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2023-07-27吴应倩

幸福家庭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应教学模式

吴应倩

创新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石,学习语文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塑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对事物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采取灌输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抵触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运用鼓励的教学方式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并通过多种启发手段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活跃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师讲解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如果教师采用斥责的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提醒学生:“同学们,发现紧急敌情,你们的顺风耳、千里眼的功能现在发挥失灵,请赶紧调试一下,准备投入战斗。”这既考虑到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体现了风趣幽默语言的魅力,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规蹈矩,囿于僵化的条条框框,不能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导致师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学生惧怕教师,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教师按照“组、复、新、巩、布”五大环节,采用注入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多元化教学形式是指教师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课堂互动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游戏探索教学法、个性小组讨论法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应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条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数字多媒体广播、视频、PPT等,将教材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和其他三个季节对照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之情和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渴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往往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是一切发明创造活动的起点。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

教育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育观念从“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學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常规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鉴别知识。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于新旧比较之处生疑,真正做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另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四、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任何文学作品,都需要个体在特定环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对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产生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利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拓展,从而形成清晰的写作意图,抒发真情实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想象。教师要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采用视频音频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描述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联想,体会想象的乐趣。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并在观察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展开联想。

创造性思维是写作的核心和关键,它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心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文学构思、优美语句等。教师还可以选取重点的段落或者句子进行精讲,引导学生学习和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许多中学生在写作中缺乏创新思路,看问题的角度比较狭隘,作品的思想内容往往千篇一律,观点不够鲜明,缺乏个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着重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向多视角转变,创作的作品更加精彩。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践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教师应培养学生好奇、进取、专注、主动探究等良好的品质,这些品质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发展,语文和生活的关系如同舟与水、粮与田,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语文学习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失去了实际意义。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只有在生活中亲身经历并实践感悟,才能详尽地描绘出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并通过联想形成旗帜鲜明的看法和观点,找到创新的灵感和动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观赏各地的自然风光,领略当地风土人情,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丰富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中,还存在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他们的教学缺乏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的教学应基于教材,但又不限于教材,超越教材。教师要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课外读物、相关学科、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真正的外延是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个人经历、时事热点、名人逸事等,都是语文教学的素材。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学素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让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求知领域的广阔性、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为创新教育提供“硬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優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等,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挖掘教材的创新点,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导语,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构建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是“自主—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包括: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交流、释疑。二是教读课例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包括:自学尝试、教读渗透、反思总结、应用创新、巩固拓展。三是自读课例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包括:学前设计、自学实践、讨论深化、总结提高、巩固拓展。

结语

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学语文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积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将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榕江县忠诚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师应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