高预后恢复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情况对比

观察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急救情况对比(±SD,n=51)

表1 急救情况对比(±SD,n=5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辅助检查时间(min)病情评估时间(s) 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min)急诊至手术室时间(min)有效救治时间(min)对照组 16.21±3.82 17.65±2.23 20.71±3.74 13.25±2.07 57.46±17.42观察组 11.15±3.17* 9.13±1.61* 12.89±2.57* 6.17±1.34* 45.27±17.32*

2.2 急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急救成功50例,急救成功率为98.04%(50/51),对照组急救成功43例,急救成功率为84.31%(43/51)。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²=4.387,P=0.036)。

2.3 心理状态对比

出院时,观察组无焦虑、无抑郁的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对比(例(%),n=51)

2.4 创伤程度及预后对比

出院时,两组I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RAM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创伤程度及预后对比 (±SD,n=51)

表3 创伤程度及预后对比 (±SD,n=51)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ISS(分) CRAMS(分)干预前 出院时 干预前 出院时对照组 45.21±6.79 36.27±6.01* 4.45±0.71 5.32±0.84*观察组 45.18±6.81 32.54±5.18*# 4.42±0.74 6.45±0.87*#

3 讨论

一般来说,单纯骨折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严重创伤骨折发展迅速,内脏器官损伤率高。数据显示[7],约50%的重伤患者因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而导致大血管撕裂死亡。因此在严重创伤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应争分夺秒,尽力降低患者致残率并挽救其生命。以往传统的急救模式虽对时间掌握程度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但该模式院前、院内急救分离,急救流程尚未完善,容易出现脱节、反复会诊等现象,影响救治效率[8]。因此,在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监控。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可紧密联系医护人员各项工作,争分夺秒,以确保急救环节的整合和顺利进行,将其用于严重创伤骨折患者值得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更短,急救成功率更高于,这与蒋凤革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9],提示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有利于缩短抢救流程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其原因可能是研究认为[10],对于复杂多变的严重创伤急救,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患者病情评估并维持其基本生命体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急救成功率。本方案通过成立急救小组,科学分工,护士各司其职,使各急救环节相互衔接,并与其他部门有效协调,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在急救前做好预警准备,使得医护人员可在急救过程中高效地协同工作,以快速完成院内外疾病评估以及生命体征检查,缩短急救时间,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相应治疗,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此外,本方案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改进,强调及时联系医院120团队,通过远程信息共享,促使院内医护人员在深入了解疾病的前提下,合理调度对疾病有充分了解的团队进行现场救治,并根据先前对患者疾病的了解情况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治疗方案的预判制定;与此同时院内急诊室将接受到预判信息,而院内急救团队也可在患者未到达之前便掌握其相关信息,提前做好准备,使得患者能够在进入急救室后立即转至抢救室,避免入院后的二次分诊,节省院内抢救时间,促使抢救效率达到最佳状态,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更轻,ISS评分更低,CRAMS评分更高,提示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能够减轻患者创伤程度,缓解不良情绪,以促进预后恢复。可能的原因是本方案通过优化急救措施、路径等流程,实现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使得各个阶段的救援团队成员可以密切合作,确保对患者各个阶段的有效监控与科学治疗,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有效预测,结合其病情进展及变化增强成员危机意识,以对救治过程中所存在的潜在危机进行全方位预测,使得医护人员在面对危机事件时能够快速做出正确反应,有效解决危机事件,提高救援质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救治时间延长所引起的创伤加重情况,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从而改善预后,有效避免因预后不良而导致的疾病焦虑抑郁情况。此外,本方案按专业对成员进行分工,确定各自职责,及时有序规范多发伤应急处理流程,确保救援工作的无缝进行,并在组队后对团队成员专业水平进行考核评估,可提高急救成员业务能力,增强急救熟练性,有效避免因缺乏专业能力导致救治时间延长而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进而降低创伤程度,为患者后期恢复提供保障,进一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这与周春蕾[11]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支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不仅能够缩短急救各流程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还可减轻患者创伤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以促进预后恢复。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且未对患者年龄进行细分,可能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偏倚,故下一步研究将在扩大样本量、拓展年龄阶层的基础上进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模式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链式成功率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