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和策略

2023-07-27李莲玉

新课程·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音乐教师

李莲玉

近年来,初中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科育人作用的发挥,这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音乐作品的机会。而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项层次较深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欣赏音乐时,更容易被音乐作品的情感所感染,在提升其欣赏兴趣与水平的基础上,提升艺术素养。但是受到以往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音乐课程受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教师教学音乐课程的热情也比较缺乏,使音乐教学局限于音乐基础知识讲解方面,缺乏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与鉴赏水平的关注与培养,这导致学生无法从音乐学科中获得自身成长与发展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应转变教学态度,抓住音乐欣赏教学这一重点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有活力、有魅力的音乐课堂,进而促进学生向纵深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有效策略和效果三方面,对如何开展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深入探究。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

初中生在音乐学习中,只有具有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才能有效进入音乐作品的欣赏中。但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将音乐作品的相关信息以及蕴含的情感告诉学生,这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处在浅层次,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缺乏提升的空间。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是由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同时教师利用观看和聆听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美的同时,理解创作者想要借助作品传达的具体情感,并学习创作者所运用的音乐表现手法与方式,这样便可以在不断理解与吸收音乐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完成对作品的有情感的演绎。[1]

(二)有利于学生了解多元文化

以现行初中音乐教材来分析,其中有一定比例的中国音乐作品、外国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让学生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中不同文化的理解,在中西文化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对各国文化的了解,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2]而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存在音乐教学层次浅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从音乐学习窗口中了解各国文化的机会,这必然不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而音乐欣赏教学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搭建进入作品深入对其文化信息全面了解的机会,满足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的需求。

(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针对同一个音乐作品,不同人的解读视角必然不同,这让音乐作品体现出了不同的美。所以,音乐教学不应追求学生理解的统一性,只有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理解音乐作品,才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而在以往音乐教学中,不少教师未重视这一点,导致学生的发展具有统一性特点,这必然会局限学生未来的发展。而通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学生的欣赏能力备受重视,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突破思维定式,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将个人独特的收获展现出来。[4]而且,在持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复制性”理解学习状态的弊端,引导学生以辩证思维对音乐进行分析,并让他们借助自己感兴趣的个性化方式展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演唱、画画、编故事等,十分有利于他们在持续欣赏活动中挖掘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学习优势,从而增强音乐深入学习的信心,在音乐欣赏中助力个性化发展。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较复杂,这要求教师不能无准备进行课堂教学,而是要在充分解读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创新的欣赏教学手段,逐步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欣赏情境,激发学生音乐欣赏的热情

音乐欣赏是一种趣味性极强的学习活动,应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不是迫于教师的压力被动参与,这要求教师积极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热情。而结合音乐作品创设欣赏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更加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深度体验与感受,这样学生就与创作者或是创作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把握也变得更轻松。而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多媒体这种感染性更强的教学手段,将音乐作品的背景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以《卡门》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原版歌曲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将学生带入音乐感受中,并鼓励学生将自己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分享,以便于学生在更多音乐作品相关信息的补充下,能够更好地把握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卡门》这首音乐作品具有高昂、有力、慷慨的特点,教师始终围绕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对歌曲聆听、说感受、激烈讨论中,强化最终的音乐作品鉴赏效果。

(二)关注欣赏过程,助力学生欣赏理解

1.在欣赏中实现音乐感知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品鉴,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优质音乐知识,并在不同音色感受中,实现对音乐本身特点的把握,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分辨能力和敏感度,最终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提供助力。

以《梁山伯與祝英台》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可先播放乐曲,让学生在倾听中思考乐曲中涉及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待学生给出大提琴和小提琴答案时,自然也能够对不同乐器塑造主人公的形象进行有效感知。再以《我和你》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应让学生找到乐曲中介绍了什么事物,并思考创作者是如何展现自己的情感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这首歌曲围绕奥运会展开,其抒情性极强,尤其是在每句结尾时都用了四倍的长音。不同音的演唱时值,将不同音乐效果也展现了出来。

可见,教师基于音色组织欣赏教学活动,可让学生提高把握音乐特质的能力,更加全面地理解乐曲中涉及的概念,这便是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体现。

2.在欣赏中丰富审美体验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作为欣赏者,理应获得更多体验学习的机会。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明确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要多引入一些体验教学手段,为学生更好地完成音乐欣赏任务奠定基础。

以《音乐之声》的赏析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大众所熟知的《雪绒花》。《音乐之声》这一音乐剧被翻拍成为同名电影后,插曲《雪绒花》的流传力度极大,甚至有奥地利第二国歌之称。这首歌曲不但具有旋律轻快的特点,而且极具内涵,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初中生正处于变声期,十分适宜演唱该歌曲,再加上二声部和中英文比较简单,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乐曲的音乐结构也不复杂,演唱速度也比较适宜,通过几个简单的分句,该乐曲的魅力得以展示。欣赏过程可以这样推进: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曲目基本乐谱进行了解,将演奏乐器确定为吉他。

师示范后,向学生提问:这首歌曲节拍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3/4拍以及比较快的中速。

师:这首歌曲中使用的是哪种乐器?你能详细说明一下吗?示范与原版差距体现在哪里?

生:前面是英文歌曲,现在是中文歌曲。

师:请再认真听一听中文版本的演唱。

与范唱环节相结合,音乐氛围极好,这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与感受中,对歌曲含义进行了了解。中文版的展示,让学生有了从不同语言、曲调中感受不同歌曲的机会,思维拓展效果较好。之后,将学生带入对整首歌曲的完整欣赏中。

师:根据听到的歌曲,请尝试对歌曲中雪绒花开放过程的特点进行概括。

生:具有深情开放的特点。

(展谱)

教师表演的同时,应注重乐理知识的讲解,而后进入唱谱唱词环节。

师:有休止符的地方该怎样演唱?《彩色中国》中采取的是哪种方式?

生:之前《彩色中国》采取的是声断气不断的方式。

休止符停顿感的讲解是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采取理论和对应动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对其含义进行理解,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歌曲对声断气不断理论知识与使用方法进行理解与巩固,提高学生演唱的水平,也可以理解为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

(三)借助欣赏表演,丰富欣赏方式

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教师除了要关注歌曲层面的鉴赏外,肢体动作也应融入其中,这样随着内容与表演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对音乐所表达内容与情境的把握效果会更好,这自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1.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听、看之外,还应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与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增强音乐了解的深度与敏感度,更主动地学习音乐并感受其魅力感受,主动分析音乐背后的故事。此外,音乐实践的长期延续,也与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一致,所以教师有必要组织这类实践活动,但需要注意活动的开展始终契合教学内容与目标,否则将会事与愿违。

以《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为例,为了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乐曲参与表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分别扮演指挥、朗诵、独唱等角色,在相互发挥个人优势的基础上,确保大合唱活动的顺利开展。这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更容易感受到其魅力所在以及具体内涵,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质量。

在该案例中,学生口、手、脑均参与到了实践活动中,这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不知不觉提高了个人的鉴赏意识与能力,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回归到了欣赏歌曲本身。

2.引导学生音乐创新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在表演环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还应鼓励学生不断发散思维。音乐欣赏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体验,还会给学生带来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音乐欣赏离不开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要求教师多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想象与创造,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黄水谣》的教学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创新音乐,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推进:第一步,由学生听歌曲,将自己听后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倾听与分析之后,对第一段到第三段描绘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分别是黄河两岸和谐之景、日军侵略下人们痛苦的生活、一片凄惨的环境。第二步,预留学生创作时间。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组内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共同发挥,完成一段独特节目的编排。最后,特色性极强的舞台剧随之形成。随着这类音乐创新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音乐素养逐步得到提升。

三、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音乐欣赏意识和兴趣大大提高

学生通过参与多元的音乐欣赏活动,掌握的音乐欣赏方式逐渐增加,在教师指导下积累的音乐欣赏经验也不断增加,这让学生音乐欣赏的效果更好,无形中增加了音乐欣赏的兴趣。

(二)音乐欣赏教学效率更高

一直以来,不少音乐教师都未理解欣赏教学的真正内涵,导致欣赏活动开展层次过浅。而随着音乐欣赏教学不断受到重视,教师对欣赏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实践的力度也不断加大,这让教师根据学生对欣赏活动的反馈,不断进行教学调整,且在该基础上积累更多成功的欣赏教學方法与经验,促进了教师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综合性成长的桥梁。初中音乐教师应正确看待欣赏教学,从创设欣赏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欣赏过程、开展欣赏表演活动三方面,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珊.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有效课堂构建研究[J].北方音乐,2020(16).

[2]潘雯琳.基于逆向教学理论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3]冯莉云.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情境教学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2.

[4]冯晓曼.教学反思架构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运作[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8).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三中学)

编辑:张俐丽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音乐教师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最美教师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圆我教师梦
音乐
秋夜的音乐