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护理在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7-27刘鑫李雪婷王娜
刘鑫 李雪婷 王娜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6)
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患儿年龄较小、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依从性差、心灵脆弱[1]。Ozturk等研究显示超过50%的住院患儿具有一定心理问题,包括恐惧、沮丧、烦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儿持续性出现厌食、失眠、噩梦惊醒等现象[2]。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减轻患儿焦虑不安的情绪,提高患儿依从性是儿科护理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3]。儿内科监护室患儿普遍依从性差,护理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易出现护患关系紧张的科室。患儿依从性对儿科的检查、护理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也直接与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关[4]。激励式护理是基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造出的护理模式,其转变了传统护理模式只聚焦机体健康的局限性,注重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和依从性,激励患儿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以防治疗和护理对患儿可能带来的心理创伤,最终促进疾病康复[5]。
近年来科室在贯彻持“以人为本”、“以患儿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上,将激励式护理落实到内科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促进诊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收治的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纳入标准:在内科监护室住院的患儿,智力正常;年龄2~8岁。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肺不全者;需要特殊照顾的患儿。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13±0.76岁;疾病种类:呼吸系统疾病19例,消化系统疾病13,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内分泌系统疾病4例,肾脏风湿系统疾病2例。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09±0.71岁;疾病种类:呼吸系统疾病21例,消化系统疾病12,心血管系统疾病6例,内分泌系统疾病3例,肾脏风湿系统疾病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督促患儿完成医嘱中各项检查,口头向患儿家属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遵医嘱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激励式心理护理。①首先,根据患儿年龄、心智发育程度及疾病种类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简要讲解激励式心理护理实施方法,对患儿心理、疾病治疗及预后康复及作用,提高患儿家长的认可度和配合度。②患儿年龄偏小,对陌生的治疗和护理抗拒性强。护理人员站在患儿的角度,给予患儿心理疏导,用柔和亲切的语气安抚和鼓励患儿,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故事形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引导其配合检查、治疗及护理。询问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和护理中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疑。③自制模拟卡通视频进行宣教,将常见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制成趣味性的卡通视频。视频由一位医务人员模仿患儿喜爱的卡通人物,以通俗有趣的卡通口吻,笨拙或帅气的肢体动作,对常见疾病进行讲解,并通过游戏形式使患儿积极参与到检查、治疗及护中,在保证视频趣味性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对积极配合的患儿给予奖励,对配合度不高的患儿给予鼓励并反复演示。④建立积极的奖励措施,根据患儿的爱好,给予主动配合护师的患儿提供小贴画、小红花等形式的奖励,并开展病区中患儿间的小贴画、小红花评比活动,对患儿的主动配合或微小进步给予当众大声表扬 ,以激发患儿的成就感和配合度。⑤在治疗或检查前,护师通过渗透方式循循诱导,增进与患儿的关系,鼓励患儿勇敢打败疾病、不惧挑战,用讲述英雄事迹的语气向患儿述说别的小朋友于疾病斗争的坚强和勇敢 ,以鼓励患儿配合护师一起战胜疾病。⑥在静脉置导、肌肉注射等具有疼痛性或者不适感的治疗,要根据患儿年龄及生理特点选取适合的方式。比如6岁以上患儿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鼓励其亲自体验并诉说感受,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年纪较小患儿,可给予看动画片,摇铃,玩偶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置管后给予患儿安抚、表扬并给予赠送小贴画和纪念卡片等奖励。
1.3 观察指标
1.3.1 依从性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采用 Frankl依从性量表评价患儿接受检查、治疗、护理和饮食的依从性。抗拒,计 1分;不情愿但不抗拒,计 2分;冷淡,计3分;主动配合,计4分。
1.3.2 顺利程度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采用 Houpt行为量表评价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和饮食的顺利程度。无法进行,计1分;被打断、部分完成,计 2分;被打断、但最终完成,计3分;完成,但较困难,计4分;完成,仅有轻微抵抗,计5分;未抵抗下完成,计6分。
1.3.3 不良情绪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患者的不良情绪。
1.3.4 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价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检查、治疗、护理和饮食的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检查、治疗、护理和饮食的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SD,n=43)
表1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SD,n=4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检查依从性(分) 治疗依从性(分) 护理依从性(分) 饮食依从性(分)护理前 干预后 护理后 干预后 护理后 干预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52±0.62 2.26±0.65* 1.76±0.64 2.41±0.69* 2.05±0.68 2.69±0.70* 1.85±0.67 2.56±0.72*观察组 1.49±0.60 3.17±0.71*# 1.79±0.67 3.54±0.74*# 2.03±0.67 3.32±0.73*# 1.83±0.64 3.14±0.74*#
2.2 两组患儿顺利程度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检查、治疗、护理和饮食的顺利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检查、治疗、护理和饮食的检查的顺利程度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顺利程度指标比较 (±SD,n=43)
表2 两组患儿顺利程度指标比较 (±SD,n=4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检查顺利程度(分) 治疗顺利程度(分) 护理顺利程度(分) 饮食顺利程度(分)护理前 干预后 护理后 干预后 护理后 干预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76±0.81 4.53±0.87* 2.53±0.78 4.37±0.82* 3.72±0.81 5.02±0.92* 2.81±0.80 4.61±0.85*观察组 2.74±0.83 5.13±0.92*# 2.56±0.77 5.06±0.86*# 3.75±0.82 5.64±0.96*# 2.73±0.79 5.42±0.92*#
2.3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HAMD、HA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 (±SD,n=4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 (±SD,n=4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HAMD(分) HAMA(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7.23±5.13 41.58±4.92* 53.82±5.03 39.42±4.31*观察组 66.82±5.09 26.29±4.57*# 53.71±4.97 20.51±4.18*#
2.4 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患儿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常规护理不能使患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无法顺利的进行治疗及护理[6]。激励式护理以患儿实际年龄、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及心理特点为依据,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对治疗方法产生认同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7]。观察组患儿Frankl依从性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激励式护理以患儿为中心,在治疗和护理前给予患儿以鼓励并对配合度高的患儿给予口头和物质奖励(比如小贴画),同时宣教治疗对打败疾病的作用,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可提高患儿检查、治疗、护理和饮食的依从性。
患儿本身承受住病痛的折磨,加上面对护理人员的治疗缺乏预期的心理准备,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反应,比如在静脉输液时侵入性的针头创伤引发的应激反应,使其产生了抗拒性,护理人员在后续治疗和护理顺利性会明显降低[8]。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抗拒可能延长护理人员的工作降低效率,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甚至可能引起安全问题[9]。行核磁检查、静脉置管等具有不适感的检查或者操作时,鼓励患儿或者分散其注意力(比如借助玩具人偶、卡通图片、游戏辅导等方式),儿童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患儿提出问题,护士要积极引导,解答问题,并给与鼓励。观察组患儿Houpt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激励式护理通过鼓励或者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并给予患儿安抚、奖励,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患儿检查、治疗、护理和饮食的顺利程度增加。
住院患儿对疾病和治疗方法缺乏认识,加之病痛折磨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易出现不安、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患儿的治疗[10]。住院一段时间时,表现为表情麻木、焦虑抑郁、对事物缺乏兴趣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干扰人体下丘脑-肾上腺皮质轴生理功能,抑制丘神经元相关递质传导,从而使能够拮抗变态反应的抗体分泌减少,不利于疾病的恢复[11]。观察组护理后患儿HAMD、HAMA评分降低,提示激励式护理针对患儿的生理特点进行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增强患儿信心,使患儿积极乐观的参与疾病治疗。儿内科监护室护理工作量更大,患儿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对陌生环境的害怕,使患儿易出现哭闹、羞怯、抗拒、疑虑、拒绝陌生人等表现。加上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的焦虑,使其对护理工作具有更高的要求[12]。传统的护理方式已无法达到现代的儿科护理工作的要求,需要不断进行护理模式的改进,以适应儿内科监护室的护理要求[1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3%,高于对照组的71.7%。提示激励式护理提高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激励式护理可以提高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患儿的依从性,促进诊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儿住院期间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