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角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2023-07-27刘悦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种植园经验创设

刘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自然角是幼儿近距离接触自然的区域,自然角中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幼儿探究的源泉,也是幼儿园课程中有益的内容。在自然角的创设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探索自然角与课程的关系,充分发挥自然角的价值,促进幼儿多元经验的获得与发展。

一、从幼儿需要出发

幼儿喜欢的自然角是什么样子的?每个班级自然角的设置都应该一样吗?幼儿自己可以创设自然角吗?自然角与幼儿一日生活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我们不断优化班级自然角环境创设,重视幼儿在自然角中的自主探索和表达,让自然角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产生联系,以实现自然角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始终从幼儿需要出发进行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

1.合理安排空间

以往,班级自然角的空间位置一般由幼儿园做整体规划,因而容易形成班与班雷同的现象。而今,我们基于动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需求,从自然角的位置是否有阳光、光照时长够不够、通风性好不好等角度去思考自然角的空间位置和布局是否合理,并据此进行调整。为此,有的班级将自然角调整到光线较好的走廊,有的班级将自然角调整到靠近窗户的位置,有的班级将自然角调整到阳台上,等等。这样的调整优化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也促使幼儿关注动植物的生长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往,班级自然角的空间较小,仅由几个阶梯式的置物架构成,不能满足幼儿在其中开展劳动、探究等多种活动的需要。而今,我们改变了原先“角落式”“半封闭式”的空间布局,以开放的思路延展自然角的空间,扩大可供幼儿观察、操作的空间,甚至还根据需要适当向教室内部延展,从而增加幼儿与自然资源接触的频率。

以往,教师会用低矮的木桩、围栏将班级自然角进行围合,在视觉上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这样的围合也把幼儿“拦”在了外面,减少了幼儿学习的机会,不便于幼儿观察、探究、记录。而今,开放式的自然角更能满足幼儿积极参与的愿望。我们在划分和布置自然角内部空间时,充分考虑幼儿实际的操作需要,而不仅仅为了美观。有的班级还根据需要将自然角延展到教室里,增进了幼儿与自然角的互动。比如,幼儿带来了一些热带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热带鱼更适合在室内饲养,于是就把热带鱼养在教室里,后来还给鱼缸增加了加氧加热等装置。又如,植物不仅仅摆放在固定的架子上,班级区域的柜子上、窗台上、娃娃家的桌子上等室内环境中也穿插摆放了一些观赏性强的植物。

2.增加活动时间

以往,幼儿进入自然角开展活动的时间有限,一般只在早晨入园时、放学离园前、自由活动时进入。零散的活动时间不能充分满足幼儿探索、劳动等需要。我们认为自然角和语言区、生活区、美术区、益智区等同样重要,所以,我们营造宽松的氛围,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自然角进行探究。以往,自然角只作为独立的区域而存在,幼儿很少在这里持续开展活动。而今,我们充分发挥自然角的作用,将自然角的活动和班级的其他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相结合,这样幼儿在自然角中感知、操作、体验的机会就增加了。同时,我们也把自然角的创设理念渗透到家庭中,引导家长在家中设立自然角,与孩子一起开展种植活动、饲养活动、自然观察活动等,以增加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

3.重视表达表征

在自然角中,我们通过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记录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支持他们发生深度学习。为了满足幼儿实际操作的需要,我们准备了小型桌椅作为操作台面,从而让幼儿有了静心操作的空间。我们还准备了笔、记录表、记录本、电子录音设备等便于幼儿记录的工具。这样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幼儿可以走进去、坐下来,进行观察、操作与表达,意味着幼儿在其中可以进行更多元的活动,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我们不仅让幼儿一起参与自然角的规划,还通过呈现观察记录、照片、绘画作品等方式,将幼儿选择动植物的过程、种植养殖的过程、探究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视化,以便幼儿知道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分享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为此,我们不仅利用自然角墙面进行展示,还提供可移动的展示架与展示板,将幼儿的表达表征展示在便于幼儿观察的位置,以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和分享,提升幼儿的经验。

4.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我们会在自然角投放必要的便于幼儿获取的材料和工具,幼儿可以充分利用材料和工具感知、操作和体验。

自然角為幼儿提供了很多劳动的机会。种植、修剪、浇水、换水、喂食、打扫等都需要适宜的工具,我们通常会提供各种口径的容器、勺子、安全剪刀、手套、扫把、铲子、耙子等。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

大蒜一周能长多高?刚刚长出的小芽是什么样子的?不同植物的叶子有什么区别?风信子和洋葱要怎样分辨?蜗牛是怎么睡觉的?金鱼会冬眠吗?小兔子吃了那么多东西,体重有没有增加……自然角中的动植物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幼儿会在观察中萌生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能推动幼儿持续探究。我们通常会提供卷尺、小棒、吸管、放大镜、手电筒、电子秤等工具来支持幼儿的探究,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

比如,中班幼儿发现每到周末就无法为植物浇水,于是展开了探究活动,他们采用多种材料,尝试了很多方式,经历了各种失败,最后制造出一架简易的“自动浇水器”。之后,他们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自动浇水器”,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和创造的价值。

二、搜集与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角中可以有哪些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从哪里来?以往,自然角中的自然资源通常是由教师按照观赏类、种植类、饲养类等类别去采购的,也有一些是家长平时零星地让幼儿带到幼儿园来的。而今,我们不断拓展自然资源的视域,搜集和利用园内外的自然资源,以丰富班级自然角环境。

1.注重搜集身边的自然资源

自然角中的自然资源主要来源于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和周边的自然资源,而不是主要从市场采购或由家长提供。我们应拓展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与了解,让搜集本身成为可令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课程活动。比如,我们清点园内的树木资源,发现共有27种乔木、19种灌木,仅桂花树就有32棵,其中还包含不同品种。这些自然资源是幼儿园特有的,与之相关的树叶、树皮、果实等自然物就成了自然角中可供幼儿观察、探究的材料。又如,在以“草”为主题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草,而幼儿寻找的过程既是观察与探究的过程,也是与大自然建立情感的过程。通过在园内外搜集,幼儿发现有艾草、含羞草、四叶草、狗尾草、地毯草等不同的草,他们把各种各样的草移植到自然角中进行更充分的观察。不仅如此,他们还用草装点环境,饲养了兔子等食草动物。教师还适时提供了各种草制品供幼儿欣赏,让幼儿感受自然之美。由此,幼儿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展了深入的探究。

2.建立与种植园地的密切联系

我园有约600平方米的种植园地,班级自然角与种植园地之间可以产生哪些联系呢?对于幼儿来说,班级自然角的优势是距离最近、便于观察、易于发现其中的变化,能够为种植园地中的种植活动积累经验。所以,我们尝试让自然角和种植园地建立密切的联系。比如,可以先在自然角中育苗,再将苗移植到种植园地中;可以在自然角和种植园地同时种植某些植物,进行对比观察;可以将在种植园地发现的动物和收获的植物带入自然角中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与探究;可以把在种植园地需要用到的经验先行在自然角里实验;等等。比如,有一次,大班幼儿为了在种植园地搭建蔬菜棚,先在自然角的种植盆里进行搭建,等积累经验后再到种植园地进行实践。又有一次,幼儿去种植园地观察时,发现雨后植物上有蜗牛,于是提出问题:“蜗牛可以饲养吗?它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开始在班级自然角饲养从种植园地搜集来的蜗牛。他们让蜗牛生活在透明的容器里,通过持续的观察、猜测、验证,了解了蜗牛的习性及其与植物的关系。

三、建构自然角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从课程的视角进一步发掘自然角的价值,让自然角与幼儿其他的活动建立联系,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机融合。

1.自然角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以往,自然角通常只是作为独立的区域而存在,与主题活动的实施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今,我们将主题活动的内容渗透到自然角中,既丰富了主题活动的内容,又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进行深入探究提供了支架。比如,在主题活动“我是劳动小能手”中,幼儿在自然角探索有哪些劳动内容、怎样劳动更好,为更好地管理动植物积累了经验。又如,在主题活动“拜访大树”中,幼儿从大自然中搜集了树皮、树枝投放到自然角中,从而对大树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2.自然角活动与其他区域活动的关系

以往,幼儿将自然角中的自然资源拿到别处使用是不被允许的。而今,幼儿可以根据需要把它们拿到班级其他活动区使用。比如,可以把观赏区的植物放到“娃娃家”中欣赏,用以装饰“娃娃家”;可以将自然角中的花卉移到美工区,作为欣赏的材料和写生的对象;可以把展示在自然角中的果实带到科学区进行观察和探究;幼儿收集来的放在自然角的自然物(落叶、凋零的花瓣等)同样也是美工区中有用的材料;等等。自然角的生态式环境也常常使幼儿产生美妙的联想,把这里视作游戏的场景,生发游戏内容。比如,教师在自然角创设了“花园小屋”,幼儿利用“花园小屋”玩起了“书吧”的游戏。又如,幼儿借用自然角中的绿植营造了野餐的游戏场景,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

3.自然角活动与亲子活动的关系

以往,我们只是请家长帮助搜集自然角中需要的自然资源,并没有让家长共同参与自然角的活动。而今,我们利用家长每日接送环节,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关注自然角的创設和利用,共同参与对动植物的观察和探究,让自然角成为增进亲子互动的有益空间。比如,在幼儿自制“自动浇水器”时,家长也参与进来,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的分享。又如,寒暑假来临之际,我们请家长和孩子参与动植物领养活动,增进了家园的互动。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幼儿园“通过自然角开展自然教育”的理念辐射到家庭中,引导家长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渗透在带领孩子搜集自然资源、丰富种植养殖经验以及开展其他与自然相关的探究活动中。比如,我们鼓励家长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积极搜集自然资源以充实家庭和幼儿园的自然角。又如,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在家中同步饲养蚕宝宝、螺蛳等,让孩子将在家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幼儿园的饲养活动中,更好地照顾小动物,从中感知动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

在课程的视野下,自然角中的环境创设、资源搜集、充分探究等都是重要的课程内容。我们充分发挥自然角的价值,让幼儿在这里与自然相遇,让这里成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有益空间,给幼儿带来更丰富的活动、更多元的经验、更融合的智慧。

猜你喜欢

种植园经验创设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