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能力导向下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3-07-27张小庆
张小庆
摘 要:本文針对排球项目的实战化要求,对排球基本技术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对抗式”基本技术和“串联式” 基本技术,并对各种基本技术的教学进行了讲解;对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新构建,主要为“整体-部分-整体”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的各项环节进行研究,完成学生实战能力的进阶。
关键词: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模式构建
1 排球“对抗式”专项技术教学研究
1.1 发球与接发球
发球是进攻的开始。随着发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发球技术也变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发球与接发球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实战相结合,将发球与接发球进行同步教学。从学生的个人能力出发,发球技术与接发球技术已经趋于平衡,那么打破平衡的方式可以融入排球战术的概念,从发球找人、找区域入手,而接发球可以从接发球阵型去做针对性的改变。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将排球各种技战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和战术创新能力。
1.2 扣球与拦网
扣球是排球各项基本技术当中最难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我们的扣球专项技术教学最初以学习基本动作为主,基本动作成型之后,最直接的检验方式便是看扣球的效果,例如,扣球的线路、落点、力量和速度。拦网技术的教学则以基本动作的练习为主。在实战能力进阶的观念下,将扣球与拦网进行同步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扣球技术和拦网技术的提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训练时,扣球效果很好,但是在比赛当中,却出现过多的失误。因此,在练习扣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加入拦网的干扰,促进学生扣球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拦网技术。
1.3 扣球与防守
防守技术在排球的技战术概念中是一项较为模糊的基本技术,传球与垫球都可以作为防守的基本技术。检验防守效果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面对不同的对手,防守技术是需要不断提升的,并且没有止境。因此,要想提升防守的效果,就要提升进攻的标准;防守技术不断加强,也会使进攻技术不断加强。在教学过程当中,扣球与防守就像是矛与盾的关系, 要将两项技术进行综合练习,单一技术的练习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不能够提升其实战能力。
1.4 拦网与保护
在排球技术的教科书当中,没有专门针对排球的保护技术进行讲解,原因是保护技术是多门技术的组成, 它没有固定的学习流程和套路模式。在实战观念的指导下,可以将保护技术与拦网技术进行同步教学,将对方拦过来的球接起,并且将球接出理想的效果,当然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拦回来的球,其力量、速度和落点都难以控制,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提升保护能力的同时会促进拦网效果的提升, 也会加深学生对拦网概念的理解。拦网不仅仅是要将球拦下来,而是要争取将球拦死,最终得分。
2 排球“串联式”专项技术教学研究
2.1 一传与二传
一传在比赛中是球队一攻的保障,到位的一传能够稳定队伍的军心,将胜利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每个队伍二传的特点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磨合一传与二传的配合。根据现代排球技术发展趋势,一传的效果不仅要求球到位,并且要使球的弧度较低,减少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加快进攻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一传与二传的配合,对学生进行“串联式” 的训练,不仅要提升一传的效果,而且让二传熟悉一传的水平,加强个人能力,这样能够弥补因为一传不到位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2.2 二传与扣球
二传是队伍进攻的组织者,在一攻和防反当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排球专项教学当中,二传与攻手达到一定水平后,要将二传与攻手的配合作为专门的教学内容。一切的排球基本技术都是以能够在比赛当中充分展现为目标,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充分模拟各种比赛的状况, 训练二传在到位球下与攻手的配合,以及在不到位球下与攻手的配合,即调整攻和强攻的配合。二传要了解各个攻手的特点,熟悉每一轮本队的站位情况,做好关键时刻的选择,这就要求二传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场上的不同情况,选择当下最适合的进攻手段和进攻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以上所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2.3 拦网与保护
“串联式”专项教学下的拦网与保护,针对的是本队的拦网和保护,后排防守的队员要根据前排队员的拦网阵型和拦网手,去做相对应的保护,防止拦网队员因为移动和手型问题破坏拦网。这就要求保护的队员脚步移动要快,并且有充分的预判能力,要把即将打手出界或者落到界内的球保护起来,所以不仅扣球需要保护, 拦网也需要保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此方面的能力。
2.4 发球与拦网
同一支队伍的发球和拦网在大多数人的观念当中, 可能无法想到有何串联联系。但是从进攻与防反的角度来看,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上文讲到,排球的发球是进攻的开始,高质量的发球能够破坏对方的一传,那么, 对手可能会出现无攻或者暴露性强攻,这对本方的拦网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时机,可以针对其特点进行两人或者三人拦网,并且不需要预判,能够快速地到位,构筑拦网防线,甚至可以不要拦网,前排队员快速下撤,做好防反的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队员的发球和拦网协同能力,保证在发球效果好或者不好的情况下, 拦网都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2.5 发球与防守
通常来讲,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对方如果突破了第一道防线,那么后排的防守就非常重要。在平时的专项学习当中,教师应当将防守反击的速度和能力作为难点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因为防守的质量不仅关乎自身的防守系统,而且取决于对手的进攻水平,在高质量的进攻面前,能够将球防守到位或者半到位,打出具有威慑力的防守反击,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练习,要不断和高水平球队进行切磋,总结经验。在课堂当中,显然没有办法实现和高水平球队进行切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模仿高水平队员进攻手法的能力,或者找一些相对于本年级学生排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来做对手。
2.6 拦网与防守
本文所提及的防守指的是后排队员的防守,拦网与防守,即本方拦网的队员和后排防守队员的联系。队员在赛前要了解对方队员的扣球特点,针对不同的进攻队员,拦网队员要去封堵其习惯性扣球线路。后排队员的防守,要根据前排队员的手形去做有针对性的防守,防守一定是有侧重点的,不可能是所有的区域都能防到位, 要根据场上的情况和对手的能力去做防守。所以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基本防守能力成型之后,要将前排与后排的防守作为系统进行练习,后排防守要与前排的拦网相互呼应。
3 “ 整体—部分—整体”教学模式构建
3.1 教学准备
学生在进入排球专项学习之后,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基本技术情况进行了解,清楚学生的技术水平。如果所有同学都具有一定的排球技术基础,可以直接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果部分学生没有排球基础,则可采用“部分—整体— 部分”的教学模式,要从简单的基本动作开始学习。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整体—部分—整体”教学模式,简化规则,或者降低球网,这样既可以降低教学比赛的要求,又可以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打出的回合球较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充分备课,尽管某段时间的课程是解决大家共同存在的某个问题,但是教学方法要有变化,组织形式要具有新颖性,不能长时间用一种教学方式解决一个问题。
3.2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实战出发,避免将单一的技术进行长时间的大量练习,在注意单位时间内学生触球次数的前提下,多进行“对抗式”和“串联式” 的基本技术练习,可以设置不同的练习难度,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磨炼其意志品质。在一项“对抗式”或“串联式”技术内容下,学生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要尽可能地具有创新性。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通过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问题,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当然这是在场地和时间等客观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够及时解决,可以布置专门的练习任务让大家课下解决, 可以是三人一组练习或者四人一组练习。
3.3 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从实战出发,通过整合和创新,进行大单元的教学,也可以将其抽丝剥茧,进行小模块的教学。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符合课程标准,不能脱离实际。教学内容可以是教学比赛当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是平时练习当中大家难以掌握的内容,可以进行重复性学习,直至能够在比赛当中展现。教学内容要具有丰富性, 毕竟学生是在进行专项学习,应尽可能地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使其能够在将来就业当中具有竞争力。在以“对抗式”基本技术为教学内容时, 要注意采用各种防范措施,避免学生在练习时受伤, 尤其是刚开始进行练习时,学生对动作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用专业的保护设备或者学生间相互的提醒。同时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此种情况的出现。见表1。
3.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当中,教师要注重过程评价,改变以往的期末考试占比较多的情况。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以及比赛表现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同时学生之间要开展互评,评价同学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每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对学生要有整体性的评价,每一场教学比赛后,教师对学生要有个人的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教师也要有相应的评价,包括教學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使教师能够得到充分的反馈,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 张庆新, 陈燕飞, 黄春秀. 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 实战能力进阶导向下重构中小学排球教学内容体系[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4):378-383.
[2] 李焕玉, 李卫东. 实战情境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影响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45(3):105-111.
[3] 杨剑彬. 现代排球拦网技术的实战训练[J]. 当代体育科技,2018,33(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