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英语说明文解题策略

2023-07-27冯青韵

新课程·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说明文代词语篇

冯青韵

语篇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和图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旨在帮助学生厘清在高考英语说明文解题过程中的语篇分析思路,帮助学生分析推断、归纳建构、批判评价相关语篇中传递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解题思路,并且理解文章传递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2022年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中有三篇说明文,其他高考卷中说明文在阅读理解四篇文章中均占比较高。说明文篇幅一般较长,生词和长句较多,知识性和逻辑性强,对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要求高,本文将针对说明文的文体特征、高考命题特点进行分析,以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套全国卷和2021年新高考Ⅰ卷为例探究基于语篇知识解读的说明文解题策略。

一、文体特征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方式,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种类、成因、特征、结构、功能、结果或发展过程进行说明,使读者对事物获得客观和准确的科学认识。高考英语说明文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家庭、运动、健康、工作、环境、艺术、劳动等,一般以社会现象和科普类文章居多,主题较为新颖。文章主题鲜明,脉络明显,语言客观简洁,作者立场不明显。

文章一般分为三部分:背景介绍、主体、结论。说明方法一般有:解释、下定义、分类、比较、举例、列数据、引用等。总结了说明文常见的语篇结构模式:问题—解决式、解释—说明式、现象—本质式、原因—结果式、一般—具体式等。

《课标》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类型提出了内容要求,其中,说明文包括:地点、事物、产品介绍等(必修);現象说明、事理阐释等(选择性必修);机构介绍、科技成果介绍、操作指南、使用手册等(选修提高类)。

二、命题特点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中对于语言类学科而言,语言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知识获取能力中的考查重点。《课标》中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目标: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判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理解性技能为例,高考英语注重考查推断、归纳和概括等高阶阅读理解能力。

三、应对策略

《课标》中说明文语篇知识的内容要求包括:(1)写作目的(再现经历、传递信息、说明事实、想象创作等);(2)结构特征(包括该类语篇的必要组成部分、可选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顺序等);(3)显性衔接和连贯手段(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系);语篇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手段;(4)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与位置及行文特征;(5)语境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语境与语篇结构、语篇内容的关系(通过语境预测语篇内容,通过语篇内容推测语篇发生的语境等);(6)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作用;(7)语篇成分(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等);(8)比喻、拟人、强调、反讽、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段在语篇中的表意功能和常见用法;(9)新闻报道说明文的语篇结构、标题特征和语言特点。

根据以上语篇知识的要求和说明文的命题特点,总结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寻找显性或隐性衔接手段,进行细节推理

1.寻找代词或指示代词

文本会使用一些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指代前后文出现的事物,从而形成某种语义联系。学生需要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指代信号,推断相关联的信息。例如,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B篇第25题What is a consequence of food waste according to the test?对应文章第三段That makes food waste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That”代指前文“Producing food that no one eats wastes the water,fuel,and other resources used to grow it.”浪费的现象,所以得出浪费食物的后果之一是污染环境。

2.寻找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

作者在文中会使用段首句、主题句或者过渡句来衔接文本,架构语篇的意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句子的位置和作用。例如,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C篇29题What can the Textalyzer help a police officer find out?对应文章倒数第二段。本段的主题句An idea from lawmakers in New York is to give police officers a new device called the Textalyzer.告诉读者本段开始讲Textalyzer设备,并且后面直接说It would work like this.告知读者接下来讲原理。

3.寻找隐性衔接手段

除了明显的代词、指示代词或者过渡句、短语、词等,有些衔接是融入语篇中不易被发现的,找到这些隐性衔接手段也是理解文章意义的助力。例如,2021新高考乙卷阅读C篇第30题What function is expected of the rail drones?根据文章最后一段Engineers are now working on a new concept: the rail drones of the future. They will be moving on the track ahead of the train,and programmed to run autonomously.可知工程师们致力于研究一个新的概念——铁路无人机,这里的new concept和未来性与题干中的be expected of对应,因此铁路无人机有望让火车自动运行。

(二)结合已有图式和语境推测言外之意

阅读中许多信息不能从字面直接解读,读者要深入字里行间,对语言文字或文本结构进行剖析和推断,捕捉隐藏在背后的意义和观点态度。例如,2022新高考甲卷阅读D篇第33、34题What can we learn about Andrew Reynolds?和What does Shirley Fitzgerald think of Sydney?本语篇利用大量和当地人的对话介绍了悉尼发展中面临的问题。Andrew Reynolds说他会想念旧船,虽然双体船更快,但它们不那么优雅,驾驶起来比较无趣,可知他更喜欢老式的渡船。Shirley Fitzgerald告诉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奔向现代化的過程中,悉尼把很多它的过去都抛在了一边,包括许多漂亮的建筑,可推知Shirley Fitzgerald认为悉尼匆忙奔向现代化,正在失去它的传统。

(三)把握写作技巧和语篇成分间的逻辑关系,揣摩行文意图

1.掌握写作技巧

一般而言,作者在写作时通常会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来传递信息。学生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达到作者行文的真正目的。例如,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B篇第24题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show by telling the arugula story?对应文章第一段“我”浪费芝麻菜的故事。作者通过陈述芝麻菜的故事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无意间浪费食物。第一段通过导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且引入文章主题。

2.厘清语篇成分间的逻辑关系

说明文篇章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样的联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例如,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D篇第34题,询问第五段的主要内容。第五段的第一句话说到...also confirmed...表示本段和上文有密切的联系,confirm表示确认,第五段内容是对上文内容的支持,所以第五段的主要内容是支撑上文研究结果的。

(四)通过同义、近义、反义、举例、解说等猜测词义

猜测词义就是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的相关提示,准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例如,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C篇第30题,要求读者猜测最后一段something的意思,something是能够改变人们行为的事情。根据下文如果Textalyzer法案成为法律,人们会更害怕拿起手机。可知,会改变人们行为的条件是Textalyzer法案成为法律。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惩罚,司机们才不会在开车的时候使用手机,故something指代的是法律。

(五)结合首尾,综合各段,把握关键词,归纳文章主旨

1.抓住首尾,把握关键词

英语语篇通常体现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先概括后细节,先综合后分析。经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说明文的语篇结构模式大多是:问题—解决、解释—说明、现象—本质。所以紧紧抓住语篇的“首”和“尾”,就不难概括出语篇的主旨了。例如,2021新高考乙卷阅读C篇第31题。根据文章第一段的设问句,一小群无人机能否在保证铁路安全、可靠的同时,帮助铁路运营商每年节省数十亿欧元?这很可能是现已应用的“空中之眼”技术的未来,以确保全球数百万公里的铁路轨道和基础设施全天候安全运行。第二段讲到了使用无人机检查电力线路,使无人机应用于铁路线路成为可能。第三段讲到了使用无人机能大幅节省维护成本和更好地保护铁路人员安全。第四段讲到了通过使用最新技术,无人机还可以开始为铁路提供更高的价值,可知文章主要讲述了无人机将如何改变铁路的未来,所以D选项“无人机将如何改变铁路的未来”符合文章的中心思想,适合作为本文的最佳标题。

2.概括各段,综合全文

另外,还有语篇既不开篇入题,也不篇末点题,而是全文围绕语篇主题逐段展开。学生需要仔细梳理文本,在概括各段的基础上综合全文从而得出全文主旨。例如,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C篇第31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语篇第一段介绍了美国联邦鸭票的诞生背景;第二段具体讲述了设计和用途;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段讲述了the Migratory Bird Hunting Stamp Act的作用和影响,进而得出“这个计划是有史以来美国最成功的野生动物保护计划之一”的结论。全文都是围绕“美国鸭票”话题进行阐述,最佳标题应该是“The Federal Duck Stamp Story”。

四、结语

2022年高考卷均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一载体”的相关要求。多样的语篇选材和丰富的体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推断、归纳建构和批判评价能力。综上所述,高考中的说明文阅读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语篇解读技巧,不能简单在文中查找相同或类似的词或句,而是需要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把握,找到文章主旨,分析每段意思,注意语篇中所用的衔接手段,厘清文本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作者使用的说明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另外,学生还要结合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对文章的写作目的进行探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语篇内容,并且理解文章传递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福庆.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9):27-32.

[2]文安强,廖明生.语篇知识在高考英语说明文阅读理解中的运用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43(10):60-65.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说明文代词语篇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说明文阅读专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代词(一)
代词(二)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