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性训练视角重塑对跆拳道体能训练的认知
2023-07-27李浩
李浩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功能性训练视角出发,对功能性训练在跆拳道体能训练中的作用、应用和建议进行研究,旨在优化跆拳道体能训练方法,预防运动损伤,加快损伤康复,为提升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体能训练;跆拳道体能训练
国际跆联为了增强跆拳道比赛的观赏性,一直在进行比赛规则的改革。作为一种高对抗性的竞技运动,跆拳道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极高。对于运动员来说,一场高水平的跆拳道比赛,胜负的关键在于其对细节的把握, 而这又取决于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体能储备。传统的体能训练固然有优势,但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在新的训练理论中,功能性训练方法在职业体育的应用尤为突出,篮球、棒球、冰球、拳击等领域均已采用,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功能性训练顺应当下竞技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在竞技训练领域需要输入新的理念。本文从功能性训练的视角出发,在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对如何强化跆拳道的体能提出几点见解,以期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 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及发展
功能性训练原本起源于损伤康复领域,后来被逐渐应用到体育训练领域。相关学者指出,功能性训练的重点应关注人体动力链的作用,通过对人体不同动作的分析找到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早在2001 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启动了体能训练培训计划,并邀请美国体能协会到我国举办培训班。2004 年组织专家到美国等地学习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并将其引入国内。2009 年我国学者开始研究功能训练、动力链、能量再生等训练理念。2011 年9 月,国家体育总局备战伦敦奥运会委员会与美国Athletes Performance 运动训练机构合作成立了“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2012 年,首都体育学院“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标志着功能性训练正式在我国形成研究论域, 并在实践价值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2 功能性训练与跆拳道体能训练
功能性训练最先应用于运动损伤康复领域,因为效果显著,后来慢慢引入到竞技训练中。功能性训练代表了现代体能训练的先进性,是指通过全面的身体练习提高身体运动系统的机能,促进练习者不断地提升专项技能,训练中注重多关节、全方位、融合本体感觉的训练。功能性训练源于康复领域,更注重于整体性、均衡性、综合性,特别是功能性训练会运用瑞士球、平衡球、药球等器材,能锻炼运动员的核心肌群,这是跆拳道体能训练中所欠缺的部分。跆拳道体能训练所采用的方法是现代体能训练体系,通过大运动量、稳定的外部支撑、运动器械等抗阻练习有效提高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由于动作结构多以单关节、局部肌肉练习为主,所以对发展四肢肌肉力量非常有效。重复单一的动作,容易造成身体部分区域或肌肉群孤立发展,在反复的高强度练习情况下,很可能增加练习者运动损伤的风险。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两种训练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成功的案例说明,把两种训练理念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竞技体育能取得更大突破。
3 功能性训练在跆拳道体能训练中的作用
3.1 激活跆拳道运动员的核心能力
跆拳道赛场上的情况变化迅速,对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及启动速度要求高,新的规则提倡使用旋转技术,又加大了比赛的难度。跆拳道运动本身是一项以腿为主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腰腹力量、髋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要求很高。所以,跆拳道体能训练应该以发展运动员的核心能力为主。在没有学习新型训练模式之前,我国的体能训练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力量训练,采用各部位力量的叠加从而实现专项体能训练的最大化。这种训练方式一开始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种训练方法会让运动员很难再有更大的突破,而不能突破的这一点就是我们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功能性训练理念不仅会注重全面发展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而且重视运动员的动作筛查和伤病预防与康复,从而能更好地发展和提升运动员的核心能力。所以,将功能性训练应用到跆拳道体能训练当中,可以激活跆拳道运动员的核心能力, 发挥跆拳道的技术特点,有利于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提升。
3.2 减少伤病,延长跆拳道运动员职业生涯
伤病问题是每一位运动员面前的“拦路虎”,伤病不仅会影响运动员自身能力的发挥,而且会大幅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跆拳道运动员首先要保证在没有伤病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竞技训练当中,学习跆拳道技战术,从而在比赛中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竞技能力。功能性训练由于源自康复领域,所以具有其他训练方式都没有的优势,重视运动伤病筛查与预防康复。笔者在省跆拳道队实习期间,观察到一些二线的跆拳道运动员对于自身伤病不重视,有小毛病时坚持训练不治疗,等到问题严重才开始停训去治疗伤病,这样就留下了隐患,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如果在跆拳道体能训练中应用功能性训练,对运动员的伤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给有伤病的运动员安排康复训练计划,伤病运动员停训不停练,既可以治疗伤病又可以保持基本的體能。这样就可以避免跆拳道运动员因为忽视伤病而带来的潜在风险,从而让跆拳道运动员有更长的运动生涯。
4 功能性训练在跆拳道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4.1 功能性训练与跆拳道体能训练相结合
跆拳道的技术动作特点是单脚支撑下的攻防变换, 为了保证击打的力度和准度, 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强的稳定能力、控制能力和灵活性,这些都离不开对身体腰腹部位力量的传递与控制,即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传统跆拳道体能训练的优势是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和耐力,更加注重跆拳道运动员单方面素质的发展,但是忽视了跆拳道运动员小肌肉群的开发,没有把身体各肌肉群的能力有机地衔接起来。相反,功能性训练更注重对人体核心能力的开发、小肌肉群能力的挖掘,以及人体各肌群能力的整合,从而激发人体的最大运动能力。传统跆拳道体能训练偏于单向的最大化训练,而功能性训练的核心是多元整合、统一发展。两种不同的训练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因此,把功能性训练与跆拳道体能训练两种训练模式相结合,才能发展跆拳道运动员的核心能力,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4.2 功能性训练在跆拳道专项技术中的运用
腿法在跆拳道技术中占有绝大比例,在比赛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员运用腿法或攻或守,要根据场上情况随机应变。跆拳道的得分规则,拳击中躯干得1 分, 腿踢中躯干得2 分,踢中头部得3 分,旋转技术踢中躯干得4 分,踢中头部得5 分。跆拳道的得分规则决定了跆拳道技术的发展方面。跆拳道运动员要有单腿连续变线、低位变高位以及利用旋转技术进攻的能力。所以跆拳道运动员要有突出的柔韧性、躯干的核心能力以及单腿支撑稳定灵活的能力。跆拳道专项技术训练以跑跳、控腿以及腿法组合的训练为主,而在传统的训练模式下,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和跆拳道运动员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稳定性没有很好地衔接,更严重的是跆拳道运动员的核心能力并未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功能性训练更注重多维度发展以及各肌肉群能力的整合,最终呈现“1 加1 大于2”的效果。在跆拳道专项技术训练中可以加入功能性训练元素,提升跆拳道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核心能力。例如:用瑞士球锻炼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用平衡垫练习跆拳道运动员跑跳中的稳定性;用半圆平衡球练习跆拳道运动员单腿支撑能力、控腿能力;用半圆平衡球练习跆拳道运动员单腿支撑踢击脚靶的稳定性;用平衡垫练习跆拳道运动员对抗的稳定性;用药球练习跆拳道运动员的躯干核心能力;等等。
4.3 功能性训练在跆拳道运动员伤病预防及损伤康复中的运用
运动员不仅要突破技术、强化体能,还要预防伤病的考验,跆拳道运动员也不例外。很多运动员都有“轻伤不下火线”的经历,除非坚持不了或需要做手术治疗, 才会停止训练,从运动员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样是不科学的。运动员的健康是竞技水平提高的前提,而伤病预防及损伤康复是运动员保持健康的基础,传统的训练忽视了这一项目的重要性。动作筛查和康复是功能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功能性训练加入跆拳道训练当中,当运动员出现身体不适时,就可以用功能性训练筛查、评估,提前预防,以免加重伤势。另外, 运动员在大的伤病手术之后,康复训练是保持其体能的重要一环,运动员做好康复训练就能最大限度上恢复其运动能力,恢复伤病前的竞技水平。因此,功能性训练的运用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伤病预防及损伤康复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5 功能性训练在跆拳道体能训练应用中的建议
5.1 灵活创新,敢于创新,实施多元化训练模式
功能性训练除了包括动作筛查和伤病预防及康复这一部分内容外,还包括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关节灵活度等人体综合能力的发展。功能性训练方法非常多, 而且有不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练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另一方面,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灵活创新,实施多元化训练模式。实施多元化训练模式不仅有利于跆拳道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锻炼,而且可以提高跆拳道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相关从业人员只要边学习、边改进并不断完善竞技训练的方法,就能实现跆拳道体能训练的不断进步,我国跆拳道竞技水平就能呈现出更高的水准。
5.2 科学合理制订计划,严密把控环节,保障训练安全
功能性训练和传统跆拳道体能训练各有千秋,只有结合两种训练方法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出两种训练方法的最大功效。教练要在传统的跆拳道体能训练方法基础上结合跆拳道专项技术特点选择适合的功能性训练方法,从而科学合理地制订训练计划。跆拳道训练计划要落实到每一天,只有落实到位,训练才能取得效果。在实施训练计划的过程中,教练要严格要求,严密把控训练的每一环节,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标准。在功能性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会使用平衡垫、药球、瑞士球、半圆平衡球以及壺铃、哑铃等各种器材。因为这些器材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教练应要求运动员之间互相配合,确保每一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
5.3 训练前热身,训练后拉伸
学者潘峰在其研究中提到,国外对1543 名马拉松选手研究发现,在训练之前的热身时拉伸肌肉的马拉松选手的受伤概率更高,而在训练之后拉伸的运动员的受伤概率会降低。跆拳道体能训练也要改变以往热身活动做完接着就是韧带拉伸练习的流程。跆拳道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之前要充分做好身体各部位的热身, 在训练后做好韧带拉伸的柔韧性练习以及肌肉的放松练习,重视训练当中的细节以及身体自我恢复的能力, 从而降低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中发生损伤的概率,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效率与质量,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6 结语
竞技体育随着时代发展一直在进步,新的训练模式也应运而生。传统体能训练模式的发展面临困境,如果不革新体能训练模式,就很难适应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需求。跆拳道的快速发展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以及技战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跆拳道的训练方法必须在发展变化中寻求进化。功能性训练和众多运动项目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有必要根据跆拳道体能训练的特征添加适合的功能性训练,借其之长避其之短,从而更好地发展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适应不断提高当代竞技体育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姜宏斌. 功能性训练概念辨析与理论架构的研究述评[J]. 体育学刊,2015,22(4):125-131.
[2] 刘震, 韦雪梅. 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发展历程、特征及对健康的促进作用[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5):82-87.
[3] 李楠, 魏铭, 满建刚. 国际经验与中国启示: 功能性训练研究述评[J]. 浙江体育科学,2020,42(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