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2023-07-27杜薇

新课程·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创设美术

杜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新颖。教师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美术知识与具体学情,创设适宜的、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使学生融情入境、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激活思维,不断融入美术知识学习中,进而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又让课堂充满活力,也充满生命力。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还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切实转变陈旧思想,以符合学生认知需求为原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美术思维,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因此,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循序渐进地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初中美术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围绕学生认知所需设计情境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成为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一大要点。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下,美术学科不是主科,这也使得一些学生对美术学科重要性的认知还较为模糊,未能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性。为此,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切实围绕学生做好文章,以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内心需求为切入点,创设适宜的情境,不断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意愿和能力,同时也能真正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会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建立自我的知识体系,并能找准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方法。其次,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美术教学。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外,还需要让学生不断丰富体验,开阔视野,增强学习意愿,使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动力,认识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所产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与修养。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提升了主动参与性,激发了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培养了想象力、联想力,不断产生灵感,进而深入思考,努力在生活中加以探索与发现。最后,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阅历以及生活经验,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获得更多良好的学习体悟与感受,获得更丰富的学习情感与经验,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自信心,不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热情和更强的创作欲望。

(二)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应构建多元课堂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设计上也要体现灵活性与多样性。提升情境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设计多元化的课堂,让学生在这一情境教学模式下深刻感受美术知识,汲取知识养分,丰盈精神世界,丰富学习体验。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更具吸引力的情境教学。通过新颖活动的设计,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充满了趣味性,也充满了美的意蕴,更能够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地创作出富有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做到知行合一。

初中生的思维较灵活,但思想还未成熟,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传统教学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显然,这种传统模式限制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缓慢。为此,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就要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互动,适时给予引导,这样学生就会得到更多锻炼发散思维的机会与平台,增强了内心的感受、感悟与体验,进而不断地迸发出灵感和创新火花,丰富了想象力,拓宽了知识储备,提高了学习能力。教师还要及时发现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有效整合资源,通过添加不同的情境元素,与新时代教学所需相贴近,设计有效的、多元的美术教学,转变学生原有的认知误区。如此一来,真正通过有趣的课堂设计、有趣的情境创设、多元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美术带来的价值与意义,主动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不断发展自我的美术欣赏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切实提高美术核心素养。

二、初中美术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创设引人入胜的欣赏情境

要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建构情境教学,掌握學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爱好特长,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下更能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与欲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艺术感知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绘画作品,并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与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靠近“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乐于“跳一跳,吃果果”,产生探寻知识、主动吸纳知识的欲望与动力。在生动鲜明的画面中,学生全身心融入情境,沉浸于艺术的氛围中,观察、欣赏美术作品,迸发艺术灵感,在画作中感受作品所蕴含的内涵以及其思想、主旨、精神、境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精神内涵以及创作者寄托于画中的情感等。学生与美术创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读懂作品的语言之后,从而建立起彼此熟知的一种联系,形成情感上的互通共融。学生有了这一丰富的内心体验后,更能深入地欣赏、鉴赏画作,并且为精神的丰盈而源源不断地注入养分。

为此,教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之间有效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在课堂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形象,使学生在具象化的知识讲解中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多维度地观察、欣赏作品,由此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深度以及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

例如,在组织学生对风景画进行欣赏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播放各地美丽的风景画面,使学生调动多个感官,沉浸于这一浓厚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感知、体验。在风景画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将声音与音响相结合,让学生看到天空蓝蓝、大地绿草茵茵,听到悦耳鸟鸣、村舍犬吠,将美丽的自然景观生动地呈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画作中所蕴含的精神、主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画作,并非简单地让学生进行描摹,而是要个性化地、由浅入深地思考一番。让学生借助对画作的欣赏体会创作者在描写事物过程中的艺术表达的技巧、方法以及作者是如何在各种色彩的利用下去诠释情感的。通过组织学生欣赏画作以及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丰富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将鲜明的个人色彩融入画作创作中。由此,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与技巧融为一体的创作旅程,增强了自我主动性,也不断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融入地方美术元素

初中美术教学素材的来源十分多样。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也可以挖掘、开发当地民间艺术资源,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切实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为了让学生亲近地方文化,去探寻民间美术的魅力,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地方文化中的民间美术资源,使其初步了解民间美术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以及其所具有的特征。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或者是实地调查,获取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并在课堂上加以展示,让学生共同欣赏。学生形成一个初步印象后,可以充分感受到当地文化中美术的独特魅力所在,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情去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一些民间文化,在随后的课堂讲解中可适时引入。

例如,根据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课堂上引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美术作品以及工艺品等,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具体的制作过程,使美术课堂充满了活力,也具有了浓厚的民族气息,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初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后,借着学生赏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教师可适时地穿插讲解,对其中所蕴含的美术形式、所采用的色彩搭配等进行讲解,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不断上升到理性认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民间美术作品,并且为大家讲解自己对这一美术作品有哪些认识,其特点是什么,特色是什么,历史渊源又是什么,由此引发更深入的思考,这也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不谋而合。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我的学习成果,深层次思考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不断构建自我的知识框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而且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自觉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分析美、探究美、创造美,美术思维更加活跃,基本知识技能更加牢固,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三)创设写生采风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开展写生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使其创造思维不断得以锻炼与增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通过对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挖掘,将其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来创设实践型的教学情境。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采风。当地的生态公园、湿地公园或者是名胜古迹等都是学生绘画的最佳场所,有亭台楼阁,有鲜花綠草,有鱼跃鸟飞,有野鸭天鹅,学生眼前是真实的自然景色,为其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美术素材,也让学生沉浸于自然之美中,最大程度地迸发灵感。显然,带领学生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到自然中去采风,这与课堂上对着照片儿“照猫画虎”进行临摹相对比来看,那些鲜活、真实的景物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美的欲望与兴趣,使其灵感的火花得以不断迸发,所绘画的作品更加富有个性,也充满了勃勃生机,不再是千篇一律。从多次实践来看,学生在实地进行采风写生,能释放天性,挖掘自身潜能和可能性,专注地投入写生中。

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设计多样化的写生活动,结合具体的绘画特点,调动学生多感官去了解美术,夯实基础,切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给予其拓展思维的空间与时间,帮助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在采风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一起对创作的作品进行构思,一起就绘画技巧进行讨论交流。而教师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可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写生中。当学生经过商议决定创作一幅大型的山水画时,让学生分工合作,各自对其中的某段素材进行绘制,每个人承担一部分绘画任务,最终形成整幅作品。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趣味性,也能发挥个性化的想象力,不断让自己所绘制的画面更加出彩,展示自己的绘画功底和水平。

实践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绘画能力、欣赏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与锻炼。学生心情愉悦,在创作完绘画作品之后,体验到了很强的成就感,也能通过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涤荡心灵、陶冶情操,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终促使学习效率、教学效率得到同步提升。

总之,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应保持同频共振、与时俱进,教师也应切实运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融情入境,发挥自我的主动性,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下,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激发美术创作热情,不断地开阔视野,在深刻体验中滋养心灵,升华情感,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淑伟.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4(8).

[2]付象林.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1).

[3]李秋颖.运用情境教学法克服中职生厌学数学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

[4]刘晓华,於玲玲.情境教学法在中学美术剪纸课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2).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

编辑:李琴芳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创设美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意美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