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2023-07-27李凤婷
李凤婷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以往的课堂教学多注重教材知识,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具体而又系统化的有效教学措施[1]。群文阅读的发展经历了理念的建构、区域试点、全面深化推广的历程,如今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实践。群文阅读不仅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阅读这一方式来开展教学,还系统化地推进了多种类型文本阅读的教学实践,站在宏观的角度把多文本阅读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充分理解和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幅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由课内情境走向课外,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其宏观思维构建能力。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的思维、审美、文化充分融合并运用于语言的建构与学习中,并在教学场景中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材信息等多个因素组成的,可以将其整合梳理成为拥有具体内容和一定难度且可以解决的任务。群文阅读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关键点主要有语言和思维发展两个方面,而思维是最需要被关注的。思维在语文学习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磨炼情感和思绪,另一方面又能夠锻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群文阅读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可评价性等多个特征,主要目的是让教师教给学生切合生活实践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基于内容或语文要素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关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好方法是根据整本教材的学习内容和语文要素来进行教学[2]。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课时用于阅读教学,因此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阅读课文大多数是散文,因此阅读教学的问题,大多存在于散文教学中。面对这种情况,妥善地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疑是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比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这一课中就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两篇都是写母爱的文章,只是角度不同。《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借以金色花的角度来写,而《荷叶·母亲》则是由“我”的视角,通过荷叶表达母亲的无私和伟大。这两篇散文在本质上体裁相同,都属于诗,具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的想象;从内容和形式中,它们又有散文的外观,不同于诗歌的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教师在教学中,第一步,要求学生精读前两篇课文,在完成生字、生词的学习,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围绕文章内容及课后习题,以节为单位学习。《金色花》一课的教学,重点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任务:(1)训练学生默读,弄清楚作者在散文的第几段写了母子对话,从中体会母子之间的爱意和感情深度。(2)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感受作者在表达母子感情时使用的修辞手法。(3)带领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分层,并分析根据哪个因素划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本意。最后教师对文章主题进行概括归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说明《金色花》是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与妈妈“捉迷藏”,让妈妈嗅到花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等,以此来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让学生和自己思考的答案进行对比,从中分析出现缺漏和误差的原因。而《荷叶·母亲》这一课的教学,聚焦于三点:(1)通过朗读,从中体会文章写莲使用平淡叙述手法的意义。(2)通过默读,画出文中反复写雨势之大的句子,让学生理解这种反衬写法是为了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3)发挥想象,让学生通过模仿作者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第二步,在前面两篇精读散文教学完成后,给学生布置课后预习和熟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业,让学生明白其大致表达思想。然后,开展群文阅读,采用精读、快读、跳读等方法,围绕文章中心思想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
(二)基于“1+X”的教学方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所谓“1+X”中的“1”指的就是精读文章或者单元精华内容,“X”则表示多篇自读文章或者课外读物。“1+X”把精读和自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实现了群文阅读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的扩展。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进行精读和跳读中,这篇文章只是粗略地讲述了孙悟空有关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而《西游记》中还有诸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等精彩内容需要学生进行阅读,这个时候仅凭课内有限的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群文阅读需求的,不利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当然,群文阅读不是单纯地追求数量,而是在足够数量阅读的前提下阅读众多高品质的文章以及课外读物文本不是随意地呈现的,而是存在一种结构,学生在这个结构中去理解文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教师单向地告诉学生做法,而是要靠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恰恰是群文阅读所倡导的。另外,在过去的单篇教学中,学生就算实践、经历了阅读,充其量也就是一篇文本,信息量非常有限。而群文阅读需要学生将很多文本中的信息提取、整合起来,这就需要学生沉浸到阅读中去。因此,相对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实践效果是“1+1>2”的。如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关于“天净沙”这一曲牌名类型的古曲,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作品的格律和起源,知道这一曲牌名多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基于大单元结构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要理解什么是大单元结构的群文阅读教学,就需要明白什么是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单元教学中的每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来贯穿整个群文阅读教学。现在的语文教材划分单元多是通过一个主题,延伸几篇相关文章,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由目标到内容,再到实施和最后评价的学习过程。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许多单元都存在同种类型或题材的文章,教师通过整合这些文章形成一个大的学习目标,把这些内容串联成一个整体来讲授才是真正的大单元结构群文阅读教学。例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有《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四篇文章,就可以作为一个大单元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写传记,我们要用不同的任务和问题来对这个单元进行解读和学习,如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后,请学生基于传记的特质理解两篇人物传记的异同之处,《美丽的颜色》运用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和环境描写,将居里夫妇生活的环境和发现镭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领略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而《列夫·托尔斯泰》整篇文章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把他丑陋的外貌、平庸的长相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又把他那尖锐的眼神刻画得入木三分,把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一生写得震撼人心。教师要在课后将学生按照4人一组进行分组教学,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这两篇文章的理解和发现来制作文章异同方面的海报。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人物传记这种写法的认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描写手法、角度、特性等方面入手,灵活地运用大单元结构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更有含金量和专业性。
(四)基于讀写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使学生在阅读中锻炼写作能力,解决初中语文写作难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作为一个组合来进行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教学,这三篇文章都是叙述性的,其主干是小说重要情节和人物。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主要情节是什么,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还是躲于勒?毫无疑问是遇于勒,这也是整篇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故乡》这篇小说中,最重要的情节就是“我”再见杨二嫂和闰土的场景。本单元主要教学的是关于缩写文的写作。缩写文就是原文的缩微呈现,它应该是一篇独立的小文章,我们在去掉次要信息的同时,也不能把文章缩成一篇“僵尸文”。因此,缩写时我们一定要通过具体的方法来使上下文过渡、衔接顺畅。例如,关联词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法、时间地点转换法等。教师在这三篇小说中任选一篇让学生进行缩写实践,要让学生在尊重原文的同时,详略得当,抓住小说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情节,并且根据内容划分清晰的文章层次,如《我的叔叔于勒》就可以将于勒写的两封信作为文章主体转折点进行缩写,再到最后发现于勒并没有真正发财来进行文章的结尾。读写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思维,在阅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五)基于提问引导的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好的提问会在群文阅读教学当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能力,锻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跃度。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一课中,就有关于学问和怀疑的思考,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就可以通过对文章本身的怀疑进行提问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学习,如询问学生这一课为什么要以绝对的语气开头,这样写的意义和目的是想要表达什么观点,进而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从文章内容中找到想要的答案。教师还能从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形式、文本题材、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提问,以提问促进阅读,以阅读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让教师的思维通过提问和学生发生碰撞,再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内容产生碰撞,在一步一步引导中使学生不断地摸索和吸取课本知识,并通过思维发散不断升华所读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六)基于任务驱动法展开群文阅读教学
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通过对阅读的深入理解来创设属于文本本身的文学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文章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其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以此提升语文素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鲁迅的文章《孔乙己》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完成教学,把鲁迅的《孔乙己》和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两篇文章作为一组,学生的任务是根据两者的共同点来阅读和理解课文。两者分别是小说和散文的体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一棵植物的悲剧和一个人的悲剧两者文学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的问题来切入教学。学生会想到虽然两者文学体裁不同,但他们最后都是悲剧的命运,而学生又会发现“孔乙己”被当作笑话,“古藤”只有季羡林关心,他们都是不被人注意的这一共同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帮助其发现文章更深层次的表达,“孔乙己”和“古藤”都有受到苦难无力申诉的共同遭遇,进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兴趣,探索文章中更多的知识点,最后完成群文阅读的任务目标。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要想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不仅要从以内容或语文要素为组织单元、“1+X”教学方法、大单元结构、读写结合学习方式、提问引导方式、文学情境构建这六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将其完善和推陈出新,创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群文阅读课程的建设,要落脚到通过阅读,形成想、说、写“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因阅读经典而有所思、有所言、有所写。如此,才能从课堂上、生活上、精神上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效率,进而使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田宁.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学周刊,2023(7):139-141.
[2]张永利.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6):17-19.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中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