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表现力
2023-07-27许玉红
许玉红
为了践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各阶段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发挥自身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而“音”所指的就是音乐,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自新课程改革后,要求要转变教育主体,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要立足实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高效的课堂。而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教师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性,对培养学生音乐美以及表现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力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一问题是需要亟待解决的。
一、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对自身心理特征以及心理倾向性的认知,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如音乐的节奏、歌词、旋律、曲调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共鸣。这种情绪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心境”,那么在美好的心境中,学生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的各类活动,多是以主动参与为主要心理,这不仅可以打造初中音乐教学的高效课堂,还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中培养音乐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气质、能力、性格、天赋等已经逐渐凸显,在学生主动表现的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和引导。这不仅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的,还可以起到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初中教育阶段进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记忆力,因为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以音乐的旋律以及欢快的曲调对学生进行记忆培养,更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
二、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多以传授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础技能为主,如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识谱、唱歌以及曲调的反复训练,这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传统。一方面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就是天赋的发展。如果学生只是进行单一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就现阶段来说,现代音乐主要是以乐理、唱歌教学、乐器教学、试唱练习、音乐鉴赏五部分组成。如果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不能局限于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是要把教学拓宽到以上提到的音乐教学各部分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的综合性不强,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注重个性化教学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音乐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手、足、眼、口、脑相互协调统一的综合应用性学科,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某一部分教学,更要重视音乐教学的综合性。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不能发挥其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音乐赏析和音乐练习为主,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不能发挥其天赋。不难发现,很多初中生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如果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厌倦这一学科。此外,学生具有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如果把学生局限于共性教学中,就会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众所周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具有主体差异性的人,如果仅局限于共性教学,就会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都应在共性教学中体现个性教学,而个性教学也不能忽视共性教学,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三)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局限于课本的教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拓宽了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新技术手段拓宽教学范畴。教师不局限于课本教学,而是以课本为蓝图,以各项资源为辅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现阶段来说,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研究歌唱教学,虽然这一教学富有成效,但是上述已提到,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乐器教学、音乐赏析教学都属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階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属于“角色同一性混乱”的时期,更愿意去展示自己,想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在附属动机的驱动下,推动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就现阶段音乐课堂来说,很多学生受教师主导性教学的影响,不能发挥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就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能满足自身心理的需要,那么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学习效率必然是事倍功半的。教师不能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这都会限制学生的表现力。以此,想要打造初中音乐教学高效课堂是不太现实的。
三、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升课堂表现力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营造积极、良好且活跃的学习氛围,以课本音乐作品为主,直观反映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以情感带动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在作者、作品以及学生三位一体的情感共鸣中,学生会置身于音乐作品的熏陶中,以情促行,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课前可以创设与音乐相关的教学情境,对于情境教学来说,自新课程改革之后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优势在于把学生带入实际的情境中,以兴趣为导入,达到教学的目的是事半功倍的。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内驱动机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力,使学生可以在充分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和塑造音乐热情。
另外,教师也要注重情境教学要民主、宽松、和谐且积极,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敢于展示自己,在学生展示自己后,教师要给予相应且诚恳的评价,以发挥附属动机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从歌唱教学开始,让学生用美好的歌声抒发情感
对于音乐课堂的歌唱来说,唱歌是抒发情感,也是学生表现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满足自身心理需要、提升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徑。通过唱歌,不仅可以表达学生的主观思想,如喜、怒、哀、乐等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在艺术情操中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唱歌,还要引导学生喜欢上唱歌,以发挥歌唱教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歌唱的技巧,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选择适合的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材中,每一首歌曲所代表的音乐素材以及作者的创作情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也要认真预习,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付诸行动,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
另外,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搜集和整合。上课之前可以播放不同版本的同一作品,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作品。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乐器演奏,如竖笛、口琴、钢琴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演奏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不同心理的不同体现,引导学生具有表现力地歌唱。一般来说,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是不同的,所以每一个作品代表着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心境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在歌唱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心去感受不同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本质,只有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歌唱,才能使学生和作者以及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如民族音乐、乡间音乐、现代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根据其历史背景、民俗特征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每一个作品的表现特征也是不同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注意不同作品的音高、音长、音色、音强、力度、速度等。比如,在学习王立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或者是普希金的诗《致大海》时,这类作品也要结合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以使学生在不同作品中孕育情感,这更是音乐作品艺术形式的表现之一。对于一些抒情类的歌曲来说,要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和歌曲演唱相结合,以展示作品的情感。
(三)让乐器走进课堂是提升课堂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乐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教师受综合因素的影响,不能把音乐和实际教学相结合。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的完整性,把乐器演奏和实际的教学相结合,营造积极的演奏氛围,学生在兴趣以及积极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效果事半功倍。比如,简单的口琴、竖琴的教学,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实现以少带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具有音乐天赋,从小学习音乐,那么,教师可以给这类学生提供最大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组织各种音乐社团,如合唱团、乐队等。这不仅可以激发上述所提的附属动机的作用,还可以实现以少代多,激发小组内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天赋,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让学生自信走上“舞台”是提升课堂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具有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想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内心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的主导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引导学生发挥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教师要创新、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如组织我是小主持、音乐情景剧、话剧等表演活动,这类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都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需求,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张力,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要因材施教,把个性教学和共性教学相结合,结合学科的特点,为音乐课堂提质增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生理、智力、德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践行素质改革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器为导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媚.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10).
[2]叶晓燕.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20(13).
[3]杨海燕.初中音乐教学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4):143.
[4]张凌燕.初中音乐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探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9):80-81.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