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教育视域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2023-07-27唐艳

新课程·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信息技术过程

唐艳

STEAM教育理念属于兼具创新性与综合性的新型教学理念。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主题,找准STEAM教育引导模式融合应用的科学路径,结合实际全面创新教学思路、教学实践方法,为取得更好的新型教育引导工作效果提供帮助。通过分析可知,中学阶段的STEAM教育引导理念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融合,需要通过加大针对性实践引导力度、积极引入项目教学引导模式、实现教学引导合理分层、结合生活实际实现学科应用链接等方式,全面优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质量,利用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优化不仅需要客观资源条件的支持,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引入也非常重要。STEAM教育理念的融入属于具有综合性的创新教学引导方式,教师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准教育引导切入点,灵活运用教学引导的方式方法,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实现优化的内在动因

(一)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组织落实不仅要把握基本理论,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1]随着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出,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引导方式方法也需要同步更新。在具体的教学引导中,STEAM教学组织模式能够基于信息技术多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领域,通过多学科联动融合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在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只要找准教学衔接切入点,并且在教學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和发散性,就能够促使学生在接触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实现学生思维模式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符合实践能力提升的重点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应用能力仍然是该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对于中学阶段的课程教学而言,学生在具体的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提升,主要强调掌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科学应用方法,以及一些常用针对性软件与技术的应用方法。[2]因此,教师利用实践性和综合性更强的教学组织模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检验,为进一步找准实践能力的教学引导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培养效果提供支持。

(三)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在中学阶段逐步显现出来。对于学生来说,进入中学学习阶段,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呈现出不断提升状态。另外,教学引导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段内应用创新型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STEAM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优势,通过分层次布置教学任务的方式,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保障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符合预期的课程教学要求。

二、STEAM理念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入应用原则

(一)找准融合教学的切入点

STEAM理念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信息技术是各个行业领域实现融合的核心技术和专业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需要结合技术应用维度的丰富性,选取相匹配的切入点进行教学。从学生主观学习体验的角度来说,选准教学切入点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原理和价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效果。

(二)应用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STEAM教育理念融合应用时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网络平台和先进智能技术相关的课程紧密结合,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和智能化辅助工具积极引入日常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演示类课程的教学组织中,教师更应该直接引入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的深度结合。例如,智能机器人、更先进的作图工具等都可在STEAM教学模式的应用背景下投入应用。

(三)注重学生针对性技能的实践教育

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现阶段企业人才需求的趋势和方向。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与学生有效沟通,了解学生实践能力的潜力和侧重点,以便结合STEAM教学理念与学生不同学习能力的侧重点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例如,针对善于应用制图软件的学生,教师可从技术维度入手,将先进教学理念与实践案例融合,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系统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在现阶段的工程项目中,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持的BIM技术应用为典型代表。

三、STEAM教育视域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一)加大针对性的实践引导力度

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针对性地加大教学引导的实践力度,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通过主题性的实践课程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方法,并且让他们体会其应用价值。

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在动画制作和影片剪辑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艺术领域一些纪录片、影视作品的剪辑工作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技术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视频制作效果与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对比观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方法,他们可以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来感受专业技术和美学之间密切的联系,这种教育引导方式是优化学生审美能力的科学途径。

(二)积极引入项目教学引导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同样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独立的项目不仅有明确的实践学习目标,学生更能通过实践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在具体项目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STEAM教学理念涉及的几个方面的内容侧重点,选取具有综合性和针对性的具体项目内容,按照项目前期规划、项目落实中学生的实践参与任务分配以及项目完成总结反思阶段的有效推进,实现学生基于项目落实执行的针对性能力提升目标。

例如,教师可选择技术含量较高的C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构建项目教学的整体框架步骤。(1)在项目引导前期,引导学生回顾前期程序编写所应用到的具体对象,例如,在正弦函数求值的程序编写实践中用到的Form1、Command1、Command2与Label、Labe2等对象。随后,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具体问题为“对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这一问题虽然具有概念引导的特征,但能够在提问回顾中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2)完成对象设置属性的方法讲解。分别用直接设置与利用属性语句设置两种方式进行讲解分析。在初步设置具体的示范操作语句时,可设置简单的问候语作为参照标准,不要过难。(3)引入具体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与企业协同合作,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企业或工程技术类企业进行编程工作的实习,或参与到具体的实践项目中达到预期的实践教育引导效果。虽然中学阶段的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存在困难,但进入企业参观,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应用模式仍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也要沟通与交流,通过针对性的沟通提升项目教学法在实践环节的应用效果。从具体的教育引导以及企业资源的利用方面来讲,学校通过与企业联动举行计算机技术工程竞赛或者基于计算机课程的智能化机械设计竞赛,引入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作为竞赛组织过程中的组织人员和评审人员,参与到具体的竞赛组织落实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真实的競赛场景和参与竞赛的体验对于优化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促使其从实践中感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创新性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三)实现教学引导的合理分层

合理分层主要是指,结合不同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在设置具体的实践项目任务时,选取不同的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设置实践任务。这种实践任务设置模式便于教师结合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设置具有针对性能力提升效果的实践任务。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来说,不同学生在得到具体的学习任务后,也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找到实践学习落实执行的切入点,并且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具体思路。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在前期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自身在基础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实践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学习应用不同原理。不同功能的技术和软件为提升个人的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提供支持。

例如,教师可在计算机制图方面的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有目标地提升个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不同层次任务的设置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分别结合科学领域、工程领域、技术领域、数学计算领域的具体项目内容设置任务,达到分层级教学的目标。

(四)结合生活实际实现学科应用链接

数字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科链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感受到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模式。例如,实际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智能手机App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如订单支付、社交娱乐等。这些App背后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支持和运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App的功能原理,并探究其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平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此外,现代商务行业也高度依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企业办公环境,了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在商务行业中的应用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参观企业的IT部门、聆听专业人员的讲解,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学科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教师可以让生物学学科的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在生物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或者让地理学科的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的认识,还可以开阔自己的学科视野。再如,教师可从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的应用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已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了融合。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网络平台、多媒体平台的应用,还是现阶段直接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平台和App的应用,都是依托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为生活提供服务的典型代表。为了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和认识到网络平台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可直接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应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实整体的课程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应用在线学习App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能力也会得到针对性的提升和优化。

四、结语

综合本文的分析可知,在STEAM教育视域下,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提升教学引导的实践性,丰富教学组织的方式方法,提升整体的课程教学组织落实的实效性。教师为了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灵活性与先进性完成好教学组织任务,其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创新教育引导思路和方法,适应综合性更强、实践要求更高的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时子豪,张晓琳.融合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案例分析[J].物理通报,2022(S1):126-131.

[2]陈婷,胡雪涵,高鑫.西部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教师视角的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21(3):115-116.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

编辑:李琴芳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信息技术过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