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资源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3-07-27以琴

幸福家庭 2023年6期
关键词:情境资源生活

以琴

语文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科目,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在语文教学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的过程中,立足课本知识,挖掘生活素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运用生活资源素材,将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资源素材的意义和策略,以供参考。

一、生活資源素材的概念

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人的生活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涵盖人际交往活动、观念活动等。生活资源素材主要指在生活中发现或再现的生活积累、人际关系、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材,包括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具体事例、实验探究、实地调查等内容。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资源素材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兼具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是联系社会现实生活与小学学习生活的桥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资源素材,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生活资源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具有生活色彩的词语、文章等,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活情景模拟、生活化语言交流中获得不同感受。

(三)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接触语文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将生活资源素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可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生活资源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明确资源运用目标

明确资源运用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对应学段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特征,教师可以合理设置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目标和其他能力目标。在基本目标方面,教师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对于知识与能力维度,教师应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资源素材与学习语文材料并不冲突,要按照了解、记忆、灵活运用等几个程度划分知识区间,明确知识与能力目标的主次。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合理调整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将生活资源素材运用目标设定为“理解生活与语文的关系,学会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形成合作探究与创新创造

能力”。

对于过程与方法维度,新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应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生活的过程。比如,教师可将生活资源素材运用目标设定为“积极参与活动,走出课堂,主动与同伴进行信息交互,提高探究能力”。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教师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作为教学重点,立足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围绕生活化的价值观念细化对学生的要求。比如,教师可将生活资源素材运用目标设定为“喜欢语文,热爱生活,形成求知求实的语文学习态度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他能力目标特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资源,如坚持写日记、阅读等。

(二)开发生活资源素材

开发生活资源素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与时俱进地更新教材分析理念,在透彻分析教材系统的基础上,从生活化视角解读教材,开发生活资源素材。

1.分析语文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编写内容体现出序列化、梯度化、螺旋上升的特征。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先认字,后学拼音;第二学段阅读与表达要素交叉,教材的“口语交际”部分涉及倾听、应对、表达三个维度,不同年级表达维度的侧重有所不同。同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化生活意识与活动意识,贯穿“学语文”“用语文”的原则,设计了“我的发现”“交流平台”“展示台”等栏目,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教师应将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积累相结合的理念融入语文教学。

2.解读语文教材。教师可以从多元视角,考虑文本形象多元化、文本意义多元化、学生理解多元化,从领悟道理、方法推测、需要条件等几个方面,围绕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比如解读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寒号鸟》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先设想学生可能从文章中得出的道理,如“不能像寒号鸟一样懒惰”“时光短暂,要懂得珍惜”等,再思考相关的解读方法,如结合文中字眼“得过且过”进行分析,由“读出什么”延伸到“从什么内容、立足什么立场、运用什么方法读出什么”。

3.创生资源素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系统整合文本,并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因素为暗线,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因素拆分成螺旋上升的训练节点。基于此,教师可以围绕生活资源素材创生需求,重新整理教材。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明道理”为主题,包括以对话为主要讲述形式的《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等文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基于教材的生活资源素材创生。比如,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朗读《坐井观天》中的句子“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再要求学生朗读《我要的是葫芦》中的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使学生感受不同句子的语气,感受文本蕴含的生活道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在教材原文基础上添加源于学生生活的相关事物(或人物),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生活资源素材运用情境

创设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活化情境是运用生活资源素材的关键。教师应聚焦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借助具体材料或音乐、图片等创设生活化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1.关注学生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创设生活资源素材运用情境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以预习單为载体,多观察、多倾听、多思考、多研究,掌握学生学情。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将预习单的内容分为“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知道”“我会查”“我提问”六个部分。其中“我会读”主要包括“本课共几个自然段?”“我朗读了几遍?”“我默读了几遍?”“朗读情况如何?”;“我会写”主要了解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记录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最难写的字及其笔画顺序;“我会说”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知道”需要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内容;“我会查”需要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相应词语的含义,并记录预习期间掌握的新词语;“我提问”需要学生记录自己在预习期间不理解的内容,或是认为与自身生活经验相悖的内容。通过预习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创设符合学情的生活资源素材运用情境提供依据。

2.寻找结合点。生活资源素材运用情境以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要寻找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经验的结合点,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衍生新知识经验。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一文时,“观潮”一词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他们大多没有见过潮水,缺乏观潮的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河、湖、江等具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观潮”的含义。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观潮观的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有学生回答:“就是观看浪潮吧!”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江、河的图片,并播放潮水汹涌起伏的短视频,让学生明白“潮”是海水在太阳、月亮引力作用下定期涨落的现象,“观潮”就是观赏潮水到来前、到来中、到来后的景观。教师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寻找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为生活资源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奠定基础,确保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

3.选择创设形式。在明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新知识间结合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情境创设形式。小学阶段常用的生活资源素材运用情境创设形式有表演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引导学生表演“我”变成树之后长满鸟窝的样子、邀请小动物住进“我”变的树上、妈妈打开背包等内容,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大胆想象,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想象力改编故事情节,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认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自相矛盾》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提出问题:“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的事情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达到以疑促思、以思促学的效果。

(四)拓展生活资源素材运用空间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课型的区分,设置了精读课、略读课、课外阅读教学体系,并以“1+X”(教师讲解一篇课文,学生泛读若干篇文章)的形式,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据此,教师可以根据生活资源素材的运用需要,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1.拓展现实生活空间。教师以现实生活空间为载体,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融入生活,使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拓展写作空间,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任意文体、形式,改写一份产品说明书。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说唱、相声、诗歌、快板等多种形式表现说明书的内容,这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又能充分施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2.拓展学习生活空间。学习生活特指学生在校园内的全部生活,包括学生参与的各种校内活动。学习生活占据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着手,拓展生活素材资源的应用空间。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贴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教师可以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调查活动、参观活动、游玩活动等,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根据学生所处学段的差异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合理调整学习生活空间的活动内容。如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独立能力弱、自觉性差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亲子手抄报、亲子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对于三、四年级学生,根据他们抽象思维初步发展、学习兴趣开始分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制作手抄报、语文竞赛、小练笔、故事会等活动;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开展故事会、书评、影评、演讲等活动。

结语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发展学生素养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资源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丰富语文课堂内容,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应注重挖掘小学语文生活资源素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感受语文,认识生活与语文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关注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汲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桂林市秀峰区榕湖小学桃江校区)

猜你喜欢

情境资源生活
不同情境中的水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