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

2023-07-27施乃强

新课程·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心理健康心理

施乃强

体育课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和促进社会联系来对心理健康產生积极影响。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益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而且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当前由于学业压力、家庭教育等各种原因,青少年心理问题愈发突出,初中体育课堂也面临很多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调查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容易被激怒。随便一件事就会让一些学生受到刺激,从而出现相关的情绪波动。怒气上头后,学生会不管不顾地进行报复,一旦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后悔。(2)讨厌学习。某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对学习不感兴趣,思维较为迟缓,而且情绪很消极[1],虽然会完成作业,但是错误率极高。(3)容易焦虑。焦虑这一问题其实很常见,但是在初中生身上并不会存在太长的时间。从某种角度上思考,适当的焦虑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不过,如果学生一直处于焦虑状态,就可能引发心理疾病。(4)抑郁。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消极情绪,如悲伤、颓废、自卑等,这些情绪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被动。虽然这些学生不会在课堂教学中“捣乱”,但是如果置之不理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抑郁,使今后的生活受到影响。不断的实践、探究后发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还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将体育重视起来,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稳定状态,它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对人的发展、生活和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能够促使个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力和自信心,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重视和保持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体育和心理健康有着内在的联系,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活动中的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增强大脑皮质和海马体的功能,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等。同时,体育活动也能够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增强心理健康的稳定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斗精神和团队精神等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身体与心理的统一性,强调了身心的健康发展[2]。

简而言之,体育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焦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会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减轻压力和焦虑的天然情绪助推器。

另外,缺乏身体活动和久坐不动的行为与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也有关,包括抑郁、焦虑和自卑。体育课可以预防和降低中学生出现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可以说,体育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工具。教师、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挑战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期,面临诸多心理问题,如青春期心理、自我认同、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学习焦虑等。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也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压力,如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压力、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压力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教师自身心理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挑战

初中体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体育课程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进行设计。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对学生的情感支持、行为规范、心理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也存在许多家庭教育不足的情况,如缺乏关注和支持、娇惯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

初中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周围的人有一定的依赖性,对新鲜的事物有着较大的兴趣。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直接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学生会觉得很枯燥,甚至觉得这部分知识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不愿意听。而情境创设法可以将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探究与体验理解知识、克服障碍、学习技能[3]。

教师可以在教授篮球相关知识和技能时,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培养对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社交和情感技能。为了体现情境创设法的价值,教师需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之后,教师可以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就篮球的相关知识而言,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胸前接传球的基础技术,并让学生复习运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可以在复习阶段采用竞赛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练习罚球,并创设这样的情境:罚球可以决定这次比赛的胜负,其他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用嘘声干扰罚球的学生。这样的情境较为有趣,而且嘘声对学生本身是一种考验,所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还可以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

(二)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承认并适应学生学习需求、兴趣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速度学习。中学体育课中,差异化教学涉及调整教学、评估和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它包括提供多种表示、表达和参与方式,可以让学生以对他们最有效和最有意义的方式学习并展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4]。

例如,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思考:(1)改变难度级别:对于足球单元,教师可以为可能因身体残疾或限制而无法参加比赛的学生提供替代练习,如让他们练习运球或向目标射击。对于具有较高足球技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挑战,如练习高级运球技术。(2)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可以提供视觉辅助工具,如图表或视频,以展示特定练习的正确技巧;还可以成对或小组合作一起练习或者利用同伴教学,让学生轮流向同学教授技能。(3)提供自我反思和目标设定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单元或学期开始时为自己设定个人目标,如提高灵活性或掌握新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反思他们在整个学期的进步,并根据需要调整他们的学习目标。(4)结合正念技巧。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或结束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练习或冥想,以帮助学生管理压力和焦虑;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使用正念技巧,如在跑步或做瑜伽姿势时练习正念呼吸。

(三)体验式教学

基于经验的学习,也称为体验式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和现实世界体验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理解。以下是一些基于经验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在中学体育课上运用这些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冒险教育:冒险教育涉及身体挑战和户外活动,需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利用冒险教育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提升社交技能,同时促进身体健康。

正念活动:正念活动包括专注于当下,不加判断地关注思想和感受。教师可以将瑜伽、冥想和深呼吸练习等正念活动纳入课堂,以帮助学生应对压力、焦虑和其他情绪挑战。

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涉及團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合作游戏来帮助学生发展社交技能、同理心和社区意识,同时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服务学习项目:服务学习项目涉及社区服务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有意义的工作和为社区做出贡献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服务学习项目帮助学生培养目标感和公民责任感,同时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通过在中学体育课中融入基于经验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探索他们的情绪和想法,同时促进心理健康。

(四)及时评价

评价对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让学生保持愉悦感。所以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发现学生有所进步,教师要给予鼓励;如果学生领悟不了某个动作,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指导。

例如,在教学支撑跳跃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知道,初中阶段学生的四肢力量并不强,而且腿部较僵硬。如果教师教授完动作后就让学生自由练习,很容易使学生受伤,而且,学生对支撑跳跃接触不多,甚至对分腿腾跃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所以某些学生在看到体育器械的时候,会觉得害怕,会想要逃离练习场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一定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柔韧性练习、呼啦圈活动或跑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手势、语言鼓励,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如果发现某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教师就需要将这些学生聚集在一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这些学生完成了任务,或者有了进步,教师就需要适当地给予奖励。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克服心理障碍,并且树立运动的自信。

总之,在中学体育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日益增长的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境等挑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青少年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而中学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通过体育课程的实施,学生可以培养自信心、发掘潜力,形成团队合作等优良品质,这些品质在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体育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学校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而学生也需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中学体育课将成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薛东银,李攀.初探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祖国,2017(15):272.

[2]王自保.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16):223.

[3]林雅峰.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寻[J].考试周刊,2015(80):107-108.

[4]黄东亚.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2):67.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

编辑:常超波

猜你喜欢

体育课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